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是见性开悟,六祖等最多只能称菩萨?(200分)

见性成佛,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最后身菩萨--等觉菩萨,才是於人间示现成佛时,明心见性就成佛了,其余不是等觉菩萨的等觉以下的菩萨,明心见性都还不算成佛。

如大宝积经中,世尊过去生曾经是大精进菩萨,那时候明心见性时,发起普光三昧,登入初地,初地往上尚且还有二地乃至十地,十地之后才是等觉菩萨,因此明心见性,有些菩萨是初地、二地,有些菩萨可能连初地都不到。

如大般涅盘经,提到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也就是说,见性的最低位阶至少也是十住位,然而十住以后,还有十行、十回向,十回向圆满以后才是初地,因此同样是见性,层次可是有深有浅的。

因此达摩六祖若真见性,那我们只能说,最低十住位,也有可能是十行位,或十回向位,乃至初地以上,但是决不可能是究竟佛位。

同样的,其他祖师也都如此,因为佛只授记下一尊佛是弥勒佛,这期间绝无可能有人示现成佛。因此当来下生弥勒佛降世以前的菩萨,如果明心见性,那我们只能说,他可能是十住位,或十回向乃至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而已。

另外六祖所说的见性成佛,这个佛不是究竟佛,而只是相似佛位,或者分证佛位,六祖之所以这麼说,也是有当时的背景,当时盛行小乘佛法,而且很多都误会小乘法的真实义,因此六祖当然要护持宗门了义正法,才会有见性成佛的方便说,而这个成佛决不可以当成是究竟佛来说,以免增上慢。见性成佛唯有最后身菩萨於人间示现成佛,才是见性成佛,其余者皆非。

因为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不论哪尊佛,因为是要来伴佛驻世,所以都称为菩萨,像文殊菩萨,久已成佛,为七佛之师,观音菩萨也早就成佛,过去正法明如来,就像现在世间,不能政出多门,而且这是三阳时代,三会龙华,青阳,红阳,白洋佛为主,不论多大的成就,也只是佛陀的弟子,以佛陀为师父,自然是行弟子事,不能去和师傅平起平坐,这也是“尊师”才能“重道”!

“见性成佛”一语,说的是:“六即佛”中的“分证即佛”,并非“究竟即佛”。
明心见性具足(破重关),最多是“初地菩萨”,还需要二大阿僧祗劫修除无始劫以来一切污染种子,方能究竟圆满;但是,“初地菩萨”却是“通达大乘”之“菩萨摩诃萨”,于成佛的道路上,再无转退之可能,必定地地增上,直到究竟圆满(“直了成佛”)。因而说“见性成佛”。

“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是佛 ”,“相似即佛”与“分证即佛”之间;不是“究竟即佛”。
明心而未见性,在禅宗叫做“悟”(破本参);处于“七住位”菩萨,虽已是大乘见道,但因未到初地,未能一分一分断除“尘沙惑”,还在第一大阿僧祗劫内;若是资粮未足者,极少数还可能转退。
但是,绝大多数开悟明心者;皆因往昔发菩提心,具足资粮而能见道;远超二乘圣贤,在“不退位”;算是大乘“门内修行”。又因禅宗之宗旨在于令学人顿悟而入大乘门(是一切法门必经之一关),所以强调“悟则众生是佛 ”。
在理上来讲,佛地真如,究竟清净圆满,是真正的“悟”。

“世无二佛”是正知见,不可将祖师大德的“方便说”解为“了义说”。
若有人说:“现今某某是‘究竟佛’,功德,证量皆等同于佛;乃至超越于佛。”当知此说是外道说,非是佛法!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老实念佛吧。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阿弥陀佛!

还有更叫人费解的
『海水何故咸。一味有三事。一者海中有大鱼。身长四千里者。八千里者。万千里者。万二千里者。万六千里者。二万四千里者。二万八千里者。三万二千里者。皆清净溺海中。故海水咸。二者云起覆诸海放大雨。其云上至阿迦尼矺天。放大雨如车轴。洗荡须弥称诸天宫阿答和天。阿比波天。首皮斤天。惟呵钵天。梵迦夷天。下至四王天。其咸水悉流入大海故。海水咸一味。复次昔得仙道人能咒。咒海水咸一味。 故海水咸一味。 是为三事。』

『阿难。若女人不得於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正法当住千年。今失五百岁。馀有五百年。阿难当知。女人不得行五事。若女人作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及转轮王。天帝释。魔王。大梵天者终无是处。当知男子得行五事。若男子作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及转轮王。天帝释。魔王。大梵天者。必有是处。』

我们还需要明心见性吗?六祖惠能开悟时不是说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自性是能生万法,关键是你没找到自性啊,你还不认识自性呢,当然需要明心见性了,见性,就是认清了自性了。推荐你去看看印广法师的《过五关斩六将证菩提》等系列视频吧,网上可以搜到,祝你早日明心见性!

推荐你看慧律法师的讲座

你这样是没办法见性的,因为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我要开悟”“我要找到真心”这就不对,为什么?因为真不可找,放下妄,真自然显,不必找。

否则就是头上安头,骑牛找牛

古德有云:极意参寻无觅处,放下顿见真如性。

楞严经云: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犹如太阳一直在空中,但是乌云盖住,则阳光不现,你所要做的就是拨开乌云,乌云拨开的同时阳光就现!不需要另外再去找太阳,放下妄,真就显,不必找真。

故玄觉禅师云: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为什么不除妄想?因为达妄本空,为什么不求真?因为知真本有。

这就是楞严经所说: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但是,这是悟道人后的心境,初学还是要除妄想,为什么?圆瑛大师云:妄想虽空,不方便破之真性不现

记得,要想悟道,先学神秀大师,慢慢的一点一点放下,再放下,彻底放下,慢慢磨掉习气,等到一切因缘具足,自然悟道。

古来有一位禅师辛苦十几年修行,一直没有悟道,有一天他去喝水,不小心杯子打破一瞬间恍然大悟!悟道不必急,先磨掉习气,再来多多听经闻法,到一切成熟时自然悟道,所以心里一直想要,我现在就要顿悟,我要开悟,我要见性,却不在心地下手,眼前的烦恼不除,当下的习气不断,只是纸上谈兵,因为毕竟我们不是六祖,而且六祖一闻千悟,那也是无量劫渐教修行来的,所以先用神秀大师那句,等一切成熟时,自然能体会六祖那句本来无一物是什么心境了。

相信慧律法师的佛学讲座,尤其是六祖坛经及其他禅宗讲座都会给你说明的很清楚,我们一般人总是什么都不做,却想悟道,每天都想开悟,都想见性,却又无奈不知道从那里下手,怎么下手,如何悟道,怎么悟道,如是左右为难,不知所措,因此先要听经闻法,再来认真在心地下手,总之悟道不必太过惦记,用功自然会成,如果天天想“我要悟道”其实就是能所不断,因为有一个能断,有一个所断,有一个能悟,有一个所悟,依然还是能所的二元对立法,就不是绝对的自性清净心。

以下《六祖坛经》及《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讲座都非常好,希望多多善用学习。


因此,要明心见性,可不简单,如果你想着我要一夜间悟道,除非你是六祖那样的大根器,否则你就看看古来的祖师大德是如何做的,最重要的是要多多听经闻法,否则你连自己方向搞错都不知道,再者《六祖坛经》一定要看,但是却不能是看一看,我指的看是真实的理解,不是以自己的意思解读,也不是眼睛扫过了就叫看了,有看没有懂还是等于零,因此要有大善知识教导。

慧律法师为禅门曹洞宗48代、临济宗42代祖师,身系禅宗2派法脉,其所演讲的禅宗讲座,都被称赞为一针见血

以下,我汇集和部份慧律法师禅宗方面的讲座,你可以看看

尤其是《六祖坛经》太重要了。


1《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 必看!!!!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3128554/

2《金刚经》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3980558/

3《达摩大师四行观、血脉论、悟性论、破相论、五祖弘忍禅师最上乘论》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4627482/

4《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4761478/

5《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注》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4886532/

6《黄檗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4809117/

7《马祖道一禅师广录》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3171727/

8《圆顿心要》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3739037/

9《永嘉禅宗集注》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3119572/

10《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台语中文字幕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5138662/

11《维摩诘所说经》台语中字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4622909/


若能全部都看完,已经不简单啦,这不是一天,二天的功夫,如果真能全部看完,真不简单啦!

#18294866886# 我国的佛教发展的脉络! - ******
#湛亨#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由印度传入我国后,近二千年来,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护持、译述与弘扬,不断演变和发展,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密切结合,宗派纷呈,妙谛流布,逐步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其中以六祖'顿悟自性,见性成佛'为代表的禅...

#18294866886# 佛法说的开悟是什么?开悟出轮回了吗 - ******
#湛亨# 开悟是自身空间场物质跟宇宙的本质的一种同化.但是包括精神--就是我们说的思想,还有物质就是我们自己的肉体.这个同化过程就是佛法修行修炼的过程.细化来说,不同的人开悟的层次也不同.这个反应到我们这个物质世界有的人没文化...

#18294866886# 什么是开悟? - ******
#湛亨# 开悟是相对有惑而说的,有惑就是没有开悟,没有惑了就是开悟.

#18294866886# 开悟与见性的区别和联系 - ******
#湛亨# 见性,开悟,佛教禅宗里面这两个词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说法不同.

#18294866886# 见性和开悟有何区别吗 - ******
#湛亨# 见性就是开悟,尚未成佛. 欢迎上网搜寻:奇哉!中国人,不懂中国字! 希望对你有帮助. ●《金光明最胜王经》: 【欲求清净,欲听正法,即便为说令其开悟】 六根清净是得法开悟,『说法』令人开悟,是指明师传法令人开悟. ●《圆觉经...

#18294866886# “明心见性”词的由来? - ******
#湛亨# 「明心见性」乃禅宗之玄旨,源自佛陀至诸禅宗祖师的开示.以下摘录正是「明心见性」名词的出处: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达磨悟性论曰:「直指人心,见性成...

#18294866886# 禅宗的祖师和其他的开悟者有区别吗 - ******
#湛亨# 殊途同归,没有区别.打个比喻,用电饭煲、普遍小锅、闷锅等,都能把饭煮熟、煮好,但在加水量时,都需要人自己的经验,因为每次的米量,也会不同,不可能有固定,用天然气或煤气、小炉烧,还需要看火~~佛法本来一脉,后人分宗分...

#18294866886# 请问 您见性了吗 - ******
#湛亨# 见性是禅宗的根本目的,参禅者必须透过的关门,古今参禅人的第一要事.所谓'见性',即开发自性,彻见自己本来心性,自觉到本来具有的佛性.换句话说,就是离一切对待,一切矛盾,超然独脱,无执著,无绊累,触著普遍法界的无我的...

#18294866886# 学佛有一段时间,最近听人说从释迦摩尼时代开始 - ******
#湛亨# 首先要成佛比你理解的还要难.从佛陀住世到现在大约2600年左右成就的人不计其数.但是即便是当时佛陀也不予许开悟的人自称开悟,得阿罗汉果的人自称阿罗汉.到了现代也是如此,现在时代作为菩萨再来的也是不计其数,相信楼主也没听...

  • 见性和开悟有何区别吗
  • 答:“见性”之后虽然在神通智慧和受用上还和佛差的很远,但是在见解上,对宇宙人生的看法和佛陀是一样的,只是在断惑的功夫上还差的较远,需要逐渐修行来灭除烦恼,以便证得圆满的佛果。“开悟”是指开启了自性本具的智慧,...

  • 六祖慧能开悟的五句话
  • 答:1、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是指没有想到的意思,没有见性之前不知道啊!一见性才恍然大悟,没有想到自性本来这么清静,一丝毫染污都没有,那自性在迷的时候染不染呢?迷的时候也一尘不染,那个染...

  • 开悟1:什么是开悟?
  • 答:就象猜谜一样:哪一个?哪一个?其实六祖大师不是这样问的,他是直接指示。就象于岫大夫问紫玉禅师:“如何是佛?”禅师就喊他:“于岫大夫!”大夫答应道:“唉”。“即此是!”紫玉禅师说:就是答应的这个就是。于是于岫大夫就开悟了。

  • 佛法而言,什么是开悟,是圆初住菩萨的明心见性见性算开悟,还是阿罗汉的...
  • 答:“开悟”的意思就是从自私自利、迷惑颠倒、骗人骗己、名闻利养、贪嗔痴慢中体会到问题的所在,从而不再从事于以上的造作,而能开始觉悟万法空相的真实义,就是开悟的样子。见性的前提是开悟,只有先开悟才有可能见性,阿...

  • 见性的人有什么表现呢,哪位师兄见过见性的人
  • 答:见性的人外在的表现是与常人无异的。他与常人的区别在于知见和智慧。因此,决不能凭外在的表现来判断善知识,判断一个人是否见性开悟。反而,由于开悟的人没有高傲的态度,待人平等,态度平常,反而更不易被人所认识。

  • 请问:不是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为何六祖还怕神秀追杀呢?当年佛祖被...
  • 答:以菩萨璎珞经来说,菩萨七住位,般若正观现前,当知此即是开悟明心,而七住位只是佛道52位阶的第17位,离佛地甚远,而见性-眼见佛性,以大般涅盘经的说法,十住菩萨眼见佛性,十住位不过第20位阶,离佛地还有32位阶,当然不能说见性...

  • 什么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 答:迷悟虽有差,本性则无异。如黄金是一,但可制耳环、戒指、手镯等各种不同之金器,故金器虽异,实一黄金耳。明乎此,心与性名虽不同,实则皆吾人之本体也。佛法的法门虽然很多,归纳起来有方便法门、感应法门、究竟法门,...

  • 关于佛教里的六祖惠能
  • 答:惠明说:“我在黄梅这么多年,实在还没有省悟自己的本来面目,承蒙行者的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现在您就是我的师父了。”六祖说:“你既这样谦下,我们都是同师黄梅五祖,你要善自护持,勿令退失。”六祖后来到了...

  • 六祖慧能的开悟是否达到佛的级别
  • 答:释迦摩尼佛圆满佛的阶位,已修行三大阿僧执劫,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六组慧能大师,虽然已见性,但还没有跟佛陀一样,佛经上讲,圆教初地菩萨就已见性,但六组慧能是几地菩萨,我们就不清楚了。阿弥陀佛 ...

  • 请问佛教说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
  • 答:学术宗教自由昌盛,其传法因缘与先代祖师相比,特别殊胜,因而中华禅宗就由六祖大师开始,发展成佛教界的一大奇葩,其光芒照彻汉土各地,其影响则历千年而恒久不衰,所利益开悟的僧俗四众,无量无数,如是乃至中华禅宗成为中国佛教最普遍、具体...

    为传递更多家电数码信息,若有事情请联系
    数码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