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人过节的习俗

一.烧火龙:

     揭阳市揭西县的五经富镇,闹元宵有烧烟架、烧火龙两项活动。这两项民俗盛事始于乾隆,传自苏州。每逢新岁元宵到,镇上的男女老幼都将倾巢出动,为村民和游人呈现一场惊心动魄的烧火龙表演。

    所谓的“火龙”,以篾作骨,以纸或布塑外壳,彩成青龙或金龙,长二十余米,九节或十几节连成,节节装有火箭。如今的烧火龙,不单单是有火光粼粼的长身,更添加了鳌鱼、鲤鱼等不同的吉祥元素,有“鲤跃龙门”、“烧烟架”等多个仪式。火龙也由原来丈把长,发展到现在30多米长。 

    到了元宵晚上,烧火龙的活动就会正式开始。在锣鼓声中,龙由十几个大汉高高擎起,前头一壮汉高举连柄火球导路,龙随火球摆动前进或腾跃或潜游翻滚。

    “火龙”绕场三圈举行巨龙点头仪式后,用香火点燃各节的火箭引线。此时,火龙万箭齐发,相伴其中的还有喷出烟火的各式鱼虾,焰火四溅。伴随着烟花鸣放声,全场气氛随之沸腾起来。

二.舞大龙: 

     龙湖的龙传统上为7节,制作工艺别具一格,尤其是龙头的样式栩栩如生,地方特色浓厚。配合上“龙鳍”和“龙身”,做起来可是相当费功夫。

    到了正月十六那天,几支舞龙队就会齐聚到古寨外的旷埕上,舞狮队有时也会前来助兴,煞那间,鼓乐喧天、蛟龙翻腾,场面热闹喜庆。

    但是,舞龙活动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擎龙、戏彩球、持旗、擂鼓、护驾等繁杂的分工,算起来至少也得50多人,现在随着龙湖古寨的年轻人迁到外地去,这项传统而有特色的活动正逐渐式微,想一睹其风采的驴友,就一定要快了。 

 三.赛大猪  

       每年农历正月十七、十八,汕头月浦乡和澄海冠山村都会举行一年一度传统民俗活动———赛大猪。其仪式之隆重,场面之壮观实为罕见,遂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大盛事。各地摄影爱好者更是带来“长枪短炮”,将一只只憨态可掬的大猪和赛大猪盛况定格在镜头里。

  每次赛大猪时,都会请潮剧团在宗祠前搭台唱大戏,赛大猪的主办地宗祠也会焕然一新,张灯结彩。众人游走在大猪间,赏大猪、听潮剧、祭奠祖先。比赛结束后,参赛者各自将大猪抬回家,只留下猪头。猪肉会依次分赠给亲友,图个吉祥。



一、潮州民风、民俗及民谣
潮州民间喜唱俗曲。其俗曲、民谣与当地的神话、戏曲、谚语、小说、灯谜等民间文艺一样,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浓郁的乡土气息。作为民间口头文学的歌谣,展现了潮州民俗艺术的丰蕴内涵。纵观潮州历代歌谣、童谣、诗歌、民谣,莫不涉及民风、民俗。归其大要,可列为如下数类:
1.观神送神中的仪式歌谣:如《请神歌》、《请神曲》。这是请神仪式歌之一。“请神”又叫“观神”,潮州妇女八月请阿姑神称“落阿姑”,请神时要口唱歌谣。除了阿姑神之外,潮洲还有“蓝饭神”、“墭脚神”、“竹筷神”、“筲箕神”、“蛤蟆神”等各类神,皆有其歌与表演形式。在《请神歌》与《请神曲》中,人们表达了对“大慈大悲”的南海观音暜渡众生的希望。有趣的是,如果“神”久请不来,人们便用对付自然的原始宗教仪式“巫术”,去催神、咒神,希望凭籍语言的力量去影响和制约神。
2.婚礼葬礼中的仪式歌谣:《出嫁前拜司命公》这首歌谣,表达了新婚女子祈求“配好君”,“富贵添才丁”和“富禄全”的愿望。《出嫁前坐桌》、《青娘为众人分菜肴》二首,则描述了潮洲婚姻仪式之特色。此外还有《新娘踏轿门》、《开轿门跨火烟》、《拜天地》和《搅泔缸》等各种仪式的歌谣。这些歌谣,形象地再现了新娘出嫁前之全过程。潮洲葬礼仪式的歌谣主要有《巡坟歌》等。
3.潮州的游神歌谣:如《城内人游神》:“城内人游神,一位老爷双夫人,踢陀三夜日,头壳冷眩眩”。这一题材反映了潮人对英雄神的崇拜。词中“老爷”指关羽,“三夜日”,则反映了游神活动十分壮观,持续达三天三夜。游神内容丰富多彩,在游神过程中穿插着舞蹈与游艺活动。除了各地都有的龙舞、狮子舞之外,还有潮州地区独有的布马舞、蜈蚣舞、鳄鱼舞、螯鱼舞、鲤鱼舞、骆驼舞、长颈鹿舞和双咬鹅舞等。
4.民间故事歌谣:如民谣《听见锣鼓冲冲潮》,歌中陈述了民间文学中流传的“陈三五娘”和《三国演义》中的“马超战张飞”之故事,以及当地流传的“关爷带二妃”之传说。
《正月是新年》这首歌谣更具故事特点,它将神话、小说、戏曲、传说中的人物、故事,溶于一炉,逐月地分述,每月记一故事。如记述了《荆钗记》、《破窑记》、《孟姜女》、《汉宫秋》、《昭君出塞》、《拜月亭》、《楚霸王》、《陈三五娘》、《梁祝》、《青琐高义》等故事。
5.四季活动歌谣:如《十二月歌》,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农民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与无衣无食的悲惨命运。全诗按季节的先后,逐月写贫苦农民们的劳动和生活,将农民与豪绅的生活进行对比,如:“三月人布田,东村西村忙又忙,富人牛牯双巴只(双只),硗仔拖犁泪双行。”
《正月锣鼓闹猜猜》,这是一首叙事歌谣。它借鉴了《诗经·七月》的叙事手法,用十二个月的农事、节气起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娶媳妇,惜媳妇,打媳妇,丧媳妇的经过。及其由喜到悲的心理变化过程。这种以季节的特征来衬托、渲染人物的内心感受的写法很有特色。
6.宗教活动歌谣:如《求雨》,“善堂求雨天就知,胡蹰一响雨就来。戏请成,雨淫淫,戏在做,雨大倒,戏歇棚,雨就晴,戏做直,天出日。”人们用“做戏”之艺术形式来求雨。表现对雨的虔诚:“雨仔霙霙,暂歇凉亭。妇人放尿,污秽神明”。而流传着的关于“雨仙爷”的神话,更是将雨奉为神明。
《沙蜢娘》这首民歌则表现了潮人“龙”崇拜的文化心理。龙在潮州人眼里是健壮、辟邪的“圣物”。因此赛龙舟的成败,是关系到全村盛衰的大事。龙舟平时置于村前的神庙祠堂。
7.潮州风景歌谣:如《潮州风景好风流》:“潮州光景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州;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枉费走一遭”。潮人尤引宋代历史名桥“广济桥”而自豪。
8.民族繁衍与迁徙歌谣:如《高皇歌》,它描写的是由京城迁徙到潮州的盘、蓝、雷高皇们的出身史。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高皇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攻伐不克。乃招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赐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据说帝有畜犬,其毛五采,名曰盘瓠。盘瓠闻令之后,遂衔人头献于帝,“群臣怪而诊之”,正是吴将军之头。帝大喜,但考虑盘瓠不可妻之以女,又无封爵之道,虽欲报答,而不知所宜,颇有难色。盘瓠忽作人声道:你将我放在金钟之内,七日七夜就可变人。由于公主提前去看,结果盘瓠“乃是头未变成人”。《潮州民间故事集成资料》中亦载此事,题为《畲族祖先的传说》。“犬”,已成为潮人的图腾动物之一。
9.元宵夜游灯歌谣:游艺活动中,最为热闹的是花灯盛会。据传古港樟林的花灯盛会已持续三百年了,每年二月籍游火帝的形式举行。因此也称打火醮。往往要持续半年之久。一般是日间展览,夜间游行,连续三天,要游遍八街六社。队伍中有仪仗队、锣鼓队、标旗队、和扮涂戏,如《桃花过渡》《八仙过海》《唐僧取经》等剧目。此外还有灯谜、杂技、看浪荡、焰火、潮剧演出等。潮州的《百屏花灯》尤其著名。它以戏剧、传说故事为题材,装饰屏景,每个故事为一屏,共一百屏灯景包括:董卓凤仪亭,点将杨延昭,张飞战马超,孔明空城记等。
=========================================
潮洲过年的习俗

走进潮州龙湖寨,你一定会被这里安祥气氛所感染。这里也是华侨之乡,历史上也曾走出过不少举人、文人及商人。小小的寨子保留了尊师、尊老的中国传统。一直在想这里的人之所以能这么团结,究其原因,还是这里保留的传统文化将他们凝聚在了一起。
过年祭祖到由此而延伸的全寨大游行(庙会),他们能全寨上下全部行动起来,自发的出钱出力,组织有序,抬着他们的神“老爷、圣母”每家每户保佑平安……. 舞动“龙舞”走街串户,保佑全寨平安。这里我看到的是笑脸,一句诚心的问候,你很快就能和他们熟悉起来并成为朋友……
==========================================
除夕
  年三十晚选个吉时吃团回转园饭,饭前先放鞭炮,贴年画、春联等
  聚在一起吃饭,在外地没有回来的兄弟姐妹他们碗快也摆在桌子上。表示留个位给他们。我家没有拜祖宗,其它潮洲人家会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鱼一般是摆的,年初一才会吃。完年饭后,做儿女的双手斟茶在捧在双亲面前说吉利话,一般都是说祝爸妈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然后爸妈就封个压岁钱给儿女。在封给儿女时也说吉利话。有工作的子女给父母,爸爸封给妈妈,妈也会回封给爸,女无论多大是否有出家都会封压岁钱。对家人封压岁钱就没什麼讲究多少。对外人封就一定要比对方多,或者少一定要双岁。比如10元的就回封12元或16元以上,少的也就是8元,不能封7元,单数。
  晚饭过后,吃水果,小食看电视,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了倒计时就起来放烟花,鞭炮。晚上水池
  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1、聚财

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2、烧门神纸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



3、破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

4、洗福禄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过赶年,也叫“调年会”。



潮人移居海外,也把家乡时年八节的习俗带到居留地。春节和元宵是海外潮人最隆重庆祝的传统节日。
泰国的潮人众多,春节的气氛相当浓厚。无论是华人,还是泰人,都把春节视为重要的节日。虽然春节在泰国并不算是公假日,政府部门和银行都还照常上班。但许多公司,特别是华人所经营的公司、厂家和商店,都在春节期间放假,一般要到初四以后才正常上班。公司的老板们,在春节前,都会给员工派“红包”、发“压岁钱”。通常从腊月中旬开始,在曼谷的唐人街——耀华力、三聘和石龙军一带,过年的气氛就一天比一天浓。商人们争相推出各式各样的年货。许多商店,竭力把最热销的商品陈列在商店门口,甚至摆到马路边。写春联的、卖求神拜佛用品的摊位接二连三。除了附近的人们来这里筹办年货外,做批发的商人们也云集于此,购买货物,转卖到内地。平时都要塞车的道路,更几乎水泄不通。在曼谷的大大小小商店、商行里,到处张贴着“财源广进”、“招财进宝”、“生意兴隆”、“货如轮转”、“出入平安”等彩标;与春节有关的各类商品,都摆在最显眼的地方。春节前后,有些大商行,还在室外用霓虹灯装饰成中泰文的“新正如意”、“新年发财”字样,或在附近插上彩旗,在商行里播放着中国音乐,以烘托节日的气氛。大年初一,给长者拜年,亲戚互相拜年,这种传统在潮州人中间沿袭至今。
越南与中国一样过春节,庆祝活动相当隆重。每年春节,在越南城乡的潮州人都喜气洋洋,互相拜年,给老幼送“压岁钱”,在家中的厅堂里摆上“大吉”(潮州柑)和橄榄迎宾。元宵节一到,越南各地的潮人都举行盛大的文化盛会和演出神功戏,尤以胡志明市的潮籍乡亲的庆祝活动为盛。从正月十四至月底,胡志明市潮州义安会馆广场上遍插五色彩旗,荡漾着悠扬悦耳的潮乐,该市统一潮剧团和各潮乐团体,每晚都在这里演出庆元宵神功戏。不但吸引当地潮籍乡亲前来观看,越南南方的蓄臻、坚江、薄寮、芹苴、金瓯、朱笃等省的潮籍同乡,也赶来参加庆元宵活动。有的甚至寄宿于亲友家中,一住数日,直至庆元宵活动结束后才返回。农历正月十五日,各潮人古乐团体一清早就在广场上表演醒狮和舞龙等节目,然后绕各大街道游行,沿途各族民众夹道观赏,蔚为壮观。
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春节是公假日,过新年的气氛非常浓厚。特别是近年来新加坡宗乡总会大力提倡传统习俗,更加掀起了庆祝的热潮。节日前,新加坡的潮人和其他的华人家庭一样,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家家户户都忙着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家庭还在门上贴上春联,写上吉祥联语,祈求好运。近年来,春联在新加坡的华人社会中已逐渐简化。一些人家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的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谐音“春到”、“福到”。春节前一个月,有“中国城”之称的牛车水,就装扮得灯火通明,年货摊子摆满街头,购买年货的人潮也天天挤得水泄不通。春节前一个星期,新加坡河畔搭起巨大的当年生肖塑像,另外还有华人最爱的巨型财神爷。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本地的歌舞、戏曲、杂耍,以及华族的各种小吃均在此登场。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各家各户要准备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春节前夕,一般家庭都忙着制作糕饼等食品,既可当礼品,也可用来款待到访的亲友。幼辈应送礼物给年长者,比如女婿在春节前一周送礼给岳父岳母。为了表示吉利,礼品都是双数的。在传统礼节上,受礼人都要回礼,以表示谢意。除夕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围炉吃团圆饭;午夜12时正迎春,接财神爷。人们也在这一天涌到寺庙去许愿或祈求平安。
与其他华人一样,新加坡的潮人过节总不会忘记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新加坡华人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大年初一,人们穿着新衣,带上两颗或四颗“大吉”(潮州柑)走亲串戚,互相拜年祝贺。传统上,拜年的习俗是晚辈向长辈跪拜、祝福。不过对于年轻一代的新加坡人来说,跪拜是令人感到别扭的,他们都不再遵循这种习俗,今天普遍的做法是,双手捧着一对柑向长辈祝福。
除了送柑,长辈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根据华人的观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元宵也称为“灯节”,挂灯笼,闹花灯,举办灯笼制作比赛及花灯展览,玩个通宵达旦。
新加坡春节的传统庆祝仪式长达15天,人们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向亲戚朋友拜年。在庆祝元宵节之后,春节就告结束。
在马来西亚,潮人过春节吃团圆饭时,要有全鱼、猪手(即猪前脚,意为扒入),要有蒜、葱、发菜、生菜、莲藕(喻亲情相连)。除夕午夜围炉,烧香接财神,请财神入屋。大年初一,各家要有甜品、红枣、桂圆、百合,要吃素不杀生。长辈给小孩发红包,下辈给长辈请安。如果不小心打破瓷器,要顺口说“岁岁平安”、“花开落地”、“缶开嘴,大宝贵”之类吉祥的话。要备“大吉”(潮州柑),拜年时相互交换,以喻平安。要把扫帚和刀具藏起来直至初二为止。初二,回娘家拜年。初七,是阿妈生(潮人对祖母称“妈”,读Ma第四声)。初九,天公生,门口要挂甘蔗,喻节节高升。
有些海外潮人在继续按传统过春节的同时,也受到居留地习俗的影响,形成了一些带有当地色彩的新习惯。
泰国潮人春节期间互相见面,都会双手合十行礼,“新正如意”、“新年发财”,成了最熟悉的祝愿语。既使没有互相见面,也会打个电话,互致新年祝福。许多潮人社团还在大年初一,专门组织到大使馆给中国大使和官员们拜年,并且形成了习惯,年年如此。
正月期间,也是泰国潮人社团活动最繁忙的季节。各地的潮人同乡会、宗亲会,利用春节、元宵以至正月期间,开展会员新春团拜或迎春联欢会,联络乡谊,敦亲睦族。各社团都有自己固定的活动日子,每年这个时候,社团的会员从四面八方,挈妇将雏,欢聚一堂,共庆节日。有些社团的联欢活动,参加人数动辄一二千人,许多人是从外地专门驱车数百公里而来的。除了聘请男女演员演唱潮剧唱段、中泰语歌曲外,有些会员也登台自娱自乐。联欢会中间,还安排女演员一边演唱,一边把鲜花撒向台下观众,有如“天女散花”,吸引小孩到台前抢花。而由男女演员扮成的“土地公”和“土地婆”,一边摇着扇子,一边说着祝福的词令,则把大人小孩都逗得前仰后合。随后的幸运抽奖,更把联欢会推向高潮。有些社团也对会员中的子女学业优秀者给予奖励,或向该会中的长者发放敬老金或礼品等。同乡会的联欢活动,大都在晚上,个别也有在中午。宗亲会的聚会一般先在当天上午举行祭祖,晚上联欢。这些联欢会的与会者,一般要交付一定的钱款,定购桌位:较有钱者则捐赠钱款作为活动经费,或提供作为联欢活动期间抽奖的礼品。大家都十分投入,现场荡漾着喜气洋洋的气氛。老一辈的潮人说,他们每年都举行这样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子孙后代多少了解一点中国的文化传统,不忘祖籍故国的根。
受当地习俗的影响,马来西亚的潮人,元宵不闹花灯,而是到海边将蕉柑抛入海中。说从前槟城、马六甲一带有个传统,未婚姑娘于元宵夜在蕉柑上写上自己的姓名、择婚条件、联系地址,或将这些内容写在纸条上,塞入柑中,抛入海里。未婚男子捞到蕉柑,就可以从中选取合适者进行联系,谈婚论嫁。时过境迁,这种习俗现在已演变为当地的马来族、华族和印度族的男女老少都可以抛蕉柑,祈求平安。
东南亚,以及法国、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地的潮人社团,在春节期间,还组织春节文化大巡游。
泰国北榄坡的潮州人,每年春节前后举行庆祝活动,历时二周,其中以正月初四的大游行最为壮观。游行队伍由锣鼓队、旌旗队、仙女队、童女队、游龙队、舞狮队,以及洋乐队、喇叭队组成,浩浩荡荡,一路上旌旗招展,鼓乐齐鸣,爆竹暄天,热闹非凡。有些华人家庭甚至把自己商行或家里供奉的神佛像也抬出来参加游行。北榄坡的春节庆祝活动,已成为当地的常年盛会,吸引了其他地方的人们专程前来观看助兴。
法国巴黎13区的潮州人,自1989年以来,在华裔互助会、潮州会馆的组织下,联合其他华人社团,每年都组织春节华人嘉年华会,其中的花灯彩车巡游(游神)活动,由彩车、锣鼓队、潮乐队等组成,有舞龙舞狮、杂技、潮剧等表演。现在巴黎的春节“文化大巡游(游神)”活动已成为当地中法人民的共同节目。春节期间,法国的政要也经常前来向华人拜年祝福。2004年春节期间,正值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在巴黎的香榭利舍大街举行中国文化大游行,潮州会馆的彩车队伍加入了游行的行列,为整个活动增添了光彩。
美国洛杉矶潮州会馆,每年的春节都和当地其他华人一起,举行华埠春节金龙大游行。潮州会馆的彩车队,以当年的生肖造型为前导,象征吉祥如意。整个队伍中,有潮州大锣队、舞狮队;有身着古装的少女,分别扛着书有“迎春接福”、“三阳开泰”、“春满乾坤”、“三星高照”、“源远流长”等吉祥贺辞的五彩标旗队;还有少女扮成仙女散花、少男扮成神将等。会馆的理事们则沿途派发红包。每年正月初一,潮州会馆都举行新春团拜,燃放炮竹,向参加的乡亲派发红包。正月十五,从上午9时 至晚上10时,在关圣帝庙举行借富请福,善信们可以请回利市大吉、红塔、圣灯、福灯回家保平安。

潮汕人民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上天”后,便开始忙碌准备过新年。家家户户对屋里屋外进行大扫除、重新布置、装修;蒸制红踩桃、鼠曲踩等各式品;购买年货、新衣;理发、美容。到了大年三十日早大宰“三鸟”,购买祭祀物品。吃过午饭后,全家大小都要休浴,穿新衣,祭祖先,贴春联,挂灯笼,贴照壁符。是晚设炉于厅,全家人围着炉子吃团圆饭。一家人不论平时分散在多远的地方,都必须赶回家来团聚。“围炉”后,长辈要给小辈们发“压岁钱”,能挣钱的小辈也要给长辈送红包,称为“压腰兜”。这一天不能吵闹,不能打坏盘、碗等器物,若打坏了说诸如“击开嘴,大富贵”等吉利的话来弥补过失,象征着全家一年自始至终圆圆满满。家中的水缸要装满水、米缸要装满米,以
象征“年年有余”。是夜灯火通宵,家家户户合家守岁,等待新年的来临。
农历正月初一为岁之首,称“春节”,古称“元旦”,俗称“过年”。是日一大早,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穿新装,燃放鞭炮,拜天地祖宗、祭祀祖先。祭祀祖先时要用素食作供,因为据说此日弥勒佛坐位,故用斋餐。此种习俗流传很久,清顺治《潮州府志》云:“元日,祭用斋。”清乾隆《普宁县志》曰:元日,把祖先用素,韧二把祖先用荤。”接着全家入亲亲热热、和和气气吃早饭,下辈向长辈祝福,长辈给下辈寄以期望。吃过早饭后,父母就携带儿女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凡到亲戚朋友家拜年,都要拿潮州柑去。因柑比桔大,故取名大桔,而桔与吉同音,用谐音会意法,就成了“大吉”。大桔表示吉祥。带多少大桔没多大关系,但一定要偶数,不能奇数。而主人家的茶几也总要放着一盘红绿相间的大桔、摈榔(今用橄榄代),另加糖果,迎宾敬客。关于潮汕用摈榔的风俗,府志、县志都有详细记载,清乾隆《潮州府志》云:“不设槟榔,便称简慢。”因摈榔和宾郎同音,含有宾客的意思,所以“摈榔大桔”谐音便成为“宾临大吉”,是互相致意,互换吉祥的一种礼节。客人进门时,相互说些“新年如意”,“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主人要请客人吃橄榄、糖果,喝工夫茶(揭西客家还有敬以“擂茶、米程”之俗),并互换大吉,还要互送小孩“利市”(红包)。接着主人备酒设宴款待客人,俗谓之贺正。清嘉庆《澄海县志入“各设酒看相邀饮。谚云‘正月酒,家家有’”。
春节是圣日,因此在潮汕有许多禁忌,如不要扫地、不要洗衣服,怕钱银失去;不要在用膳时使用长短筷,否则过渡时就会搭不到船;不要吃粥或饭汤,否则出门会遇上天下雨;不许说坏话、骂人、打架,如果甲家孩子打或骂乙家孩子,甲家家长要拿一对大桔上门道歉,祝愿人家逢凶化吉。

潮州人一年有几个风俗节日?~

潮汕传统节日
  时年八节
  潮汕地区有句话叫:“过日子,勿忘时年八节。 ”潮汕地区“岁时节日”的各种活动,世代沿袭相传,蔚然为俗。或纪念,或寓意,或祈福,富有民俗蕴义。潮汕人多于这些节日回家与亲友团聚,增进彼此大锣鼓 嵌瓷 工夫茶 烧瓷的情感和凝聚力。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日,为新岁之首,在潮汕地区,过年一般要热闹四、五天。春节当晚,大街小巷,家家产户贴春联,张灯结彩。吃团圆饭。春节一早,大人携小孩子带上一对或二对生柑(称“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互敬如意。春节的文娱活动有英歌舞、营大锣鼓、擎大标、布马舞、舞龙、狮、鲤鱼等。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古称“上元节”。俗称“灯节”,潮汕人叫“正月半”,历来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说。当天家家户户门楣上都要插上榕叶、竹枝,以保平安;庆元宵的节目主要有:营老爷、赏花灯、添灯、猜灯谜、抛钱掷弥勒佛等。
  清明节
  清明节在潮汕各地上坟扫墓的习俗十分盛行,扫墓俗“过纸”。旧时要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用红漆油出新石碑号,并在墓碑及墓堆上挂黄白两色纸条,举行祭礼。
  端午节
  潮汕人称端午节为“五月节”,潮汕赛龙舟分“真龙”和“假龙”两种。在包粽方面则有“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气象谚语,潮汕人家,端午要在门楣、门环以至屋檐下,悬挂一束束用“红头绳”系扎着的艾草、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共合为五种称“五瑞”。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施孤”、“鬼节”,也叫“盂兰胜会”。“施姑”当天,潮州人或以村为单位搭台“施孤”,或在自家门口摆上祭品、钱纸,祭毕烧钱纸、撒白米于地上,焚香祷祝,并把香插在房前屋后的地上。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施孤”、“鬼节”,也叫“盂兰胜会”。“施姑”当天,潮州人或以村为单位搭台“施孤”,或在自家门口摆上祭品、钱纸,祭毕烧钱纸、撒白米于地上,焚香祷祝,并把香插在房前屋后的地上。
  中秋节
  俗称“八月半”,主要节目有:1.芋头祭祖。潮汕有句俗谚:“河溪对嘴,芋食到畏。”;2.拜月娘,多数人家会在中秋前一个月精心制作工艺品用以拜月,拜月当晚必不可少的物品还有如八仙桌、“(八仙)宝仔”、大香、各类水果、馅饼等,拜月者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所以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3.烧塔。这些节目的每一个元素几乎与潮汕人的抗元历史有关(传递信息)
  冬节
  冬节即是二十四节候中的冬至,时逢农事空隙,一年将尽,因此也称小过年。旧俗冬节要祭祀神明和祖先,全家大小吃甜糯米圆,以表示大团圆。另冬至有祭祖先、吃甜丸(吃上“冬节丸”便长一岁)、上坟扫墓等(清明行“过春纸”,冬至行“过冬纸”)
  除夕
  潮汕人称之为“年夜”或“大年三十”。年夜节日活动是从祭祀祖先开始的,下午,一家老少理发沐浴换新衣,然后开始祭祖。祭品和仪式,祭过祖先,把大门、厅门、房门的旧对联都撕下来,贴上新春联。而后有“围炉”吃团年饭、给压岁钱(又叫“压腰”)。和守岁诸环节。
  劳热
  “劳热 ”民俗起源于潮州人民对土地的无比崇拜,对土地崇拜导致“土地之神”一说的产生。土地之神,古人称之为“社”,潮州人则将其称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铺、家里、工厂,都会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庄也可以见到),“劳热”这一民俗活动在潮州传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潮州人春节最有特色的当首推新年送大桔了。在潮州有“新年赠桔 大吉大利”的讲究。在民间,在我国的广东地区,人们习惯上把橘字写成桔字,而桔字和吉字又很相近,所以,新春时节民间用橘子相互馈赠以求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在潮州地区就流行着新春佳节互赠橘子的风俗。
潮州人拜城隍



潮州城隍庙分两大进。踏进大山门,即可见左右立着四位与真人一样高的泥塑差役,着清代服饰。有的怒目瞪视,右手高举捉拿人犯的令牌“立拿”,左手紧握铁锁链;有的白须白脸,安详斯文;有的板着脸孔,手持打人大棒;有的手握长剑,威风凛凛。天井两边的走廊则安坐着十八尊掌管各方的土地,个个慈祥和蔼,面孔可亲。阴气森森的二进正殿,中间端坐着威严无比的城隍公,左右两边是查薄官和手执三叉的护卫江爷。前者面孔冷峻,后者青面獠牙。大殿一旁是负责通报、传达的速报爷,一张主大仆大的嘴脸。

这套职能机器的运转大致是这样的:“查薄官”查出本府本县某人寿数已终时,即报请城隍抓人,于是便命令“差役”按地址前往抓拿归西。民间有求于城隍,就必须先请求“速报爷”替你禀报,得到应允后,方能直陈城隍。城隍权力至高无上,他的部下倒也个个都是实权派。比如:“查薄官”实报或谎报,事关人命。“差役”的职守虽是例行公事,但他们在“抓拿”人犯时,一路既可严刑拷打,也可宽容相待;就连小小的传达也还得尊称“速报爷”。先通报,慢通报,大事可化小,小事可化无,也是人们意想不到的权力。十八土地这些老先生只能参议不能主决,老实巴巴,有职无权。

旧社会,人们把统治阶级腐朽的国家机器的许多特点都转移到对待信仰中的城隍庙来,这就引出了祭祀城隍的许多有趣的习俗。

好事歹事都可以请求城隍庇佑。行船走马可求风调雨顺;做棺材的可求“利水常来变黄金”;患病者求平安;荒唐之至的是赌徒可求发财,小偷小摸可求顺手。

善男信女有事相求,必须公开行贿诸公。如久雨未晴,堤防告急,祈求城隍消灾消难时,带来的五牲、发粿,就必须先分出相当部分送“速报爷”。所以,潮州有句俗谚:“速报爷食多城隍公”。又如亲人久病卧床,危在旦夕,除带上供品外,还得备足一长串“元宝”,给“查薄官”挂在脖子上,他自当暗暗涂改亲人寿数,延长生命;倘若家中死了人,到城隍报丧,末了,你千万不可忘记给“差役”们每人抹一嘴鸦片,原来阴间的“差役”也是烟鬼。这样你就可以指望亲人在被解上西天的途中,免遭虐待,少受皮肉之苦。至于那十八尊老先生,虽说他们有职无权,但在城隍议事时,说好说歹也有他们一份,所以你也还得在他们面前磕磕头,说些好话,烧上一炷香,以示尊敬。

时长日久,这些道貌岸然的大小官员,不是脖子上串串“元宝”遮去了大半个脸,浑身充塞“金银”、“钞票”,便是满脸油乌铮亮,连脚下也淌着一滩鸦片水。管理城隍的庙祝也觉得有碍观瞻,只得不断把他们身上的那些纸钱收拢起来悄悄火化。

城隍庙有个仪式就上当各尊菩萨塑成之日,就要请来高明的泥塑师傅,用毛笔蘸上颜色在偶像的每只眼睛瞳孔上点上光点,俗称“开光”。从此,菩萨才算有了“生命”,可接受顶礼膜拜。庙是百姓所建,神是百姓所塑,连他们的“生命”也是百姓给予的,但他们并不秉公办事,只谋私利。城隍庙真可谓是旧社会统治阶级的一幅缩影。

觉醒的人民在迎来解放的同时,也把城隍庙捣得荡然无存。其实应该砸烂的是人们心中的神,城隍庙倒应把它当作文物保存下来,以给那腐朽的可悲的历史留下“立此存照”。

#13972605471# 潮州过年的风俗习惯 - ******
#凌届# 好像过年倒没多隆重 祭拜祖先,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初一不扫地,祭拜神明,拜年 好像没什么了吧 哦,好像一般都有做鼠粬粿

#13972605471# 求潮州过春节习俗、越简单越好 ******
#凌届# 潮汕人民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上天”后,便开始忙碌准备过新年.家家户户... 此种习俗流传很久,清顺治《潮州府志》云:“元日,祭用斋.”清乾隆《普宁县志...

#13972605471# 潮州春节的习俗 - ******
#凌届#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而每个地方的过节习俗都各具特色.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最初人们是以桃木刻成...

#13972605471# 请问潮州春节习俗有什么?请你们写详细一些. - ******
#凌届# 潮州人春节最有特色的当首推新年送大桔了.在潮州有“新年赠桔 大吉大利”的讲究.在民间,在我国的广东地区,人们习惯上把橘字写成桔字,而桔字和吉字又很相近,所以,新春时节民间用橘子相互馈赠以求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在潮州地区就流行着新春佳节互赠橘子的风俗.

#13972605471# 潮汕人的中秋节有什么习俗? - ******
#凌届# 中秋节,在我们潮汕人的眼中,是一个大节日!潮汕人很重视!并且,一直遵循着自己的传统.潮汕的中秋节,不仅有传统的拜月、赏月、吃朥饼(月饼),还有剥芋、烧塔、观神等民间习俗. 拜月、赏月潮汕各地中秋拜月,主要为妇女和小...

#13972605471# 潮汕人过年有什么习俗? - ******
#凌届# 广东人过年有哪些习俗?用粤语为大家介绍下,你有了解过哪几个?

#13972605471# 潮汕人过春节的习俗 ******
#凌届# 一般潮汕人过春节都会摆上桔子,象征一年四季吉祥

#13972605471# 潮州人如何过中秋 - ******
#凌届# 拜月是祭祀月亮神太阴星君,潮谚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说明拜月专由妇女负责.潮谚又有可留女一秋,勿留女中秋,是说回娘家的女儿必须在节前赶回夫家,因为中秋是团圆节.月圆,一家人也要团圆.拜月祭品最主要是月饼.月饼象征团圆...

#13972605471# 潮汕有哪些传统节日习俗及含义快啊?潮汕有哪些传统节日习俗及含义快 ******
#凌届# 潮汕具有悠久历史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潮汕善堂堪称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的典范.潮州菜享誉全国,是国内最高端的菜系,其作为粤菜(即潮粤菜)的中坚力量,有最上得...

#13972605471# 潮州人过元宵节的习俗是什么 - ******
#凌届# 迎花灯.吃甘蔗(据说那天吃不会蛀牙)、我们这里还有迎老爷~

  • 潮汕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 答: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劳热”民俗起源于潮州人民对土地的无比崇拜,对土地崇拜导致“土地之神”一说的产生。土地之神,古人称之为“社”,潮州人则将其称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

  • 潮汕人的中秋节有什么习俗?
  • 答:1、荡秋千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当银盘样的月亮(俗称“月娘”)升上中天,穿着节日盛装的少男少女便纷纷聚集到秋千前。按这里的风俗,女的不能荡秋千只能观看。能大显身手的,就是小伙子们了。他们争着荡秋千,比赛谁荡得高,转得快。在围观者的欢声笑语中,单座和双座秋千向月娘抛出一...

  • 潮汕人过年的民风民俗
  • 答:如今潮汕人吃七样羹,并不限于某七种蔬菜,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甚至可以做十多种蔬菜来吃。潮汕人说,“七样羹,愈食愈后生”。春节大吃大喝之后,吃上这样一道素菜,对于中和肠胃,消积化食十分有效!8、正月是潮汕城乡各地民俗活动集中进行的时间,“营老爷”更是许多地方的必备节目,即是...

  • 潮州人怎么过春节的?
  • 答:女儿回门日,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但仅是吃午饭,然后需要在晚饭前赶回婆家,所以潮汕人又称“食日昼“。很多在外做生意的潮汕人,也会趁着过年回家,专门去香火旺的寺庙拜拜神,求个签,上柱...

  • 潮汕风俗 潮汕民俗风情
  • 答:劳热的民俗起源于潮州人民对土地的无比崇拜,对土地崇拜导致“土地之神”一说的产生。潮州人则将其称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铺、家里、工厂,都会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庄也可以见到,“劳热”这一民俗活动在潮州传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习俗,15岁的孩子...

  • 潮汕人过年的习俗有什么
  • 答:春节一早,大人携小孩子带上一对或二对生柑(称“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互敬如意。春节的文娱活动有英歌舞、营大锣鼓、擎大标、布马舞、舞龙、狮、鲤鱼等。潮汕地区“岁时节日”的各种活动,世代沿袭相传,蔚然为俗。或纪念,或寓意,或祈福,富有民俗蕴义。潮汕人多于这些节日回家与亲友团聚,增进...

  • 地理作文:潮州过春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 答: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地域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民族风俗也不同。北京的春节热闹非凡;闽南的春节笑声不断;东北的春节饭菜可口;而潮州的春节又是怎样的呢?你们一定很想知道吧!那就随我一起去了解吧!潮州人在腊月二十四那天,就开始迎接春节的到来了。潮州的特产特别多,...

  • 潮汕春节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 答:“拜老爷” 在潮汕地区,长驻在家庭、保佑全家平安健康的神明被称为“老爷”,腊月二十四则是神明上天述职的日子。所以这一天,潮汕人都会“拜老爷”,祈祷来年万事如意。之后会进行大扫除,然后剪头发,洗澡等,寓意除旧迎新,消灾去病。“围炉”年夜饭 潮汕有合家围炉吃年夜的习俗,这代表着阖家团圆...

  • 潮汕人过春节的习俗
  • 答: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还有一道年夜饭必备菜肴,就是看起来十分“重口味”的血蚶,含有发财的寓意。鲜血淋淋地吃下去,别人觉得难以接受,潮汕人却乐此不疲。年夜饭过后,一家人要齐聚“守岁”,俗称“熬年”。传统上认为,守岁是为了祈求双亲...

  • 潮汕人的习俗
  • 答:与拜神有关的习俗:劳热:民俗起源于潮州人民对土地的无比崇拜,对土地崇拜导致“土地之神”一说的产生。潮州人则将其称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铺、家里、工厂,都会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庄也可以见到),“劳热”这一民俗活动在潮州传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出花园:出花园是潮汕地区...

    为传递更多家电数码信息,若有事情请联系
    数码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