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地区的丧葬习俗

有人故去,本地称为“老了”、“没了”。 当人将气绝或刚老了之时,做儿女的要急速的给穿上早已准备好的送老衣裳(寿衣)。送老衣裳男为长袍马褂,头帽足靴;女的为大袄裙子绣花鞋。寿衣不能带扣,全用布条系上,取“带子”即后继有人的意思。并在街门上贴白纸,以告之村人家里死了人。 同时,要请人帮忙料理后事,先请一村中老者或有威信之人作为统管,统领丧事。统管要安排内外执事各一人,分别负责内务和接待事宜。然后差人分头给亲友们打丧(报丧)、布置灵堂、缝制孝服、选挖坟穴、买菜备物,有的还要去请吹鼓手等。帮忙料理丧事之人,女的叫作“办孝的”,男的叫做“举重的”。 灵堂位于正间,正北用门板搭制灵床。一切妥当,移尸于灵床之上,头东脚西仰卧。为死者口中、手里放上碎银,并用碎玉封住七窍,以免死者不安生。死者身下铺黄草纸,身上盖白布单,叫做“铺金盖银”。灵床前摆供桌,桌上置死者牌位、长明灯、香纸几个色供品。桌下放一烧纸盆。灵堂中,用稻草铺地,子女按男右女左跪于两侧,烧纸焚香守灵。所烧香纸灰用黄纸包起,为死者的“盘缠”。如有亲友客人来拜祭,子女们要叩拜还礼。 报庙 一切安排妥当,子女亲友们身着孝服,腰系稻草绳,手拄用柳树枝做的孝杖,由一执事人领路,绕村慢行痛哭,至村外路口土地庙,朝西烧纸焚香,跪祭哭泣,然后沿原路返回,叫做“报庙”。“报庙”意为给死者在阴曹地府报名,通告阎王准备接收亡魂。本地与第三日才将死者入殓,期间每天早中晚各报庙一次。第一次叫做“头道庙”,第二日中午“报大庙”。 出殡 第三日中午前要将死者出殡,俗语称“出大殡”。早起,孝男孝女跪于灵前痛哭一番,然后帮忙之人将尸身移入棺材。到了测算好的时辰,盖棺起灵。在用长钉钉棺盖时,儿女们要喊“爸(或妈)你左(或右)闪身,别碰了头(或手或腰或脚)。 如今先要火化才能入殡,会在第三日的凌晨,由一个儿子和几个亲属陪同,由灵车拉往火葬场火化。一般三四点钟就要出发,以免回来晚误了出殡的时辰。通往火葬场的路上,要在车上不停地往外撒纸钱,叫做“买路钱”。“火化”本地俗语“殓”。 盖棺完毕,在执事人的“起灵了”声中,长子将一瓦盆举过头顶摔碎,俗称“摔老盆子”同时由八个人抬杠上肩,抬起灵柩。接着,一执事人手拿纸钱,边走边撒,前头引路,去往坟地。后面吹鼓手大吹长杆奏哀乐,再是灵牌桌和灵柩,由死者的外甥手持的纸扎童男童女在灵桌两边。长子手持引魂幡和孝杖紧随其后,再是按长幼远近排序跟随的身穿孝服手拄孝杖的其他子孙和亲友们,一般女眷在后。最后是花圈纸钱等。 送葬队伍缓缓前行,行至村中街上十字路口,要停灵设供摆“路祭”。子女跪于两侧,亲属朋友两三人一组依次至灵前,行三拜九叩大礼,子女两边叩谢还礼。祭后,扔掉孝杖,在哀乐和哭声里继续向坟地前行。 送出村外,将至坟前,女眷脱下孝服,兜一把黄土,即刻返回,有“女不得见下葬”的讲究。至家后将土撒于院中。 由子孙和男性亲友将灵柩送到坟地,先由执事人手拿小笤帚作打扫坟穴状,然后放棺入穴,前南后北向。棺入穴,放入长明灯、镜子、梳子等物,子孙亲友每人一捧土撒入棺上。撒土时长子要喊“爸(或妈)啊,你闭闭眼,别迷了眼啊。”然后帮忙料理丧事者持锨掩埋培土,作圆形坟体。 下葬完毕,长子将引魂幡插在坟头,所有人脱下孝服,把腰间所系稻草绳解下围于坟周,谓之“圈坟”。执事人用树枝绕坟体划一圈,意为“圈住”后,手拿装有麦子、玉米、小米、大米、豆子等五谷的“子孙袋”在前引领,边撒五谷边念叨“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子孙一大群···”,其他人在后跟随,顺时针以圈绕坟三周,离开回家等待丧宴。 送盘缠 出殡的当晚,也就是死者死后第三天傍晚,子女本家们要去村外路口“送盘缠”。所谓盘缠,有邻居亲友等送的纸钱(俗称“包袱”),扎制的元宝箱、摇钱树、金山银山等,主要的是要扎制一辆用来装盘缠的车,风俗为男扎马车,女扎牛车。 到了路口,把盘缠装车,孝子孝女面向西跪于两旁。先由执事人宣读写在草纸上的“通行令”,大意为:死者的生卒、功德,儿女们尽心操办丧事的过程,所收的“包袱”等等。最后还要说“此人一生行善勤劳,大鬼小鬼让让路啊,让他早上路吧,游魂野鬼别为难啊,箱里有钱,各拿各散啊···”。 宣读完毕,点燃盘缠,同时,子女们要哭喊“爸(或妈)啊,给你送钱啊,别不舍得花啊,西方大路上啊,难处使钱,甜处安身啊···“,其形甚悲。短短几句话,道出了人活一世多少的艰辛困苦! 圆坟 下葬后的第三日,子女们要到坟前培土压纸钱,叫做“圆坟”。 烧七 人死后之日起,每七天子女们要到坟前设供烧纸祭奠,直到过了七七四十九天,俗称“烧七”。其中五七和七七最为重视,除了儿女,近支亲友们也要来祭奠亡者,还要扎纸。 烧百日 人死的第一百天要“烧百日”,情同烧七。 烧生日 死者故去后的第一个生日,儿女们要为其“烧生日”,也是上坟烧纸祭拜。 烧周年 人死一周年、两周年、三周年三个祭日,儿女亲友们要给其“烧周年”。一周年,尤其是三周年要办的隆重一些,二周年次之,有“五七三周年,儿女要齐全”的俗语。 烧完三周年,整个丧葬礼仪也基本完成,只待每年的清明、十月一、过年等节日时儿孙上坟祭奠了。 另外,关于丧葬,本地还有一些的传统习俗说法:戴孝三年不向亲友拜年;第一年过年时不贴对联,第二年贴白联,第三年贴紫联,以后正常贴红联;戴孝期间家中不能办嫁娶喜事,也不宜参加别人的喜宴;未成年的孙辈在出殡时的孝服为红腰带红帽子;孝子在出殡时拄的孝杖越粗越短说明越孝顺等等。</FONT></FONT>

胶东地区的丧葬习俗有以下几点:

1. 唁电:在家属收到丧讯后,通常会发唁电告知亲友,表示哀悼之意。

2. 撤销家庭天花板:胶东地区的丧葬习俗中,会在家里撤销家庭天花板,以示虔诚和敬意。

3. 布置灵堂:一般情况下,丧葬家庭会在家里或者附近的新房里设置灵堂,摆放灵柩和供品。

4. 礼仪:亲友需要依次前往灵堂,向遗体行礼,献花、烛、香等祭品,并向家属表达哀思和慰问之意。

5. 洒水送行:在灵柩送出时,家属会用水洒地,送行的人则会跟在灵车后面,送行到骨灰安置处,表示对逝者的缅怀和怀念。

6. 土葬为主:在胶东地区,很多地方采用土葬的方式安葬逝者,但也有一些地方采用火葬。

总的来说,胶东地区的丧葬习俗注重朴实、敬重,重视亲情和友情,讲究礼仪和仪式感,寄托着人们对逝者的深深缅怀、哀思和祈福。虽然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一些传统的丧葬习俗有所改变,但胶东地区的人们仍然传承着尊重生命的传统文化。

胶东地区的丧葬习俗包括以下步骤:
1. 当人故去时,本地称为“老了”、“没了”。做儿女的要急速给穿上早已准备好的送老衣裳(寿衣),并在街门上贴白纸,以告之村人家里死了人。
2. 请人帮忙料理后事,先请一村中老者或有威信之人作为统管,统领丧事。然后差人分头给亲友们打丧(报丧)、布置灵堂、缝制孝服、选挖坟穴、买菜备物等。
3. 灵堂位于正间,正北用门板搭制灵床。一切妥当,移尸于灵床之上,头东脚西仰卧。为死者口中、手里放上碎银,并用碎玉封住七窍,以免死者不安生。死者身下铺黄草纸,身上盖白布单,叫做“铺金盖银”。灵床前摆供桌,桌上置死者牌位、长明灯、香纸几个色供品。桌下放一烧纸盆。灵堂中,用稻草铺地,子女按男右女左跪于两侧,烧纸焚香守灵。
4. 报庙。一切安排妥当,子女亲友们身着孝服,腰系稻草绳,手拄用柳树枝做的孝杖,由一执事人领路,绕村慢行痛哭,至村外土地庙,朝西烧纸焚香,跪祭哭泣,然后沿原路返回,叫做“报庙”。
5. 出殡。第三日中午前要将死者出殡,俗语称“出大殡”。早起,孝男孝女跪于灵前痛哭一番,然后帮忙之人将尸身移入棺材。到了测算好的时辰,盖棺起灵。在用长钉钉棺盖时,儿女们要喊“爸(或妈)你左(或右)闪身,别碰了头(或手或腰或脚)”。
6. 盖棺完毕,在执事人的“起灵了”声中,长子将一瓦盆举过头顶摔碎,俗称“摔老盆子”。同时由八个人抬杠上肩,抬起灵柩。接着,一执事人手拿纸钱,边走边撒,前头引路,去往坟地。后面吹鼓手大吹长杆奏哀乐,再是灵牌桌和灵柩,由死者的外甥手持的纸扎童男童女在灵桌两边。长子手持引魂幡和孝杖紧随其后,再是按长幼远近排序跟随的身穿孝服手拄孝杖的其他子孙和亲友们,一般女眷在后。最后是花圈纸钱等。
7. 送葬队伍缓缓前行,行至村中街上十字路口,要停灵设供摆“路祭”。子女跪于两侧,亲属朋友两三人一组依次至灵前,行三拜九叩大礼,子女两边叩谢还礼。祭后,扔掉孝杖,在哀乐和哭声里继续向坟地前行。送出村外,将至坟前,女眷脱下孝服,兜一把黄土,即刻返回,有“女不得见下葬”的讲究。至家后将土撒于院中。
8. 由子孙和男性亲友将灵柩送到坟地,先由执事人手拿小笤帚作打扫坟穴状,然后放棺入穴,前南后北向。棺入穴,放入长明灯、镜子、梳子等物,子孙亲友每人一捧土撒入棺上。撒土时长子要喊“爸(或妈)啊,你闭闭眼,别迷了眼啊。”然后帮忙料理丧事者持锨掩埋培土,作圆形坟体。
9. 下葬完毕,长子将引魂幡插在坟头,所有人脱下孝服,把腰间所系稻草绳解下围于坟周,谓之“圈坟”。执事人用树枝绕坟体划一圈,意为“圈住”后,手拿装有麦子、玉米、小米、大米、豆子等五谷的“子孙袋”在前引领,边撒五谷边念叨“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子孙一大群···”,其他人在后跟随,顺时针以圈绕坟三周,离开回家等待丧宴。
10. 送盘缠。出殡的当晚,也就是死者死后第三天傍晚,子女本家们要去村外路口“送盘缠”。所谓盘缠,

我国各地的丧葬习俗~

1、做七仪式: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2、吊唁仪式: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3、入殓仪式:入殓有大殓和小殓之分。小殓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4、丧服仪式: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5、哭丧仪式: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所以有些地方有请人帮哭的习俗。

滨州惠民县丧葬习俗80年代起,传统丧葬习俗中部分礼仪在农村又流行起来。老人生命垂危时,子女即给老人换衣服,无论冬夏,均着棉衣。凡直系亲属均守护身边,听遗嘱,目视老人离世。老人咽气,晚辈立即到院中面向西南“叫魂”,意在唤回死者灵魂,亦有讣告族人、邻里之意。然后将死者置于灵床上,供食品,上香,点长明灯。晚辈着孝服,门上贴白纸。主持丧事的族长或村干部委派人向死者亲友报丧,有书面讣告和口头报丧两种形式,主要内容为死者姓名和去世、入殓、出殡的时间。
80年代初,农村地区多实行土葬,须将死者装入棺内,名为入殓。此时,亲属都须到场向遗体告别。死者若为女性,必须由娘家人在场。入殓后,棺材停放灵棚,晚辈按男女分列两边接受亲友吊丧。吊丧者先哭后行跪礼,至亲者还须付奠仪。停灵期3~5天不等。
出殡前一天晚上,丧家为死者举行送行仪式,俗称“送盘缠”,地点选在路口或空地。执事人预先摆供桌,置香炉烛台,备好菜肴酒食,晚辈及亲友一一向死者魂幡叩首送行。礼毕,烧纸车、马、轿、摇钱树等,儿女们哭号着向火中奔,以示对死者挽留。出殡,又称下葬,长子持灵幡,其他晚辈执哀杖,随棺材至墓地。棺入穴后,晚辈捧土撒于棺盖上意在亲埋。然后乡邻堆土成坟。第三日,儿女们填土“圆坟”,烧纸祭悼。自亲人亡故之日起每七日到坟上祭奠一次,“七七”为止。
父母在世的亡故者不循以上礼仪。80年代中后期,境内普遍推行火化,政府倡导移风易俗,礼仪逐步简化。平掉分散在田间的坟墓,建立公墓,有的村建起纪念堂存放骨灰盒。90年代起,农村时兴为去世者立碑或植树以作纪念。
城镇居民丧事较简,去世后,在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亲属、友人、同事向死者致哀。之后,送火葬厂火化,骨灰盒送纪念堂存放。
滨州其他习俗

一、婚姻
提亲80年代起,提亲方式多样。一是介绍人对男女双方情况(年龄、相貌、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等)熟悉,热心帮忙,主动为其撮合,或是受一方委托为其提亲。二是男女双方自由恋爱,为求名正言顺,托一熟人作介绍人,此种提亲只是形式而已。三是由大众传媒、婚姻介绍所承担提亲职能。经介绍人提亲的男女须约定时间相看,首次见面仅对相貌、年龄、言谈举止有表层认识,以后则自行约会,对对方品性、家庭、职业、兴趣爱好作深入了解。城镇许多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将对方带到家中,介绍给家人,自己充当介绍人。沾化、无棣县少数地区尚有订“娃娃亲”陋习。
定亲男女交往一段时间,认为满意即可定亲,有书面和口头两种方式。书面定亲即将家中长辈的辈分、姓名、年龄等写在红纸上,名“帖”;另纸写儿女姓名、年龄、属相以及“年庚相符,属命相生,愿结秦晋之好”之类文字,名“柬”。然后由介绍人转交双方,男方要给女方放礼。80年代,部分农村地区多采用此方式。口头定亲即男女双方(包括家长、儿女、直系亲属等)约定时间聚会,以交谈方式将亲事定下。地点一般选在男方,由男方设宴款待,并给女方见面礼。
议婚男女双方商议结婚时间、彩礼多少、嫁娶议程、接(或送)亲方式等。议婚由双方家长、子女直接出面交换意见,有时须介绍人从中协调,往往商议多次才达成共识。议婚时,男方要付给女方一笔彩礼置办嫁妆,女方往往退还一小部分以示客气。
娶亲娶亲前男女双方先到当地政府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女方置办嫁妆,男方则要装饰洞房,摆放新家具(若女方陪送家具,需提前送到),床(炕)铺设一新,门口贴对联。娶亲这天,一般由男方去接(有的由女方送),80年代初,坐马车或骑自行车,中后期乘拖拉机或农用车,90年代多用小轿车。新娘有娘家人陪送,嫁妆同时送到。下车时放鞭炮、奏鼓乐欢迎。新娘、新郎步入院中,司仪主持婚礼仪式。之后,新娘入洞房,围观者随即涌入,名曰“闹洞房”,滨州一带还有“闹婆婆”习俗。是日,男方大摆宴席招待女方客人与贺喜亲友,城镇宴客多在酒店。90年代,政府倡导移风易俗,组织集体婚礼,既热闹又节俭,还有的青年男女选择旅游结婚。
农村中结婚彩礼过重现象较为普遍,城镇接送新娘、婚宴讲排场之风亦有蔓延之势。
二、生育
80年代起,国家倡导计划生育,后定为国策,对生育习俗有较大影响。育龄大都推迟,生育胎数大为减少。婚后多年不育者,不再利用迷信方式求子,夫妻到医院检查,有病及时治疗。怀孕后经常到医院查体,分娩一般去医院。婴儿出生3天后,娘家携带营养食品及婴儿衣服前来看望。因多为独生子女,起名格外慎重,讲究新鲜别致、寓意深远、顺耳上口,农村起名还须把体现辈分的字考虑在内。全家人大都参与命名,往往起出数个名字,择优而用。乳名多为叠字,大名两字者渐多。婴儿出生第12天,俗称“十二晌”,亲友带礼物来贺,给婴儿“圆耳朵”。出生1个月,俗称“满月”,娘家接母子去住一段时间,给婴儿“铰头”。90年代,城镇时兴用婴儿胎毛制作一支毛笔,作为永久纪念。至百日,为婴儿挂长命锁,穿“百家衣”,照像留念。周岁日,亲友都来祝贺,主人举行家宴招待。在农村,若为男孩,周岁纪念尤为隆重。过去流行“抓周”习俗,现渐废。
三、称谓
80年代,家庭及亲属称谓与前基本相同,书面称谓如家父、令尊、仁兄、舍弟等用者渐少,只在一些特殊场合使用,大都使用口头称谓。
社会称谓变化较大。70年代末,社会成员间互称同志。80年代,只在会议或公务活动中称同志,一般场合称师傅,若为熟人或同事多以姓氏相称,根据年龄在姓前冠以“老”或“小”。农村乡邻多以辈分、年龄作为称谓依据。90年代,城镇中对男性多称先生,对女性称夫人、太太、女士、小姐等。工商界流行称“老板”(企业主)、“老总”(公司经理)。公务员间多以职务相称,如对方为副职,则将“副”字去掉。对专业技术人员多以职称相称,如某教授、某大夫、某工(工程师)等。
四、寿诞
为老人祝寿是传统的敬老习俗。80年代,一般60岁以上老人才开始做寿。寿日这天,儿女、亲友们带着蛋糕、肉类、酒、茶及老人喜爱的其它礼品来为老人祝寿。家中置办丰盛的酒宴,老人穿戴一新居于首座,全家人一一敬酒,祝老人健康长寿。90年代,许多家庭到酒店为老人祝寿,有的到电视台、广播电台点歌或包一场电影为老人贺寿。是日,因儿女们聚齐,大都照全家福像。
90年代,60岁以下中青年人也开始过生日;独生子女为家庭关注的中心,每逢生日必过,且隆重,已失去寿诞习俗的原本意义。
五、丧葬
80年代起,传统丧葬习俗中部分礼仪在农村又流行起来。老人生命垂危时,子女即给老人换衣服,无论冬夏,均着棉衣。凡直系亲属均守护身边,听遗嘱,目视老人离世。老人咽气,晚辈立即到院中面向西南“叫魂”,意在唤回死者灵魂,亦有讣告族人、邻里之意。然后将死者置于灵床上,供食品,上香,点长明灯。晚辈着孝服,门上贴白纸。主持丧事的族长或村干部委派人向死者亲友报丧,有书面讣告和口头报丧两种形式,主要内容为死者姓名和去世、入殓、出殡的时间。
80年代初,农村地区多实行土葬,须将死者装入棺内,名为入殓。此时,亲属都须到场向遗体告别。死者若为女性,必须由娘家人在场。入殓后,棺材停放灵棚,晚辈按男女分列两边接受亲友吊丧。吊丧者先哭后行跪礼,至亲者还须付奠仪。停灵期3~5天不等。
出殡前一天晚上,丧家为死者举行送行仪式,俗称“送盘缠”,地点选在路口或空地。执事人预先摆供桌,置香炉烛台,备好菜肴酒食,晚辈及亲友一一向死者魂幡叩首送行。礼毕,烧纸车、马、轿、摇钱树等,儿女们哭号着向火中奔,以示对死者挽留。出殡,又称下葬,长子持灵幡,其他晚辈执哀杖,随棺材至墓地。棺入穴后,晚辈捧土撒于棺盖上意在亲埋。然后乡邻堆土成坟。第三日,儿女们填土“圆坟”,烧纸祭悼。自亲人亡故之日起每七日到坟上祭奠一次,“七七”为止。
父母在世的亡故者不循以上礼仪。80年代中后期,境内普遍推行火化,政府倡导移风易俗,礼仪逐步简化。平掉分散在田间的坟墓,建立公墓,有的村建起纪念堂存放骨灰盒。90年代起,农村时兴为去世者立碑或植树以作纪念。
城镇居民丧事较简,去世后,在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亲属、友人、同事向死者致哀。之后,送火葬厂火化,骨灰盒送纪念堂存放。
六、祭祖
80年代起,农村旧时祭祖之风又兴。祭祖由扫墓、家祭两种方式。扫墓又称上坟,有固定日期。清明扫墓最为普遍,除祭祀外,还要为坟墓添土,防备夏日雨水冲刷。农历七月十五与十月一日扫墓者多为女性,一般只上“新坟”(即亡故不久的祖父母、父母之墓)。春节扫墓最隆重,合族男性均到墓前叩拜先人,并擂鼓奏乐,燃放鞭炮。家祭,即在家中设堂祭祖。一般在年三十(小进二十九)凌晨,家长率子侄到村头请祖先回家过年。在堂屋设供桌,悬挂“家堂”,陈列族谱,点燃香烛,摆上贡品。除夕,家人向祖先叩头行礼,上香烧纸,燃放鞭炮。初二送先人归。仲秋节、先人祭日亦有祭祀者。
七、礼节
80年代,人们交往礼节流行握手、拱手、点头致意。春节给长辈拜年、祭祀先人、吊唁等特殊场合,农村有行跪拜礼的。亲友间馈赠礼品或宴请,须在适当时节回敬。初次见面,先介绍自己,或呈上名片。久别重逢则亲切握手,互致问候。分别时挥手致意。宴席上先请客人入座,敬酒让菜;席散后客人先行,并送至门外。在乘车、购物、就诊等场合,老、幼、女士优先。90年代,各级政府抓精神文明建设,遵守礼节,礼貌待人,言行文明成为时尚。

#13947787813# 殡葬民俗事宜 - ******
#归应# 天津的人一般去世以后都会火化D,但是在死后3天内要在家中停尸,由子女彻夜看守,然后要在门口搭蓬,点长明灯,如果有条件要请和尚念经超渡...最好请个大了(就是指什么都懂的人),要是老人去世后,一定要找些岁数大的老人家...

#13947787813# 葬礼有些什么习俗呢? - ******
#归应# 葬 礼 习 俗 1. 华人风俗 传统华人的丧葬习俗,一般是原始观念和封建观念的混合体,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形成各地风俗民情. 1.1 江汉平原:红白喜事一样锣鼓 江汉平原上人们娶亲一般是又吹喇叭又打锣鼓,为死人送葬只打锣鼓不吹喇...

#13947787813# 丧事风俗 - ******
#归应#啼更 据《 西后城风俗志》 载:“诸子、诸妇及昆弟之子,夜居柩左右,妇女夜五哭,逢更则哭,俗名:'啼更'”. 设孝堂 孝堂又称“灵堂”、“灵棚”、“祭堂”,是停放灵柩、祭奠死者灵魂的场所.棺...

#13947787813# 传统的葬礼有哪些仪式 - ******
#归应# 针对不同民族 不同地区 风俗习惯的差别很大 正所谓“十里不同俗”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 殓,就是给尸体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殓前要...

#13947787813# 胶东的民俗文化 - ******
#归应# 胶东地区,指胶莱谷地及其以东具有相同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的半岛地区.按语音、文化、风俗习惯细分为青岛及下辖县市、莱州、昌邑、高密等胶莱河两岸平原地区,和烟台(不包含莱州)、威海及下辖县市的丘陵地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主产冬小麦、大豆、玉米等.盛产苹果、梨、葡萄、大樱桃、蓝莓等水果.

#13947787813# 丧葬习俗?我国各地的丧葬习俗都有所不同请祥细说说你们当地传统的 ******
#归应# 西藏的天葬值得学习.

#13947787813# 头七晚上几点烧纸头七祭奠流程 - ******
#归应# 头七,是一种祭祀习俗.“头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七月十四日.在这一天,人们会烧纸钱、烧香、烧烛等,以祭奠死者.头七祭奠的流程可能因地区、信仰、家庭背景等不同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烧纸钱:这是头七祭奠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人们会在路口烧纸钱,以祭奠死者.2.烧香:人们会在家中或墓地烧香,以祈求死者保佑家人平安.3.烧烛:人们会在家中或墓地烧烛,以祈求死者保佑家人平安.4.烧衣:人们会在家中或墓地烧衣,以祈求死者保佑家人平安.需要注意的是,头七祭奠的时间通常在农历七月十四日,但具体时间可能会因地区、信仰、家庭背景等不同而有所不同.此外,头七祭奠的流程可能也会因地区、信仰、家庭背景等不同而有所不同.

#13947787813# 谁知道殡葬习俗? ******
#归应# 各地都不一样,一般都会守孝三天, 具体要看什么地方的,作为朋友呢就应该主动前去吊唁. 喜事别人会请,但大多丧事是不会的,都是靠主动前去帮忙或吊唁. 作为答谢,事主家一般会以实物的形式来答谢帮忙的人.

  • 东北人死后三周年风俗
  • 答:7. 安葬:送库完成后,将遗骨正式安葬。8. 烧周年:在三周年祭奠后的第一个农历清明节,再次到墓地祭祀死者。总的来说,东北人死后三周年的风俗因地区和家族而异,但都寄托了生者对死者的缅怀和祝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

  • 活埋老人的习俗真的存在吗
  • 答:废除瓦罐坟习俗的故事。但朝代和人物有很大不同,分别有秦朝秦始皇,宋代包拯,元朝等版本。在胶东半岛和日本等地也有类似传说,这些内容都指向我国部落时代有过弃老习俗的可能。但这种习俗只存在于民间传说,正史野史均缺乏记载。

  • 丧葬习俗三七是什么?
  • 答:三七是中国传统的丧葬习俗之一,指的是在亲人去世后,每隔七天、四十九天、一百零八天等时间,家人都要进行祭祀和悼念。这个习俗源于古代的道教信仰,认为人死后灵魂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安息,而家人的祭祀可以帮助灵魂得到安宁...

  • 传统殡葬都有哪些习俗?
  • 答:纵观蔚县的丧葬习俗,大体可分为入殓、祭奠、发丧研修阶段,但每个阶段又有着十分具体明确的规则和程序,其过程相当繁杂,且封建迷信色彩浓厚,更有甚者为了讲排场、比阔气,不惜耗费巨资,大操大办,确实是劳民伤财,不仅使家人亲属受拖累,而且...

  • 头七烧纸有什么讲究?
  • 答:这几天是要烧纸的(一般为汉族人的风俗)。 丧葬习俗县内丧葬习俗在建国之后,虽有所革新,但举办丧事,农民家庭一般仍按历史相沿的传统习俗进行。 (1)准备“后事” 人生百岁总有一死。当人老年迈以后,本人或家属其他成员则要为其准备...

  • “瓦罐坟”的习俗是什么?“瓦罐坟”的习俗在哪里?
  • 答:一个接一个,他杀了不认识妖怪的大臣。一位大臣的家人认出了瓦罐窑里的怪物。皇帝觉得老人还是有用的,就废除了瓦罐窑的习俗。但朝代和人物差别较大,有秦始皇,宋代的包拯,元代的包拯。胶东半岛、日本等地也有类似的传说...

  • 中国农村的丧葬风俗
  • 答:中国农村的丧葬风俗和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中国人对死亡和生命的态度和观念。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农村的丧葬风俗和习俗。一、丧葬风俗1. 布置灵堂在中国农村,灵堂是安放死者灵柩的地方,也是家属祭奠死者...

  • 丧事有哪些礼节?
  • 答: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虽然丧葬品准备及丧葬程序不断减化,但是主要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并且流传至今,家家躲不开,离不了。丧葬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文明史中的...

  • 农村丧葬习俗:从选择坟地打井坑到葬后祭祀,这4件事需要多注意_百度知 ...
  • 答:我国农村地区对于丧礼现在依然是非常在意的,因此他们对于实行火葬是非常反对的,也是由于他们对于丧葬有着非常浓厚的文化底蕴。就比如说农村地区丧葬的习俗对于从选择坟地打井到葬后祭祀,就需要我们去注意这四件事。选坟地是要...

  • 丧事详细资料大全
  • 答:布依族丧事 马关县布依族丧事习俗较繁琐,履行若干仪式: 给死者安慰喊话。刚断气时,给亡人喊话,即“你顶不起天应丢心了,你去要走黄泉大路,不要走毛草棵,你去要喝清凉水,不要喝迷昏汤”等语言。给亡人洗澡、理发、换新衣服,放含口...

    为传递更多家电数码信息,若有事情请联系
    数码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