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符合
1、历史上的苏麻喇姑比康熙大40岁左右,而《康熙王朝》中的苏麻喇姑只比康熙大一点。2、《康熙王朝》中的孝庄太皇太后在戏中一口一个“我孝庄”,其实“孝庄”是皇帝给她上的徽号,是给臣下用来尊称这位“母仪天下”的太皇太后用的,绝对不应该用来当作她本人的自称。3、《康熙王朝》中康熙把他最喜欢的格格蓝齐儿嫁给葛尔丹,但是历史上并没有这么回事。4、紫云、周培公、魏东亭都是虚构的人物;太监总管李德全也是杜撰的名字;容妃刷马桶的事也是杜撰的。5。王辅臣明朝就忠勇,最后为阿济格所俘,后随洪承畴转战南方,屡立战功。王辅臣是陕西提督,并非陕甘提督,而且并非拥兵六万,只拥兵八千,他叛乱时,但坐镇西安的简亲王并不征讨,而是借口索要粮饷。而真正平乱的是大学士图海和甘肃提督张勇。6。再说莫洛,莫洛早年跟随皇太极征战,到康熙元年已是山陕总督依附鳌拜,鳌拜死后,康熙未杀他,而是让他升任,精殿大学士,吴三桂叛乱后,命他经略山陕,但此人看不起汉臣。成都数千八旗兵被围,康熙命他与王辅臣救援,但此人取走王辅臣的两千匹良马,且处处排挤王辅臣,以至王辅臣叛乱,自己被害。7.姚启圣,姚乃是和硕康亲王杰书幕僚,被编入汉军八旗正红旗,平定吴三桂时,屡出良策,收台时,被举荐成为福建总督
1、历史上的苏麻喇姑比康熙大40岁左右,而《康熙王朝》中的苏麻喇姑只比康熙大一点。2、《康熙王朝》中的孝庄太皇太后在戏中一口一个“我孝庄”,其实“孝庄”是皇帝给她上的徽号,是给臣下用来尊称这位“母仪天下”的太皇太后用的,绝对不应该用来当作她本人的自称。
3、《康熙王朝》中康熙把他最喜欢的格格蓝齐儿嫁给葛尔丹,但是历史上并没有这么回事。
4、紫云、周培公、魏东亭都是虚构的人物;太监总管李德全也是杜撰的名字;容妃刷马桶的事也是杜撰的。
5、王辅臣明朝就忠勇,最后为阿济格所俘,后随洪承畴转战南方,屡立战功。王辅臣是陕西提督,并非陕甘提督,而且并非拥兵六万,只拥兵八千,他叛乱时,但坐镇西安的简亲王并不征讨,而是借口索要粮饷。而真正平乱的是大学士图海和甘肃提督张勇。
6、再说莫洛,莫洛早年跟随皇太极征战,到康熙元年已是山陕总督依附鳌拜,鳌拜死后,康熙未杀他,而是让他升任,精殿大学士,吴三桂叛乱后,命他经略山陕,但此人看不起汉臣。成都数千八旗兵被围,康熙命他与王辅臣救援,但此人取走王辅臣的两千匹良马,且处处排挤王辅臣,以至王辅臣叛乱,自己被害。
7、姚启圣,姚乃是和硕康亲王杰书幕僚,被编入汉军八旗正红旗,平定吴三桂时,屡出良策,收台时,被举荐成为福建总督。
并不是完全符合历史的,有一些改动和虚构,人物方面也有几个是虚构的。中国所有的历史剧可以看看热闹和简单借鉴,没有一部是完全符合历史的。
这是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所以不会完全符合历史。必须要有吸引人的内容,所以会有虚构和改编。
大致差不多,但毕竟是小说改编,有些东西不是很准确
《康熙王朝》中,有哪些内容与历史不符?~
1、历史上的苏麻喇姑比康熙大40岁左右,而《康熙王朝》中的苏麻喇姑只比康熙大一点。2、《康熙王朝》中的孝庄太皇太后在戏中一口一个“我孝庄”,其实“孝庄”是皇帝给她上的徽号,是给臣下用来尊称这位“母仪天下”的太皇太后用的,绝对不应该用来当作她本人的自称。3、《康熙王朝》中康熙把他最喜欢的格格蓝齐儿嫁给葛尔丹,但是历史上并没有这么回事。4、紫云、周培公、魏东亭都是虚构的人物;太监总管李德全也是杜撰的名字;容妃刷马桶的事也是杜撰的。5。王辅臣明朝就忠勇,最后为阿济格所俘,后随洪承畴转战南方,屡立战功。王辅臣是陕西提督,并非陕甘提督,而且并非拥兵六万,只拥兵八千,他叛乱时,但坐镇西安的简亲王并不征讨,而是借口索要粮饷。而真正平乱的是大学士图海和甘肃提督张勇。6。再说莫洛,莫洛早年跟随皇太极征战,到康熙元年已是山陕总督依附鳌拜,鳌拜死后,康熙未杀他,而是让他升任,精殿大学士,吴三桂叛乱后,命他经略山陕,但此人看不起汉臣。成都数千八旗兵被围,康熙命他与王辅臣救援,但此人取走王辅臣的两千匹良马,且处处排挤王辅臣,以至王辅臣叛乱,自己被害。7.姚启圣,姚乃是和硕康亲王杰书幕僚,被编入汉军八旗正红旗,平定吴三桂时,屡出良策,收台时,被举荐成为福建总督
电视剧《康熙王朝》是一部经典的历史剧,很多人对里面的情节深信不疑,实际这部剧是基于二月河先生的历史小说《康熙大帝》改编而成,严格来说不属于历史正剧,里面很多情节都是作者编写的故事,接下来看看当时康熙还未亲政时,《康熙王朝》有多少不符史实。
首先最明显就是苏麻喇姑,她是孝庄的陪嫁女,年龄与孝庄相仿,两人在宫中情同姐妹,经过孝庄的言传身教下,很快就掌握了满语和汉语,文化素养得到很大提高,充当了幼年康熙的满语老师,在晚年还抚养过胤祹直至成年。算下来苏麻喇姑比康熙大将近40岁,不知道作者和导演是怎么想的,愣是写成姐弟恋。
之后少年康熙拜师伍次友,当时伍次友与苏麻喇姑暗生情愫,当然这也是虚构的。伍次友是虚构出来的人物,并没有在民间拜师一说。
王辅臣明朝就忠勇,最后为阿济格所俘,后随洪承畴转战南方,屡立战功。王辅臣是陕西提督,并非陕甘提督,而且并非拥兵六万,只拥兵八千,他叛乱时,但坐镇西安的简亲王并不征讨,而是借口索要粮饷。而真正平乱的是大学士图海和甘肃提督张勇。
再说莫洛,莫洛早年跟随皇太极征战,到康熙元年已是山陕总督依附鳌拜,鳌拜死后,康熙未杀他,而是让他升任,精殿大学士,吴三桂叛乱后,命他经略山陕,但此人看不起汉臣。成都数千八旗兵被围,康熙命他与王辅臣救援,但此人取走王辅臣的两千匹良马,且处处排挤王辅臣,以至王辅臣叛乱,自己被害。
#19536351718#
康熙王朝大结局中的遗旨 - ******
#景竹# 很显然康熙遗旨上写的一定是他的继承人,在康熙末年一直都很重用皇十四子,所以朝中大臣也认为肯定是皇十四子继承皇位,可是当魏东亭看了遗旨以后却发现不是皇十四子而是皇四子,所以说了一句...
#19536351718#
哪些古装电视剧有史记载的,是根据历史所改编的而不是虚构的 ******
#景竹# 《东周列国志》《大明王朝1566》《汉武大帝》《康熙王朝》纪录片《前清秘史》《世界历史》《大国崛起》《中华历史五千年》《故宫》《贞观之治》,《海瑞》,《努尔哈赤》,《雍正皇帝》,《乾隆王朝》,《隋唐演义》,《成吉思汗》,《三国演义》,《杨家将》,这些应该够了.呵呵……
#19536351718#
康熙王朝注意去的最后一句我真的还想再活多少年? - 上学吧 ******
#景竹# 康熙微服私访记里只有一个皇帝,就是康熙.康熙王朝里可能会提到他爹顺治,但是主角还是康熙本人,所以他们是一个人.
#19536351718#
二月河康熙大帝(关于二月河康熙大帝的基本详情介绍) ******
#景竹# 1、《康熙大帝》是二月河所著的长篇历史小说,非文献正史.2、着力刻画了康熙一朝的重大历史事件,用生动的艺术形象,突出表现了康熙在各种矛盾的漩涡里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英雄本色;肯定了他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统一祖国、开创王朝鼎盛局面所做出的历史功绩,也指出了作为皇帝的康熙因个人性格缺陷和历史局限,给中国历史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3、作品情节飞湍流瀑,既惊心动魄,又妙曼宜人.
#19536351718#
历史上(正史)康熙五十多个老婆里他最爱哪个?历史上(正史)康熙的 ******
#景竹# 康熙皇帝爱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的证据: ★楔子 政治婚姻又怎样?强拉硬扯还能怎样... 你说的那个容妃真的是杜撰的,你看的是《康熙王朝》吧? 在电视里康熙追封容妃为...
#19536351718#
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的不足之处 ******
#景竹# <雍正王朝>的服饰发型……我对这个有所疑问.戏里面地位较高的丫头、女官怎么都梳着貌似解放时期农村妇女的辫子??那时的发型应该没有那么简单的吧.另外把十三爷拍得有点吊儿郎当.虽说是侠王,但是康熙对他得评价是“精于骑射,每发必中.诗词翰墨,皆工敏清新” 雍正时期,对他的评价是:“莅事八载,精白一心,从不居功,又极谦抑”.其人气质言行也必谦逊坦荡,然戏中的十三是坦荡有余而谦逊不足!再说老四在戏中一废太子一幕,如他那时真没有觊觎储位之心是假的.然而,唐某人把他演得是真心实意得辅助太子,如果雍正当时真的那样,放到现在早就拿奥斯卡了……!! 至于《康熙王朝》,还没有看呢 以上本人浅见,不足具矣!
#19536351718#
历史题材电视剧 - ******
#景竹#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汉武大帝, 这三部比较好. 其他的都很一般,大明宫词形式挺好,有中国化的莎士比亚味道,贞观长歌太长了却拍得不准,很多故事是假的,与史实不符. 武则天、成吉思汗 不够大气,你看看,或许会喜欢. 有关秦始皇的电视剧没有一部是好看的,总是胡扯些传说,我个人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