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课文原文

【导语】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课文内容《观潮》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奇特、雄伟、壮观的景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课文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羣,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濛濛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羣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知识点
1.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形成
钱塘江是浙江省的河流,下流入杭州湾。钱塘江大潮之所以特别宏伟,是因为钱塘江的出海口地形特殊。出海口宽达上百公里,到了澉浦,收缩到二十公里,而到了盐官镇附近,江道又猛收到三公里左右,因此,外宽内窄,呈喇叭形。海潮来时,以每秒十米的流速,簇拥着大量的海水向江内推进。由于里边江道突然变窄,所以大量潮水被两岸夹住;又加上这一带河牀高低悬殊也很大,从而向东流的江水冲击着由东向西涌来的潮水,前浪叠后浪,互相拥挤、堆积,进到盐官镇时江道最窄,形成峯。于是激起一道数米高的白浪水墙,形成闻名中外的天下奇观。每年农历八月十七、十八日,正是观潮的时候,所以人们竞相前往海宁观潮。
2.词语解释
横卧:横躺着。本课指钱塘江横现在人们眼前。
屹立:高耸地直立着。
横贯:横向贯穿。本课指钱塘江潮头从这岸到那岸横着通过去。
余波:指大潮过去以后剩下的波浪。
人声鼎沸: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人声鼎沸是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锅里沸腾了一样。
水天相接:江面和天际会合,指地平线。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很大。
山崩地裂:崩,倒塌;裂,裂开。山崩地裂多发生在地震的时候,本课形容潮来的声音很大,如山崩地裂一般。
漫天卷地:漫,满、遍。漫天卷地是铺天盖地的意思。本课形容大潮余波水势汹涌。
2、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课文描绘了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2—5自然段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记叙了钱塘江大潮的一次过程,具体描绘了钱塘江大潮奇异壮观的景象。
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和人们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这一段先交代观潮的时间、地点。接着描绘了江面的景象及远处的小山、近处的建筑,从而写出了潮来前的平静。之所以写潮来前的平静,是为了给潮来时的景象作铺垫,使人读到“潮来时”的景象时自然与先前的“平静”形成强烈对比,从而感受到大潮的壮观。在这部分的描写中“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这句话是不可忽视的,正是由于钱塘江入海口地势的特点,才有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形成。最后写钱塘江大堤上等待观潮的人极多和人们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早已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足以看出人们的心情,也正说明这“天下奇观”对人们有着多么大的吸引力。
第3、4自然段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潮来时的奇异景观。这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部分。第3自然段先写从远处传来的“好像闷雷在滚动”的隆隆的响声,但“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什么变化”,声音像闷雷说明还很远,江面还没有变化却听到声音,可以想象大潮来势之大。接着再写随着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水天相接”说明是在远处,之所以看到大潮像“一条白线”,是因为水天相接的东边江面宽阔,潮头不高的缘故。
第4自然段具体形象地描绘大潮越来越近时的壮观景象。先写“白线”很快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写出了大潮越来越近,水势逐渐加大的过程。接着写“再近些”时,“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从颜色和高度这两个角度写出了大潮的气势,这是由于东宽西窄的地形,使得白浪翻滚的潮水形成六米多高的城墙。最后写“越来越近”时,大潮更加惊天动地、气吞山河,“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两个比喻句,从景象和声音两个角度,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大潮的水势之大,来势之猛,真是气吞山河,无比壮观。
第5自然段写潮头过后的江面的景象与变化。一是写“霎时,潮头奔腾西去”说明大潮过去时急且快,可是余波未尽,“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两个词写出了余波之大。二是写江面恢复平静以后,江水涨了六七米高。显然,这时的平静与潮来前的平静完全不同。这两点描写从另一角度进一步说明钱塘江大潮确实是天下奇观。



~

#18457054311# 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讲的什么内容? - ******
#柳法#[答案] .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 中心思想本文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18457054311#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文】 - ******
#柳法#[答案] 小 四 上 第一单元课文就是这样啊 1、 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

#18457054311#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观潮,朝前,朝中,朝后各是什么意思 - ******
#柳法#[答案] 《观潮》一文介绍了天下第一奇观钱塘江大潮潮来前人山人海人声鼎沸的情形;潮来时的声势浩大壮观奇丽;潮过后恢复平静的情形

#18457054311# 四年级上的语文本书第一课 《观潮》的中心思想 - ******
#柳法#[答案] 本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到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18457054311# 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的作者按由( )及( )的顺序观察,浪潮的样子像水墙,像白色战马,像( ). - --------求空白处! 必采纳!!! - ******
#柳法#[答案] 应该是有远及近 不太记得了

#18457054311# 观潮这一课重点描写了什么 - ******
#柳法# 观潮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 从“隆隆的、闷雷滚动、山崩地裂”等词语中感受到江潮的声威.从“横贯江面、白浪翻滚、浩浩荡荡”等词语中看出江潮的气势壮观.扩展资料 《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节选自《武林旧事》第三卷. 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人群的惊叹不已,使读者身历其境. 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参考资料:百科-观潮

#18457054311# 观潮 急!请高手解答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人教版 是那个有改动的观潮课文 还有生词 在一个半小时内解决 - ******
#柳法#[答案] 您好, 《观潮》课文原文并随附一篇教案供你参考: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

#18457054311# 小学四年级《观潮》的海塘大堤的资料, - ******
#柳法#[答案] 潮汐: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海面发生的定时涨落现象. 潮水:一年中定期的大潮. 钱塘江旧称浙江,是浙江省最... “潮头过后”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围绕“观”字写了观潮的地点、时间,观潮人的心情,围绕“潮”字写了潮水的汹涌...

#18457054311#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作者按什么观察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 - ******
#柳法# 四年级语文钱塘江大潮:详细讲解

  • 《观潮》选自哪篇文言文
  • 答:赵宗成除了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观潮》一文的作者之一,也是另一个作品《梦在脚下搜索》的作者之一,他的其他作品现已无从寻找。 作者赵宗成在《观潮》一文中不但运用了比喻、形容和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的汹涌澎湃和声势浩大,...

  • 赵宗成朱明元简介
  • 答:赵宗成 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记者站副站长。《观潮》一文为他们共同所作作品,《观潮》课文节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江潮》。该文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他二人的作品还有《梦在脚下...

  • 《观潮》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 答: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观潮》113赞·1,403浏览2019-11-13四年级第一课观潮潮来了时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来了时这一片段,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潮水变化,使读者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听到声音越来越大,...

  •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观潮的作者是谁?
  • 答: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赵宗成原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记者站副站长,朱明远为当时上海记者站记者。《观潮》一文为他们共同所作作品,二人现状不详,均已退休。因为这篇文章被收录于课本之中,...

  • 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作者邓超前看到了哪些景物?
  • 答:观潮中,作者在潮来前看到了宽阔的钱塘江,看到了镇海古塔,看到了中山亭,观潮台,几座小山。

  • 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答:主要内容: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

  • 《观潮》这课通过什么写出了大潮的奇特?
  • 答: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潮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

  • 观潮中的昂首东望有什么解释
  • 答:1、昂首:抬起头,挺起胸膛。2、东望:向东望去、向东看。《观潮》收入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神奇的大自然”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赵宗成、朱明元。原文为: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观潮的主要内容?
  • 答:使人身临其宽销晌境。《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节选自《武林旧事》第三卷。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 《观潮》的资料
  • 答:《观潮》的资料:《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并由忠诚参与朗读。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

    为传递更多家电数码信息,若有事情请联系
    数码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