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了一件什么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等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人物。这句话也被周恩来总理家乡江苏省淮安市的本科学校淮阴工学院作为该校的校训,以勉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扩展资料:

这句话被编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专题中的第一篇课文,承担着引领单元主题、继续在阅读中学习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任务。

这句话也被周恩来总理家乡江苏省淮安市的本科学校淮阴工学院作为该校的校训,以勉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共三件事:第一件事讲12岁的他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他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他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小学四年级上册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藉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扩展资料:
周恩来从小学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南开学校毕业时与同学们互赠“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留言,到日本留学又回国参加五四运动,再到欧洲勤工俭学又回国投身革命……就一直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少年定下初心,之后为之奋斗终身,周恩来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执着的人生追求永远是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典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讲了三件事:
1、周恩来疑惑中华不振。
2、周恩来约同学闯入租界探明究竟。
3、周恩来真切感受中华不振,并立下宏志而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等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人物。

扩展资料:背后故事
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带头剪去辫子,并接触进步书籍,他读光复会领袖章太炎的书和同盟会的杂志,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无论是章太炎难懂的古体文,还是梁启超的近体文,周恩来都认真阅读。
虽然进步刊物的思想侧重各有不同,但朴素爱国的道理是一脉相承的。周恩来的眼界随着阅读拓宽,思想得到升华,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当其他同学还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念书时,周恩来已经明确地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8236249703# 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25课为什么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
#朱婷#[答案] 因为那时候的中国贫穷,落后,更是内忧外患并存,只有努力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18236249703# 小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十五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四字词语(9个)很急,今天就要麻烦快一点 - ******
#朱婷# 帝国主义、一片繁华、中华不振、疑惑不解、风和日丽、大不相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得意洋洋、衣衫褴褛、为之一振、铿锵有力、左顾右盼.

#18236249703# 在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里崛是什么意思? - ******
#朱婷#[答案] 伟大复兴,走向强国之路

#18236249703# 小学四上语文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的东北租借地的场景 - ******
#朱婷# 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的、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 四年级上册语文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是...
  • 答:是因为中华不振。 747487985 | 发布于2011-11-23 举报| 评论 19 27 其他10条回答 为您推荐: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课 崛起什么意思 25课是古诗 为中华之崛起内容概括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概括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内容 阅读四年级25课 也四年级25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25课。其他...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几年级的课文
  • 答:四年级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12岁那年,因家里贫困,只好离开苏北老家,跟伯父到沈阳去读书。伯父带他下火车时,指着一片繁华的市区说:“没事不要到这里来玩,这里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没处说理呀!”周恩来奇怪地问:“这是为什么?”伯父沉重地说:“中华不振哪!”周恩来一直想着伯父的话...

  • 请问小学4年级上册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怎样分段?
  • 答:第二段(第7——9自然段)写:少年周恩来在租界看到中国人受欺凌,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体会到伯父的话。第三段(第10——16自然)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周恩来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大志。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在那本语文书里出现的???
  • 答: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在沈阳读书的时候,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 周恩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守...

  • 四年级上册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 答:四、训斥——表扬 1、训斥 [ xùn chì ]释义:训诫和斥责。引证: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今天就为我少扣了三毛五分钱的存工,就给那工务课长训斥了一顿。”2、表扬 [ biǎo yáng ]释义:对好人好事公开赞美。引证: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他的姓名因为有点缘故,请你不要替...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读后感
  • 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在每周一的清晨,伴着初升的朝阳,总会有一支雄浑壮丽的歌响彻神州,在嘹亮的歌声中,在蔚蓝的蓝天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冉冉升起。仰望着鲜红五星红旗,回首千疮百孔的往昔,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点染了五星红旗,有多少爱国志士有生命来唤醒东亚睡狮的觉醒,有多少文人墨客用...

  • 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生字。
  • 答:生字部分如下图,建议你关注“快乐习字”下载他们的APP,里面有所有年级的生字教学哦

  • 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崛起的意思
  • 答:所有释义有“地势突起、事物突出、兴起、奋起”的意思。此处为“兴起、奋起”之义!

  • 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25课为什么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答:因为那时候的中国贫穷,落后,更是内忧外患并存,只有努力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出自几年级第几单元第几课
  • 答:人教版新课标 >> 语文 >> 四年级上 >> 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为传递更多家电数码信息,若有事情请联系
    数码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