唐太宗实行了哪些民族政策

唐朝灭亡东突厥汗国后,没有采取历史上惯用的分离肢解措施,而是采取了“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之策,尊重和保留突厥的社会组织和风俗习惯,在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属宁夏)一带,设置了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妥善安置归附突厥降户,这些都督府的都督均由突厥本族首领担任,可以世袭,创立了新的羁縻府州制度。开明友善的政策很快就取得了良好成效。

唐太宗还实行了与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和亲的政策,以婚姻亲情的方式协调强化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开明友善的民族关系政策和制度在唐代的长期实施,大大减少了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隔阂,增强了各民族间的广泛互补和血肉融合,实现了多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宏大局面。正是在唐代,中华民族新的代称——“唐人”形成,奠定了现代中华民族的基础。

扩展资料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出生于武功别馆(今陕西武功),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唐朝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世民



一、唐太宗实行了恩惠抚和主政策、怀柔政策和开明的民族和对外政策。

1、唐太宗派兵攻打东突厥,俘其首领颉利可汗,不杀反而给予优待;

2、在东突厥设立都督府,任命突厥贵族为都督,管理突厥各部;

3、设安西都护府管理天山以南直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西域地区;

4、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家;

5、唐太宗较开明民族政策赢得各族拥戴尊为天汗 ;

6、唐太宗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分别安西都护府;

7、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

8、李世民即位后,经过三、四年的认真努力,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好转,政权得到一定的巩固,便对突厥的骚扰从防御转入反击,但是同时对它周边的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

二、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

三、李世民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

四、李世民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五、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攻占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座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七万人到中国,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消灭大量高句丽军队,斩获高句丽首级达到四万余级。

扩展资料:

1、贞观四年,唐朝灭亡东突厥汗国后,没有采取历史上惯用的分离肢解措施,而是采取了“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之策,尊重和保留突厥的社会组织和风俗习惯,在东起幽州西至灵一带设置了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妥善安置归附突厥降户,这些都督府的都督均由突厥本族首领担任,可以世袭,创立了新的羁縻府州制度。开明友善的政策很快就取得了良好成效。

2、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唐太宗在吐蕃赞曾(即君长)松赞干布的多次请求下,答应将宗女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护送公主入藏。松赞干布闻讯大喜,亲自从首都逻些(今西藏拉萨)来到河源(今青海鄂陵湖西),以子婿之礼接见李道宗。从此,吐蕃和唐朝结为甥舅关系,相互学习,友好相处。

3、唐太宗的开明友善的民族关系政策和制度在唐代的长期实施,大大减少了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隔阂,增强了各民族间的广泛互补和血肉融合,实现了多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宏大局面。正是在唐代,中华民族新的代称——“唐人”形成,奠定了现代中华民族的基础,中外关系方面也迅速出现了繁盛景况。贞观后期,“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太宗



1:采取怀柔的政策,唐王朝建立之初,东有稽胡的扰边,西有吐谷浑的威胁,北有突厥的侵袭。李世民即位后,经过三、四年的认真努力,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好转,政权得到一定的巩固,便对突厥的骚扰从防御转入反击。但是同时对它周边的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

2:开明友善的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政策,创立了新的羁縻府州制度。亲情的方式协调强化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

3:开明友善的民族关系政策和制度在唐代的长期实施,大大减少了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隔阂,增强了各民族间的广泛互补和血肉融合,实现了多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宏大局面。

4:唐太宗采取开明宽柔与以武拨乱相结合,刚柔并济的民族政策。开明友善的民族关系政策和制度在唐代的长期实施,大大减少了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隔阂,增强了各民族间的广泛互补和血肉融合,实现了多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宏大局面。正是在唐代,中华民族新的代称——“唐人”形成,奠定了现代中华民族的基础。

拓展资料:评价

《旧唐书》:“臣观文皇帝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所以屈突、尉迟,由仇敌而愿倾心膂;马周、刘洎,自疏远而卒委钧衡。终平泰阶,谅由斯道。尝试论之:础润云兴,虫鸣螽跃。虽尧、舜之圣,不能用檮杌、穷奇而治平;伊、吕之贤,不能为夏桀、殷辛而昌盛。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虫流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以房、魏之智,不逾于丘、轲,遂能尊主庇民者,遭时也。况周发、周成之世袭,我有遗妍;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朱棣:“若唐文皇帝,倡义靖难,定天下于一。躬擐甲胄,至履弘堂而登睿极。其思患也,不可谓不周,其虑后也,不可谓不远,作《帝范》十二篇以训其子,曰饬躬阐政之道在其中。”“昔唐太宗拨乱反正,贞观盛世,自古罕论,求其故,尽忠于国,虽仇必赏,心怀异谋,虽亲必诛。”

毛泽东:“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参考资料:唐太宗—百度百科



1、以战止战:依靠战争震慑边疆;
2、和亲:通过和亲,拉拢关系;
3、册封:大唐册封了很多少数民族首领,使他们感激涕零,甘愿为大唐之臣。

唐太宗实行了恩惠抚和主政策、怀柔政策和开明的民族和对外政策。

唐太宗实行了什么民族政策?~

唐太充实清的明珠政策主要是对待农民比较有好处所以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唐太宗开明、进步的民族观,决定了唐初民族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为民族团结、进步、融合起到积极的作用。唐王朝的强成为及其强成为的因由,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可供借鉴与汲取的东西。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唐朝的政策是“融合”,唐太宗李世民本人就有胡人(少数民族)血统,所以他一向标榜胡汉一家,这点由文城公主远嫁吐蕃就可以证明,事实上,许多名字有“胡”字的事物都是在唐朝引进我国的。
唐太宗虽然使用了武力镇压,但是好是非常成功,唐太宗打败东西突厥,统一了中国北方.后来有恢复了西域的统治,也是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重新得到了畅通,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和中亚地区的交流,同时在利用战争以军事打击震撼的同时又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改变了当地的风俗习惯,使他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还有的就是和亲政策,如公元640年的文成公主入藏,为经济的发展打开了很多局面,此时唐朝的经济达到了鼎盛的时期

#19416972713# 唐太宗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加强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有什么史实 - ******
#水该# 其实最简单的一个史实就是,北方各游牧民族给大唐上书,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中国几千年只此一人有此荣光.

#19416972713# 唐朝时期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为唐太宗赢得了怎样的称号? - ******
#水该#[答案] 唐朝时期实行的是以德服人、怀柔羁縻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为唐太宗赢得了“天可汗”的称号.

#19416972713# 唐太宗名族政策是什么? ******
#水该# 第一善待少数民族亡国之君.突厥可汗吉利被俘后“郁郁不得志,与其家人或相对悲歌而泣.帝见其赢惫,授虢州刺史,以彼土多獐鹿,纵其畋猎,庶不失物性”(《旧唐...

#19416972713# 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 - ******
#水该#[答案] 唐太宗开明、进步的民族观,决定了唐初民族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为民族团结、进步、融合起到积极的作用.唐王朝的强成为及其强成为的因由,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可供借鉴与汲取的东西.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9416972713# 唐太宗开放的民族和对外政策,有哪些表现 ******
#水该# 唐太宗治理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治安中国”与“绥之以德”.治安中国”,就是使中原汉族王朝安全强大,周边少数民族就会服从管辖.为此,唐太宗吸取隋亡教...

#19416972713#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和康熙帝所推行的名族政策产生的历史影响 - ******
#水该#[答案] 唐太宗开明、进步的民族观,决定了唐初民族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为民族团结、进步、融合起到积极的作用.唐王朝的强成为及其强成为的因由,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可供借鉴与汲取的东西.也为后世中华民族的统一留下了根基. 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

#19416972713# 唐太宗被少数民族称为什么?他实行了怎么样的民族政策?这一民族政策有何影响? - ******
#水该#[答案] 天可汗;各民族平等的包容政策;使得大唐成为一个繁荣开放包容的封建王朝,边疆形势稳定,社会经济繁荣.

#19416972713# 唐太宗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什么制度 - ******
#水该# 都护府

#19416972713# 唐太宗实行了什么政策? - ******
#水该# 第一、唐太宗坚持量材器使,用人所长.甚至任用曾经与自己为敌的人.这种以才取人的做法逐渐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第二、尤其注意从普通地主和平民中选拔人才,如秦叔宝等.由于不拘一格选用人材,致使贞观朝中人才济济. 第三、十分重视地方官的委派,认为“治人之本,莫重刺史”.

  • 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带来了怎样的结果?
  • 答:确实是以德服人,宽松羁縻的政策,或者说是大方向上促进民族融合,具体制度是以胡制胡,朝廷对北地归降的部族控制力比较低,而军事上,也出现了一批少数民族将领,这政策,好就好在促进民族融合,经济文化交流,坏就坏在埋了祸根,别忘了安禄山是个什么出身,这样的人掌幽州大都督府,十四万精锐哦,军队...

  • 唐太宗时期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
  • 答:唐太宗时期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为"绥之以德",对少数民族也要以德服人,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是对境内各民族所采取的政策。

  • 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
  • 答:1.如何正确认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第一,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代表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第二,唐朝之所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一是唐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正确处理好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统治者巩固统治必须应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唐朝统治者总结了秦汉以来处理少数民族关系政策的得失...

  • 唐太宗,唐玄宗时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如何
  • 答:重要史实: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臣,善于纳谏,调整统治政策,致使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因此,周边少数民族向往中原文化,接受唐中央政府领导。 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打败突厥后,在其旧地建都督府,任命突厥贵族作都督。设安西都护府。唐太宗时,文成...

  • 唐太宗民族政策是什么
  • 答:开明的民族政策。根据查询历史知识点官网显示,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 唐太宗时期实行了什么民族政策
  • 答:以恩惠抚和为主的政策(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 关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急啊!
  • 答:唐太宗认为,对少数民族不能妄加猜忌,而要多想想能否给他们带来恩泽。唐朝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了“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设立与内地不同的行政设施,长官都由当地人担任,可以世袭,政府一般不过问其内部政务,这种统治边远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叫“羁縻州”。据统计,唐朝宰相共有369人,...

  • 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 答:第四以常人不敢奢想的殊宠施于某些少数民族将领。《旧唐书·突厥上》记载阿史那思摩“从征辽东,为流失所中,太宗亲为吮血,其见顾如此。未几,卒于京师。。。陪葬昭陵,立坟以象白道山,诏为立碑于化州”第五让少数民族将领带兵出征,建功立业。如《新唐书》记载阿史那杜尔“以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平高...

  • 唐太宗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是什么?
  • 答:唐太宗虽然使用了武力镇压一些少数民族,但是好是非常成功,唐太宗打败东西突厥,统一了中国北方.后来有恢复了西域的统治,也使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重新得到了畅通,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和中亚地区的交流,同时在利用战争以军事打击震撼的同时又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改变了当地的风俗习惯,使他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

  •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 答:唐朝民族政策以“怀柔”为主,体现了开明进步的特点,特别表现在对少数民族的宽容态度和经济、文化、法制政策等方面。以恩惠抚和为主的政策:1、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尊他为天可汗。 唐太宗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分别是安西都护府.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

    为传递更多家电数码信息,若有事情请联系
    数码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