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背景是生活化的,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课堂教学是学校生活的一部分,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要认真开展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自主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生活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直观感受力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科学,同时它又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然而,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年龄及经历限制,对于数学这门抽象的学科理解力有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入生活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数学的直观感受力,让学生对数学的实用性有深刻的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引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思维水平较低的问题,让他们在熟悉的情境下掌握数学知识。同时,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上的引入也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数学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互动性
  很多小学生都认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对于数学学习有一定的畏惧心理。但是,数学课堂上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和熟悉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并不遥远。另外,由于生活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对于这样熟悉的情境有话可说,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创设生活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生活化水平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学科,且数学知识的构建是源于对生活的积累和升华,对于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是一道难以越过的鸿沟。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进而帮助学生跨过鸿沟,提高学生的生活化水平。如在讲授“149+99,187-99”这一类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教给学生简便方法,即“149+99=149+100-1,187-99=187-100+1”,然而对这种方法提出问题:为什么第一个要减1、第二个要加1呢?进而为学生创设一个非常贴切的生活情境,即在实际生活中“付整找零”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形象、生动、具体化,最终提高学生的生活化水平。
  三、课堂教学情境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减少新知识给学生带来的陌生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降低了知识习得的难度。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基础知识时,教师可以基于生活的视角,营造这样的教学情境:小明的妈妈手里有个苹果,她将苹果分为一大一小两半给小明和弟弟,小明和弟弟都很喜欢苹果,都想要吃大的一半。无论谁吃到较小的一半,都会比较生气,觉得妈妈的分配有失公平。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小明妈妈应该怎样分,才能让小明和弟弟都觉得公平呢?”学生会说:“两半苹果一样大,就是公平的。”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两半的苹果还能称其为一个苹果吗?”借此,教师就可以引入分数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们认识二分之一概念。情景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分数的概念。
  在教授学生“第几”和“几”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晨间会操时的队形进行排队站列,向同学提问:“一队有多少人?从自己的前方开始数,自己站在第几位?从自己所在队列的后方开始数,自己站在第几位?”排队的形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继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第几”与“几”的概念进行区分与联系。通过这种模式进行情景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帮助他们准确了解数学知识,还能将所学知识正确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兴趣,促使他们在处理生活问题时,能够形成数学思维,有效运用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践、游戏以及实物演示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创建,帮助学生在具象化事物中习得数学知识。
  四、教材教学知识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还要帮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思考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习得数学知识。教材知识的生活化,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基本图形知识时,教师可以只对图形的形状进行简单介绍,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具体说出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与存在形式。学生通过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可以发现很多生活实物中都体现了不同的数学图形。
  采用这种回归生活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再受到教材的束缚。从生活中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积极思考,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知识回归生活是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生活化的关键环节。
  五、训练习题生活化
  课堂练习是教师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测的重要方式,也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方式。习题训练是数学教学中重要而又枯燥的内容,所以教学生活化离不开训练习题的生活化。生活化的习题更能给学生亲切感和熟悉感。例如,在教学简便算法时,教师可以设计出一道等式:186-98=186-100+2。很多同学会无法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情境假设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如:“小明和爸爸去商场买东西,爸爸手里有186元钱,爸爸买了一袋面,价格为98元,结账时,爸爸拿了100元付账,收银员找给小明爸爸2元钱,即186-100+2。”通过这种联系实际的方式,可以将抽象化的数学练习,用具体的生活实际展现给学生,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用生活经验掌握数学概念,还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理论,从而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
  在教学统计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体育课时都喜欢做什么运动?”这样,学生在体育课时便会注意观察周边同学的情况,开始初步接触信息收集与整理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探索出信息收集与整理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在数学教学中,要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把数学真正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去。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学生能否培养了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随着数学学科自身的发展,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工具,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提高人们思维能力的推进器,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解决生活的问题,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不断实践和探索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生活化。
成功的一节课,离不开良好的情景引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学生学习每节新知识时,从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明白,并引起一种想知道究竟的渴望,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学习有兴趣,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如在教学人民币这个新知识时,小学生既熟悉又陌生,可以问学生你们到超市去买过东西吗?你带了多少钱?买了什么物品,是怎样付钱的?然后投影仪出示人们买东西的生活情境,从中留下悬念,如果买35元的计数器,可以怎么付钱?小朋友一一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后,然后再次组织学生在班上开展“小小商店”购物活动,让学生拿着钱购买需要的商品,并且算一算付出多少,应找回多少钱,在实际购物中巩固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生自己去体验购物,解决问题,体会付钱、找钱,与小伙伴们合作、交流、讨论,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了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
二、探究学习过程生活化。
1、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如,“小括号”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先出示“8+6×5”与“6×5+8”两道算式,让学生复习运算顺序。然后出示应用题:
工人老师傅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4小时,每小时做12个零件,他一天共做几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
学生列式计算如下:
12×3+4=12×7=84(个)
教师设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对吧?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在学生束手无策时,适时引出小括号。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矛盾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引进括号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先算括号里的数的道理。

2、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创设以下情景: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认为:“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打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发生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运用这一情境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的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因为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的,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而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则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3、运用经验,在创造活动中学数学。
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在对数学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而引发的。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挖掘教材的创造思维因素,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先复习长方形的面积的计计算方法,这时老师问学生 “平行四边形面积在什么情况下和长方形面积不等”的疑问,提出问题:“用4 根木条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把它拉成一个长方形,这时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相等吗?”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出学生的不同 答案:相等、增大了、减小了。争论十分激烈,进而引发学生主动探求,最终得出结论:当平行四边形与长方 形底边即长相等时,拉动平行四边形成为长方形,其高变化了,面积相应增大了。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有的知识在我们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实践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这样就能在创造在学习数学,借以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4、依托儿童生活事例,渗透数学思想、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一课时,我就组织学生对生活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与统计,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这样就能看得出哪种颜色的积木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哪种颜色积木搭得最高,表示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知识.
三、拓展练习生活化。
学习固然是一种智力活动,但人的学习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生活、一种情感体验。如果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那么学生将从中获得无穷乐趣,同时也理解和发展了数学。有目的地让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扎实地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使学生感知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例如:认识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了数小棒根数、班级人数、门牌号码、汽车线路编号等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外,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发挥想象,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再组织交流,描述出我们生活中见过的非整十数,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理解。期末复习时,为了使学生巩固“比多、比少、多一些、少一些、多的多”等知识,我带领同学们操场上一角去看一看,这些同学在干什么?根据男女同学开展的活动,你能提出什么已学习过的数学问题吗?同学们一个一个争先恐后地回答:①男生有( )人;②女生有( )人;③一共有( )人;④男生比女生多( )人;⑤女生比男生少( )人;⑥女生多一些 ;⑦穿裙子的比不穿裙子的少( )人;⑧踢球的比不踢的多( )人?⑨女生再添( )人就和男生同样多……我觉得应多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这样,学生的问题越多,思路就越开阔,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提高了。
四、学以致用,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 知识、能力是否真正掌握,其最终体现在能否正确应用。让学生运用新知识和主体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是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例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一课后,学生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设计制作了精美的剪纸,剪帖画,腊染画,印染画等作品。内容有自然风景、花草鱼虫、人物、动物、建筑物等,学生兴趣盎然的在班级进行交流,介绍自己的制作。在交流中学生还发现有些不是轴对称图形,有些是轴对称图形,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也激发了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由课内引向课外,由课堂引到社会。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练就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不再是死读书,做呆板练习的书呆子,而是成为新一代有知识有创造思维的人。学习数学就是为了用于生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应该教给学生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总之,在这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授予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 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才能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买东西,计算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
分东西

#13677127959#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 ******
#贝功#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交流、反思等活动中1 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3677127959# 如何将生活情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 ******
#贝功#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 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 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13677127959#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 ******
#贝功# 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因此,笔者结合长期的...

#13677127959# 如何将数学融入生活中 - ******
#贝功# 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比如:去超市买东西,买了多少,共用多少钱?付给售货员多少钱,应找多少钱,这些都是数学.再比如:去公园买票,大人多少钱一张票,孩子多少钱一张票,全家共花多少钱;出门打车,起步6元,然后每公里1.6元,那么10公里应花多少钱等等.加减乘除都能融入生活中,只要你用心生活到处都有数学.

#13677127959#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 ******
#贝功# 生活化是指以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13677127959#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 ******
#贝功#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1]为生活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在小学数学...

#13677127959# 如何做到数学教学生活化 - ******
#贝功# 生活化是指以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13677127959# 如何有效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人文化,生活化 - ******
#贝功# (1)数字算术过程尽量实物形象化 (2)抽学生到黑(白)板上演算 这两点做到了,基本上就达到效果了.

#13677127959#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活化数学 - ******
#贝功# 讲讲应用题和不定方程及数论......................

#13677127959#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 ******
#贝功# 在小学数学实践中探索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体会数学的价值;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

  • 如何建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答:一、概念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最易接受的学习环境就是生活,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概念“生活化”要求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为考,教学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例如:在教学“...

  •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几点做法
  • 答:”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实现了高效课堂教学。下面就简单谈一下我的做法。中国论文网 /9/view-6145538.htm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

  •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 答:三、设置生活化的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要精心设计作业,使作业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按比例分配》...

  • 如何使数学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
  • 答: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而在生活中又应注重“数学化”培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因此,强调生活数学化和数学生活化这两者的辩证结合,对于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溶进生活问题,...

  •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思考
  • 答:通过实际的应用让孩子真正的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广泛的应用性,让学生明白在他们的身边有很多事务和数学是紧密联系着的,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

  •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
  • 答:积极开展了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对策:对比分析,阐述他人研究结论对自己开展课题的启示,依据等;或发现他人研究未解决的问题。2. 问题二:“研究表明”成为口头禅,多是自己的想法或是常识性道理。但为了增加可信度,冠以“研究表明”或“多数研究表明”。对策:规范的应该“某某研究表明”或注释 ...

  • 浅析怎样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
  • 答: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数学修养和实践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凸现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学习的生活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它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课堂教学应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活动背景,以儿童原有...

  • 如何将生活中的数学融入教学内容中
  • 答:《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特别强调了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呢?下面谈谈几点看法:一、在导入中...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课堂生活化
  • 答: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生活化。    成功的一节课,离不开良好的情景引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学生学习每节新知识时,从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明白,并引起一种想知道究竟的渴望,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因此,在教学中,要...

  •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联系生活实际的几点思考
  • 答:那么,如何用“活”教材,让生活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呢?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虽为一名身处山区的小学数学教师,但在近年的教学中,我紧密结合农村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他们自己身边的数学,做贴近自己生活的数学,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他们在课堂上“乐中学,学中乐”...

    为传递更多家电数码信息,若有事情请联系
    数码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