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往上5辈依次怎么称呼?

你可以看看:
转摘:
随着中国独生子女的出现与增多,男女比例失调,在不远的将来,许多姓氏不但要成为历史,一些辈分称呼也将消亡,随着独生子女的谈婚论嫁,他们的下一代将没有姨,姑,叔,伯,表妹,表哥.....等, 到那时,不知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我们来回味一下中国上下5千年的辈分与称呼吧!
一.辈分名称
1、祖辈
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 “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2、曾祖辈
(1)曾祖:即祖父之父。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3、高祖辈
(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4、父母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 12 )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 13 )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5、与父亲相关的亲属
(1)诸父、诸母:是对父亲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统称。
(2)世父:对父亲的兄弟的称谓,现在更多的场合是称“伯父”、“叔父”
或简称“伯”、“叔”。古人偶尔将几个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别称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
(3)伯母、叔母:是对父亲的兄弟的妻室的称呼。
(4)从父:对父亲的叔伯兄弟可统称“从父”,又可分别称为“从伯”、“从叔”。
(5)姑:对父亲的姊妹可称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称为“诸姑”、“姑姊”、“姑妹”,对已婚者一般都称为“姑母”、“姑妈”,与今不同的是偶尔也称“姑娘”。
(6)姑父:对姑母的丈夫,既可称为“姑父”、“姑丈”,又可以称为“姑婿”、“姑夫”。
(7)表兄弟:对姑母的子的称谓。
(8)表姊妹:对姑母的女的称谓。
6、与母亲相关的亲属
(1)外祖父:对母亲的父亲,称其为“外祖父”(与今同),又可称为“外翁”、“外大人”、“家公”、“老爷”等。
(2)外祖母:对母亲的母亲,称为“外祖母”、“外婆”(与今同),又称为“姥姥”、“老老”等。
(3)舅:对母亲的兄弟,古今均称“舅”,在不同场合,可加上一些修饰或补充性文字,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
(4)舅母:对舅父之妻的称谓。
(5)姨母:对母亲姊妹的称呼,先秦时称为“从母”,秦汉以来则称为“姨母”,或称为“姨娘”、“姨婆”、“姨妈”等。
(6)姨父:对姨母之夫称为“姨夫”或“姨父”。姨母之子女也称“表兄弟”、“表姊妹”。
(无论是舅父之女、姨母之女,还是姑母之女,都可以以“表兄弟”、“表姊妹”相称,古人统称为“诸表”。)
7、考**
“考”和“**”在先秦时是对父母的异称,无论生死均可用。秦汉以来,父母死后仍可称为考**,但生前不再称考**,考**只用来对死去的父母之称。而且,考**不仅用来称死去的父母,死去的祖辈乃至更早的直系先辈均可用考**相称(在先秦时则是对先祖的泛称)。
8、夫妻
(1)夫:或作“丈夫”,本是对成年男子的美称,但又用作夫妻之夫。“夫”
加上其它附加成分的表示丈夫意的相关称谓很多 ,如:“夫子”、“夫君”、“夫主”、“夫婿”等。除此,还可以用“良人” 、“郎”、“丈人”、“君”、“老公”、“官人”、“汉子”等称呼丈夫。
(2)妻、妻子:是由古至今对妻的最主要的称呼。在妻之前加上各种附加成分,还有“贤妻”、“良妻”、“仁妻”、“令妻”、“娇妻”等。除此,还可用“妇”、“室”、“君”、“夫人”、“娘子”、“浑家”、“内”、“老婆”、“婆娘”、“太太”等来称呼。
9、与丈夫相关亲属
(1)公:也称公公,对丈夫之父,古称为“舅”,也称为“公”、“公公 ”。这些称呼正是今天称丈夫之父为“公”、“公公”、“老人公”的前身。
(2)婆:也称婆婆,对丈夫之母,古称为“姑”以及由“姑”派生出的“君姑”、“严姑”、“慈姑”、“阿姑”等。后又称“婆”、“婆婆”。
(3)舅姑、姑舅:是早期对丈夫父母的合称。近者称“公婆”。此外还有一个常见的称呼是“姑章”,或作“姑嫜”。
(4)伯叔:对丈夫的兄弟的称谓,与近代所称的“大伯”、“小叔”是一致的。
(5)小姑:对丈夫妹妹的称谓。
10、与妻子相关亲属
(1)岳丈:是对于妻子之父的称呼,古代还有“泰山”、“冰翁” 外舅” “外父”、“妻父”等代称。
(2)岳母:对妻子之母的称谓,或称为“丈母”。
(3)姑、外姑:早期用来对妻子之母的称呼。
(4)舅舅:对妻子兄弟的称呼,或称为“舅”、“舅爷”、“舅子”等,还称为“内兄”、“内弟”、“妻兄”、“妻弟”等。
(5)姨:对妻子的姊妹的称呼,或称“大姨”、“小姨”,也称为“妻妹”、“内妹”。
11、兄弟及与其相关亲属
(1)兄:又称为“昆”。今天则可用“哥”来称呼兄长。有兄弟数人的情况下,称呼中必须表示出排行,或以数字为排行,或用伯、仲、叔、季这些排行常用语等。(“哥”,古代是用得十分广泛的称呼,可以称父、称兄、称弟、称子。)
(2)嫂:对兄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嫂嫂”。
(3)弟:是对与兄相对者的称呼。
(4)弟媳:对弟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弟妹”。
(5)侄:对兄弟的子女最常见的称呼,也可直接称之为“兄子”、“兄女”,或称为“从子”、“从女”、“犹子”、“犹女”。
12、姊妹及与其相关亲属
(1)女兄、女弟:古代对姊妹的称谓,或直接称姊妹为兄弟。“姊”又称“姐”,与姊相对者称为“妹”。
(2)姊夫、妹夫:对姊妹的丈夫的称呼,也可称为“姊婿”、“妹婿”。
(3)甥:对姊妹之子最普遍的称呼,还称为“外甥”、“甥女”、“外甥女”。
13、子女及与其相关亲属
(1)子:在古代是一个使用范围较广的称呼,秦汉以后主要用作儿子之称。
自己之子可称为“犬子”、“孽子”、“不孝子”等,别人之子又可称为“令子”、“良子”、“不凡子”、“贤子”等。除此,还可用“男”、“子息”、“贱息”、“儿子”、“儿郎”、“儿男”等来称呼子。若有几个儿子则有“长子”、“次男”、“幼子”等称呼。
(2)女:对女儿的主要称呼。对别人的女儿往往称为“爱”或“嫒”,也称为“令嫒”、“闺嫒”。
(3)义子、义女:指不是自己生育的,而是收养的子女,又称“养子”、“养女”、“假子”。同时还有一个常见的代称“螟蛉”。
(4)媳妇:对儿子之妻的称呼。最初只称为“妇”,后因儿子又称为“息”,所以子之妻又称为“息妇”,或写作“媳妇”。
(5)婿:对女儿丈夫的称呼,或称为“女婿”、“子婿”、“郎婿”、“快婿”等。除此,女儿之夫还可以被称为“女夫”、“半子”、“东床”“令坦”。
女婿到了岳丈家,除了岳父、岳母可以称“贤婿”之类,岳家一般人都尊称其为“姑爷”、“姑老爷”。
(6)孙:对儿子的子女的称呼,或称“孙息”、“孙枝”。“孙”又分为“孙儿”、“孙女”,“孙女”又称为“女孙”。
(7)外孙:对女儿的子女的称呼。女姓还可称为“外孙女”。

二.称呼与关系

血统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 自称
直系 生父 父亲 爸爸、爹 爹爹、阿爹 儿、女
直系 生母 母亲 妈妈、娘 妈妈、姆嬷 儿、女
直系 后父 继父 晚爹 阿伯、阿爹 儿、女
直系 后母 继母 晚娘 嗯娘、姆妈 儿、女
直系 父之父父之母 祖父祖母 公公婆婆 爷爷、阿爷娘娘、阿娘 孙、孙女
直系 父之祖父父之祖母 曾祖父曾祖母 太公太婆 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 曾孙、曾孙女
直系 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 哥、弟姐、妹 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 弟、哥、妹、姐
直系 夫 丈夫 老倌 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 妻
直系 妻 夫人 老人(读如宁) 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 夫
直系 夫之父 公 阿公 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 媳妇
直系 夫之母 婆 阿婆

血统 关系 称谓 俗称 当面称呼 自称
旁系 父之兄父之弟 伯父叔父 叔伯 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 侄、侄女
旁系 伯父之妻叔父之妻 伯母叔母 大妈婶娘 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 侄、侄女
旁系 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 堂兄弟堂姐妹 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 弟、哥、妹、姐
旁系 父之姐父之妹 姑母 姑娘 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 侄、侄女
旁系 兄之妻弟之妻 嫂弟媳 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 旧称叔伯、今称弟、兄
旁系 夫之兄弟 伯叔 叔伯 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 弟媳、嫂
旁系 夫之兄弟配偶 妯娌 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 弟媳、嫂、妹、姐
旁系 婿、媳之父母 亲家 亲家公(姆) 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之父母) 弟媳、嫂、妹、姐
旁系 姑之丈夫 姑父 姑丈姑夫 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 内侄、内侄女
旁系 姑之子女 姑表 表兄弟表姐妹 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 表弟、哥、妹、姐

血统 关系 称谓 俗称 当面称呼 自称
母系 母之父母 外祖父外祖母 外公外婆 外公、外婆 外孙、外孙女
母系 母之兄弟及其配偶 舅父舅母 娘舅舅姆 舅父、舅舅、舅姆、舅妈,今呼阿舅、舅姆妈 外甥、外甥女
母系 舅父之子女 舅表 表兄弟表姐妹 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 表弟、哥、姐、妹
母系 母之姐妹及其配偶 姨父姨母 姨丈姨娘 旧呼大爹、大妈、大伯、阿伯,现呼大爸爸、大妈妈、阿姨 外甥、外甥女
母系 姨之子女 姨表 表兄弟表姐妹 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 表弟、哥、姐、妹
妻系 妻之父母 岳父岳母 丈人丈母 面称随妻阿爹、姆妈 女婿
妻系 妻之兄弟及其配偶 内兄弟内兄嫂内弟媳 阿舅舅嫂 面称随妻阿哥、大姐或呼其名 姐夫、妹夫
妻系 妻之姐妹 内姐内妹 姨娘 面称随妻 姐、妹
妻系 妻之姐妹的丈夫 连襟 连襟 以哥、弟相称或呼其名 哥、弟

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从小到大分别为: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上序依次为: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
下序依次为: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晜孙[kūn],仍孙,云孙,耳孙。
从小到大为: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折叠编辑本段称谓
折叠上九代
鼻祖(始祖):九世祖
远祖:八世祖
太祖:七世祖
烈祖:六世祖
天祖:五世祖
高祖:四世祖
曾祖:三世祖
祖父(爷爷):简称"祖",二世祖
父亲(爸爸):简称"父",一世祖
[例如:宋孝宗赵昚的父亲为赵子偁,祖父是赵令譮,曾祖是赵世将,高祖是赵从郁,天祖是赵惟宪,烈祖是赵德芳,太祖是宋太祖赵匡胤,远祖是宋宣祖赵弘殷,鼻祖是宋翼祖赵敬]
折叠自己
自己,简称"己"。"自己"是上九代与下九代的分水岭,不包含在"祖宗十八代"之内。
折叠下九代
儿子:简称"子",一世孙
孙子:简称"孙",二世孙
曾孙(重孙):三世孙
玄孙(元孙) :四世孙
来孙:五世孙
晜孙:六世孙
仍孙:七世孙
云孙:八世孙
耳孙:九世孙
探源
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序称谓:生己者为父,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读kun)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即:子、孙、曾、玄、来、晜(kūn)、仍、云、耳。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为证也!
远祖:远祖、太高、太尊、先、祖先、先君、先人、祖考等,皆可称远祖。
始祖:始祖、鼻祖,皆可称始祖。
高祖:曾祖的父亲。高祖、高祖王父、显考、长祖、高门等,皆可称高祖。
高祖母:曾祖之母,亦可称高祖王母。
曾祖:祖父的父亲。曾祖、曾祖王父、曾祖父、皇考、府君、太翁、次长祖、曾翁、曾门、曾大父、曾父、曾太公、大王父、王大父等,皆可称曾祖。
曾祖母:祖父之母,亦可称曾祖王母。
(曾祖的兄弟及兄弟之妻,称"族曾王父""族曾祖父","族曾王母""族曾祖母")
祖父:父亲的父亲。祖父、王父、大王父、祖王父、大父、祖君、祖翁、公、太公等,皆可称祖父。对人称其祖父曰"家公"。称人之祖曰"尊祖父"。称已故祖父曰"亡祖""亡考""皇祖考""府君""先祖""先子""先亡丈人"等。称人之已故祖父曰"大门中"。
(祖父的兄弟称"从祖祖父""从祖世父""从祖叔父""从祖王父""伯翁""叔翁")
祖母:父亲的母亲。祖母、王母、大母、太母、祖婆等,皆可称祖母。称人祖母曰"尊祖母"。称已故祖母曰"皇祖妣"。祖父之妾称"季祖母""妾祖姑"。从祖祖父之妻称"从祖祖母""从祖世母""从祖叔母""从祖王母""从祖母""季祖母""伯祖妣"等。
中国人"三姑六舅",对本祖一脉上下或亲戚关系称谓有严格的规定,在现实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难题,一个上下差7代的晚辈不知道如何称呼比自己大8辈的长辈,出现令人难堪的场面。依据中国《汉语大辞典》、东汉的《尔雅•释亲》和《春秋公羊传•庄公四年》等史书考证,才确定了中国人本族内"上下九辈"的称呼。

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即:父、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
下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读kun)孙,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即:子、孙、
上五代是:父、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
下五代是:子、孙、曾孙、玄孙、来孙
假如我是最小辈的人向上推:父辈,爷爷辈,太爷爷辈,曾爷爷辈。
假如我是最大辈的人向下推:儿,孙,重孙,曾孙。

那么个人觉得父辈网上的5倍啊,意思是怎么称呼啊?个人觉得父亲上面是,祖父祖父上面是曾祖父,曾祖父上面是高祖父,高祖父上面是,什么个人也不太清楚了下面是一些交际的常识送给你

交际常识
朋友,也叫友情,它是人际关系中甚为重要的交际对象,有的人与朋友交际有始无终、半途而废;有的甚至反目成仇、相互暗算、攻讦。其实,说到底这都是没有掌握与朋友成功交际的技巧。那么,如何与朋友成功交际笔者以为除了真诚和宽容外,还应该注意下面10个问题:
1.倾听朋友的诉说
作为朋友,你要学会倾听。当你的朋友遇到挫折、碰上烦恼,他便要找一个发泄情感的对象,而你作为朋友,能够真诚、耐心地倾听对方的诉说,就是为朋友开了一个情感的发泄口。朋友在向你诉说的过程中,你不仅耐心地倾听,而且时不时地插上一两句富有情感的安慰话,亦或为朋友出出点子想想法子,朋友的情感就会因此而步出沼泽,他会觉得有你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依靠,朋友的情感会更加深,友谊更会与日俱增。有一个女士因婚变心情极端苦闷,于是,她向女性朋友打电话意欲倾吐烦恼;然而,那些天,正赶上这个女友工作繁忙,没能抽暇倾听那位朋友的倾诉:结果,那个女士终因一时难以承受情感的压抑而愤然轻生。如果当时能忙里抽闲听听那个朋友的诉说并稍稍作些安慰,朋友就不会走上绝路。
2.朋友也要分亲疏
朋友,虽然是交际圈中最为友好或可靠的交际对象,但是人性复杂,与朋友交际,也要深思慎交,分出亲疏。根据常情,大凡成为朋友者,有的是趣味、性格相投,有的是志趣相仿,有的是文化层次相近,有的是人格清高、心灵相通等等。从交际的原因而言,有刎颈之交、莫逆之交、患难之交、君子交、忘年之交、一面之交、市道之交、世交、故交等等。无论你是什么原因的朋友,经过一段时间交往后,你应有所选择,应该有亲有疏。比如,有的朋友情感诚挚、冰清玉洁,自然可以真诚深交;但也有的是出于某种功利目的而投向你的,一旦利益达不至或者当你穷困潦倒对他已无利用价值时,他便离你而去,像这样的朋友是不可深交的。更有甚者,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为好。
3.求人情要适可而止,人们交朋友,自然离不开人情往来。
然而,人还必须不可多求。你求人一次,人家帮了你,倘若你不太知趣,一而再、再而三,得寸进尺,那么,朋友对你这样的人便会生厌、生怨,如此,朋友之间的关系就难以为继了。还有的人不考虑对方的承受能力,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搞友情强制,这也是使朋友反感的行为。
4.在朋友最需要时到场
面对鱼龙混杂的社会、变化多端的自然,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万事周全不求人,谁也不夸口自己终身无危难,因此,人们遇到难处总渴望得到别人帮忙。所以,作为朋友,在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到场并真诚地伸出手去帮朋友一把,助朋友渡过难关。只要把握好这一交际原则,朋友与你的友谊将会日益加深。
5.交际往来要有“度”
中国有句极富哲理的话叫“物极必反”。生活中,任何过头的东西都会,走向它的反面。朋友之间的交际也是如此,过往甚密,反容易出现裂痕,而把握适中的度,才能使朋友间的友谊成为永恒。这是因为,每个人无论在文化、道德、性格、处世态度、做事潜能,及至家庭情况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大小,有时会与朋
友间的交际频率成正比,即交际越频繁、越过密,拉得也就越大,朋友间的交往,无论是相处的时间次数、距离等等,都要保持逢到分离,才能达到“意犹未尽、情犹未了”的意境,才会因朋友的到来而欣喜,因朋友的离去而思念。
6. 不要将朋友理想化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尽管朋友跟你气质相仿、兴趣相近、性恪相投、可朋友毕竟是个活生生的人,跟你总会有些不同之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总会有自己不愿人知的秘密。所以,跟朋友交际,不要过于将朋友理想化,不可把朋友的一切言行都以“我”为参照物。首先,要容忍朋友的缺点,所以,你一旦发现朋友的缺点,要抱着“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宽宏气度,容忍朋友的缺点,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法善意地帮助他克服缺点。其次,要让朋友保留“自我”。你与朋友交际,不可强求朋友必须是你的“翻版”。要让朋友拥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个性。如果你主观武断、独断专行地要求朋友的爱好,跟你一样

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按次序称谓:

生己者为父母,

父之父为祖,

祖父之父为曾祖,

曾祖之父为高祖,

高祖之父为天祖,

天祖之父为烈祖,

烈祖之父为太祖,

太祖之父为远祖,

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

父之子为子,

子之子为孙,

孙之子为曾孙,

曾孙之子为玄孙,

玄孙之子为来孙,

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

晜孙之子为仍孙,

仍孙之子为云孙,

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父辈往上5辈依次怎样称呼?~

父辈往上5辈依次怎样称呼?
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从小到大分别为: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上序依次为: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
下序依次为: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晜孙[kūn],仍孙,云孙,耳孙。
从小到大为: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上面九代: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
辈分,指在家族、亲友的长幼先后中所居的地位。主要分为:长辈(高祖辈、曾祖辈、祖辈、父母辈等)、平辈、晚辈。
  解释
1.在家族、亲友的长幼先后中所居的地位。
2.亦作“ 辈份 ”。 指家族、亲友之间的世系次第。
《官场现形记》第二五回:“ 黑大叔 又回过脸儿朝 贾大少爷 说道:‘你父亲叫我大叔,你是他儿子,怎么也叫我大叔,只怕辈分有点儿不对罢?’说完,哈哈大笑。”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六:“ 赵得禄 年纪也不过三十多一点,可是辈份大,人都管叫爷爷。”
  亲属称谓
1.祖辈
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 “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2.曾祖辈
(1)曾祖:即祖父之父。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3.高祖辈
(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4.父母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 12 )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 13 )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5.与父亲相关的亲属
(1)诸父、诸母:是对父亲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统称。
(2)世父:对父亲的兄弟的称谓,现代更多的场合是称“伯父”、“叔父”
或简称“伯”、“叔”。古人将几个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别称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
(3)伯母、叔母:是对父亲的兄弟的妻室的称呼。
(4)从父:对父亲的叔伯兄弟可统称“从父”,又可分别称为“从伯”、“从叔”。
(5)姑:对父亲的姊妹可称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称为“诸姑”、“姑姊”、“姑妹”,对已婚者一般都称为“姑母”、“姑妈”,与今不同的是偶尔也称“姑娘”。
(6)姑父:对姑母的丈夫,既可称为“姑父”、“姑丈”,又可以称为“姑婿”、“姑夫”。
(7)表兄弟:对姑母的子的称谓。
(8)表姊妹:对姑母的女的称谓。
6.与母亲相关的亲属
(1)外祖父:对母亲的父亲,称其为“外祖父”(与今同),又可称为“外翁”、“外大人”、“家公”、“老爷”等。
(2)外祖母:对母亲的母亲,称为“外祖母”、“外婆”(与今同),又称为“姥姥”、“老老”等。
(3)舅:对母亲的兄弟,古今均称“舅”,在不同场合,可加上一些修饰或补充性文字,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
(4)舅母:对舅父之妻的称谓。
(5)姨母:对母亲姊妹的称呼,先秦时称为“从母”,秦汉以来则称为“姨母”,或称为“姨娘”、“姨婆”、“姨妈”等。
(6)姨父:对姨母之夫称为“姨夫”或“姨父”。姨母之子女也称“表兄弟”、“表姊妹”。
(无论是舅父之女、姨母之女,还是姑母之女,都可以以“表兄弟”、“表姊妹”相称,古人统称为“诸表”。)
7.考妣
“考”和“妣”在先秦时是对父母的异称,无论生死均可用。秦汉以来,父母死后仍可称为考妣,但生前不再称考妣,考妣只用来对死去的父母之称。而且,考妣不仅用来称死去的父母,死去的祖辈乃至更早的直系先辈均可用考妣相称(在先秦时则是对先祖的泛称)。
8.夫妻
(1)夫:或作“丈夫”,本是对成年男子的美称,但又用作夫妻之夫。“夫”
加上其它附加成分的表示丈夫意的相关称谓很多 ,如:“夫子”、“夫君”、“夫主”、“夫婿”等。除此,还可以用“良人” 、“郎”、“丈人”、“君”、“老公”、“官人”、“汉子”等称呼丈夫。
(2)妻、妻子:是由古至今对妻的最主要的称呼。在妻之前加上各种附加成分,还有“贤妻”、“良妻”、“仁妻”、“令妻”、“娇妻”等。除此,还可用“妇”、“室”、“君”、“夫人”、“娘子”、“浑家”、“内”、“老婆”、“婆娘”、“太太”等来称呼。
9.与丈夫相关亲属
(1)公:也称公公,对丈夫之父,古称为“舅”,也称为“公”、“公公 ”。这些称呼正是今天称丈夫之父为“公”、“公公”、“老人公”的前身。
(2)婆:也称婆婆,对丈夫之母,古称为“姑”以及由“姑”派生出的“君姑”、“严姑”、“慈姑”、“阿姑”等。后又称“婆”、“婆婆”。
(3)舅姑、姑舅:是早期对丈夫父母的合称。近者称“公婆”。此外还有一个常见的称呼是“姑章”,或作“姑嫜”。
(4)伯叔:对丈夫的兄弟的称谓,与近代所称的“大伯”、“小叔”是一致的。
(5)小姑:对丈夫妹妹的称谓。
10.与妻子相关亲属
(1)岳丈:是对于妻子之父的称呼,古代还有“泰山”、“冰翁” 外舅” “外父”、“妻父”等代称。
(2)岳母:对妻子之母的称谓,或称为“丈母”。
(3)姑、外姑:早期用来对妻子之母的称呼。
(4)舅舅:对妻子兄弟的称呼,或称为“舅”、“舅爷”、“舅子”等,还称为“内兄”、“内弟”、“妻兄”、“妻弟”等。
(5)姨:对妻子的姊妹的称呼,或称“大姨”、“小姨”,也称为“妻妹”、“内妹”。
11.兄弟及与其相关亲属
(1)兄:又称为“昆”。今天则可用“哥”来称呼兄长。有兄弟数人的情况下,称呼中必须表示出排行,或以数字为排行,或用伯、仲、叔、季这些排行常用语等。(“哥”,古代是用得十分广泛的称呼,可以称父、称兄、称弟、称子。)
(2)嫂:对兄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嫂嫂”。
(3)弟:是对与兄相对者的称呼。
(4)弟媳:对弟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弟妹”。
(5)侄:对兄弟的子女最常见的称呼,也可直接称之为“兄子”、“兄女”,或称为“从子”、“从女”、“犹子”、“犹女”。
12.姊妹及与其相关亲属
(1)女兄、女弟:古代对姊妹的称谓,或直接称姊妹为兄弟。“姊”又称“姐”,与姊相对者称为“妹”。
(2)姊夫、妹夫:对姊妹的丈夫的称呼,也可称为“姊婿”、“妹婿”。
(3)甥:对姊妹之子最普遍的称呼,还称为“外甥”、“甥女”、“外甥女”。
13.子女及与其相关亲属
(1)子:在古代是一个使用范围较广的称呼,秦汉以后主要用作儿子之称。
自己之子可称为“犬子”、“孽子”、“不孝子”等,别人之子又可称为“令子”、“良子”、“不凡子”、“贤子”等。除此,还可用“男”、“子息”、“贱息”、“儿子”、“儿郎”、“儿男”等来称呼子。若有几个儿子则有“长子”、“次男”、“幼子”等称呼。
(2)女:对女儿的主要称呼。对别人的女儿往往称为“爱”或“嫒”,也称为“令嫒”、“闺嫒”。
(3)义子、义女:指不是自己生育的,而是收养的子女,又称“养子”、“养女”、“假子”。同时还有一个常见的代称“螟蛉”。
(4)媳妇:对儿子之妻的称呼。最初只称为“妇”,后因儿子又称为“息”,所以子之妻又称为“息妇”,或写作“媳妇”。
(5)婿:对女儿丈夫的称呼,或称为“女婿”、“子婿”、“郎婿”、“快婿”等。除此,女儿之夫还可以被称为“女夫”、“半子”、“东床”“令坦”。
女婿到了岳丈家,除了岳父、岳母可以称“贤婿”之类,岳家一般人都尊称其为“姑爷”、“姑老爷”。
(6)孙:对儿子的子女的称呼,或称“孙息”、“孙枝”。“孙”又分为“孙儿”、“孙女”,“孙女”又称为“女孙”。
(7)外孙:对女儿的子女的称呼。女姓还可称为“外孙女”。

#13122427038# 家谱老子一是啥意思 - ******
#松蔡# 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通俗的讲就是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一辈即大一辈,长二辈……哥哥,姐姐,表哥,表姐,堂哥,堂弟这是同辈的,比你大一辈的那就是父母那一辈了,大两辈,就是你父母的父母,爷爷奶奶…这是血缘...

#13122427038# 民间五服怎么算 - ******
#松蔡# 五服,民间一般用来指家族关系,以自己为起点,往上到爷爷的爷爷,往下到孙子的孙子,上下各五代共有九辈人,是为五服. 民间所说的“五服”即为九族,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五服以内是不论...

#13122427038# 怎样称为五代同堂 - ******
#松蔡# 如果你有祖父辈的长辈和孙子辈的孩子加上你的父辈的和你的儿子辈的再加上你自己同辈的妻子,一脉相承的5辈人,都健在,又在一起生活,就是五代同堂或五世同堂.未必每代夫妻同在.

#13122427038# 喜帖上的所有称呼所有亲戚朋友的称呼!要怎么称呼啊? ******
#松蔡# 对父辈称呼用拜帖衔式妈妈的兄弟-------------- xx 尊母舅[衿母]老大人妈妈的姐夫-------------- xx 姨丈岳父岳母---------------- 岳父[岳母]老大人老婆的妈妈(爸爸不在了)---- 岳母老...

#13122427038# 有关亲戚之间称谓的问题 ******
#松蔡# 1妈妈的姐姐(妹妹)应称姨,因为是你的长辈,而她的老公也同样是你的长辈,称谓就应是"父",又是和姨有关系的,所以叫姨父. 2父亲的姐妹无论是比父亲大,还是比父亲小都称姑姑,一般按父辈里的排序的数字加"姑",比如是父辈里最大的叫大姑,最小的叫老姑,排序第二的就叫二姑.以此类推. 3妈妈的弟弟应称舅,因为是你的长辈,而他的妻子也同样是你的长辈,称谓就应是"妈",又是和舅有关系的,所以叫舅妈. 4母亲姐姐或妹妹的儿子(女儿)和你是姨表亲的关系,一般来说比你大的叫哥哥(姐姐),比你小的叫弟弟(妹妹). 5父亲妹妹或姐姐的儿子(女儿)和你是姑表亲的关系,一般来说比你大的叫哥哥(姐姐),比你小的叫弟弟(妹妹).

#13122427038# 宗亲怎么称呼 - ******
#松蔡# 宗亲指的是同宗的亲属. 宗孙指的是同族的孙辈. 宗妇有两种解释:1.宗子之妻;2.同姓族人之妇. 宗亲[zōngqīn] 字义:家族的先辈,通常指父辈以上辈分(《左传·成公三年》). 高辈分的上五世系祖:祖宗. 祭祀礼专门处所:宗庙.宗...

#13122427038# 五服之内是什么意思 - ******
#松蔡# 应该是五福.(五服) 一福为兄弟姐妹、父辈(包括姑姨叔伯等有血亲的)、祖父辈(也包括姑祖叔爷姨祖有血亲的)、曾祖、高祖五辈,在高祖旁支的另五个福帮称为五福,五福之内的兄弟姐妹应该拜一个祖宗的. 五服本来是指亲人之间的丧服,一般是上5代,下5代,(都包括自己),是表明与自己关系远近的一种标志.说出了五服就不在穿孝了,其实就是指出了5代,也就是只5辈人.跟你在同一辈上的人,如果不是同一个高祖,就算是出了五服了.(从己身往上是父亲、祖父、曾祖、高祖)

#13122427038# 父辈之间关系很好下一代怎么称呼 - ******
#松蔡# 都可以了,如果按照辈数就按辈数,如果不介意这些的话,就以兄弟相称.

#13122427038# 古代,两姐妹各有夫君,姐姐的夫君应该怎么称呼妹妹的夫君?还有妹妹的夫君应该怎么称呼姐姐的夫君? - ******
#松蔡# 我也炸了 ,简单的问题被你搞的这么复杂. 1、祖辈 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

#13122427038# 用人排中国的国字 怎样排 - ******
#松蔡# 010 100 011 001 110

  • 怎样称呼祖宗
  • 答: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上九代:鼻祖(始祖):一世祖 远祖:二世祖 太祖:三世祖 烈祖:四世祖 天祖:五世祖 高祖:六世祖 曾祖:七世祖 祖父(爷爷):简称“祖”,八世祖 父亲(爸爸)...

  • 父辈往上5辈依次怎样称呼?
  • 答:上序依次为: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下序依次为: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晜孙[kūn],仍孙,云孙,耳孙。从小到大为: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父、祖、曾、高...

  • 怎样排辈定称呼
  • 答:1、父亲的父亲称祖父或爷爷,自称孙,孙女。2、父亲的母亲称祖母或奶奶,自称孙、孙女。3、父亲的哥哥称伯父或大爷,自称侄、侄女。4、父亲的嫂嫂称伯母或大娘,自称侄、侄女。5、父亲的弟弟称叔父或叔叔,自称侄、侄女。...

  • 本门祖先6代以内怎么称呼
  • 答:从父辈开始往上:1是:父母,,2是祖父,,3是曾祖父,,4是高祖父,,5是先【天】祖父,,6是烈祖父。。。如果为故去的亲人,写冥袱:比如说祖父:故祖考,,自称,孝孙:某某。

  • 辈份称呼
  • 答: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

  • 辈分称呼排序 上几代和下几代名称什么
  • 答:(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 “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

  • 辈份这么往上排呀?
  • 答:比如说父辈,祖辈,上辈,下辈,孙辈。辈分带来称呼上的固定习惯。中国的称呼,由自己算起,由父往上依次称 祖,曾祖,高祖,玄祖,远祖,再往上没有具体称呼,一般称几世祖.比如一世祖,二世祖,三世祖...就是以家庭史上有记...

  • 四代怎么称呼?
  • 答:曾祖父,亦称曾祖;父亲的祖父(或称爷爷的父亲;或称父亲的爷爷)。现在的汉语意思为祖父的父亲,母亲的丈夫:父母。父辈。父子。父兄。 对男性长辈的称呼:父老(一国或一乡的长者,亦)。在古代,三代直系血亲:祖父、外...

  • 中国的辈份怎么排?第五代以后怎样称呼
  • 答:具体称谓如下: (祖父)父之父。祖母父之母。(曾祖父、母)祖之父、母。(高祖父、母)曾祖之父、母。(上五世即从本位起,上及父、祖、曾祖、高祖)。 曾孙 孙之子。 玄孙 曾孙之子。 来孙 玄孙之子。所以第五你以后称来孙...

  • 请教长辈晚辈之间各种称呼?
  • 答:亲属称呼也用于社会上邻里之间或素不相识的人之间,以表示亲切和尊敬。例如,同龄人之间常以兄、弟、姐、妹相称,年轻人称父辈同龄人为大伯(大爷)、叔叔、大妈(大娘)、婶婶、姑姑、姨等,称祖父辈的同龄人为爷爷、奶奶...

    为传递更多家电数码信息,若有事情请联系
    数码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