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性寓言故事文言文短篇

1. 守株待兔: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此故事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
2. 刻舟求剑: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3. 叶公好龙: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讽刺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
4. 自相矛盾: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5. 郑人买履: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于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2. 国王的发明爱迪生:电报,电话,电灯,技术这些东西在今天看来如此普通司空见惯,没有人会感到惊讶,但你知道这些东西的人在那个时候多么重要而欣喜若狂?人记得他们的发明家 - 爱迪生。被称为“国王的爱迪生发明的,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生活,只有在专利局登记的发明是1328种。一个只读3个月的书,怎么这么多的发明?我想,“爱迪生孵小鸡”如果你听说过的故事,他们会明白,他的成功源于一种强烈的好奇心。1847年,爱迪生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城。小,陈冠希透露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看不明白的东西,他不停地问抓住成人童装,问出子丑寅卯。有一天,他指着孵化母鸡问她的母亲:坐在她的蛋的母鸡坐在这样做呢?「妈妈说:」哦,那是孵小鸡做!下午,爱迪生突然消失了,家人急得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他在鸡舍。原来,他正蹲在鸡窝里,下面放很多鸡蛋孵小鸡!家长看后,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来,洗掉脸上,他洗衣服。还有一次,他看到鸟自由飞翔在天空中的思想:因为鸟能飞,为什么不能飞?因此,他得到了一个粉的小伙伴吃,去小伙伴们飞上蓝天。结果,小伙伴几乎了,陈冠希父亲打了一顿。终于,爱迪生长大到8岁,父母送他到村里的小学,以为从此他安安份学校。谁知道,他还是爱生根底部往往目瞪口呆老师问窘迫不堪。一旦算术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2 +2 = 4」,陈冠希立即站了起来,问道:「老师,2加2等于4为什么?」这个问题是老师问住了,他认为爱迪生是一个无赖,专业的赔率和教师因此,在使用过程中的3个月内,陈冠希老师赶回家。爱迪生的母亲是一个伟大的母亲。相反,她并没有责怪他,因为唯一的儿子被撵回,他决定要教育孩子。当她发现爱迪生的好奇心,物理,化学和特别感兴趣的是,他买了一本书的物理,化学实验。爱迪生,根据单独的书,开始实验。可以说,这是爱迪生小学教育,从事科学发明。爱迪生长大了,学会了技术的无线电收发器。
3. 很久以前,鸟类和走兽,因为发生一点争执,就爆发了战争。并且,双方僵持,各不相让。有一次,双方交战,鸟类战胜了。蝙蝠突然出现在鸟类的堡垒。“各位,恭禧啊!能将那些粗暴的走兽打败,真是英雄啊!我有翅膀又能飞,所以是鸟的伙伴!请大家多多指教!”这时,鸟类非常需要新伙伴的加入,以增强实力。所以很欢迎蝙蝠的加入。但蝙蝠是个胆小鬼,等到战争开始,便秘不露面,躲在一旁观战。后来,当走兽战胜鸟类时,走兽们高声地唱着胜利的歌。蝙蝠却又突然出现在走兽的营区。“各位恭禧!把鸟类打败!实在太棒了!我是老鼠的同类,也是走兽!敬请大家多多指教!”走兽们也很乐意的将蝙蝠纳入自己的同伴群中。于是,每当走兽们胜利,蝙蝠就加入走兽。每当鸟类们打赢,却又成为鸟类们的伙伴。最后战争结束了,走兽和鸟类言归和好,双方都知道了蝙蝠的行为。当蝙蝠再度出现在鸟类的世界时,鸟类很不客气的对他说:“你不是鸟类!”被鸟类赶出来的蝙蝠只好来到走兽的世界,走兽们则说:“你不是走兽!”并赶走了蝙蝠。最后,蝙蝠只能在黑夜,偷偷的飞着。

~

#18017929590# 《郑人买履》讽刺了怎样的人?《囫囵吞枣》的寓言故事和寓意 - ******
#汪审#讽刺了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宋·白王廷《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

#18017929590# 有原文(古文),有译文,有寓意,加点字的寓言故事 ******
#汪审# 自护其短: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

#18017929590# 最流行的讽刺寓言故事,有趣的,令人哭笑不得的都可以,要简短,拜托拜托 - ******
#汪审#[答案] 1、老师:我们为人处世要问心无愧,正所谓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两袖清风.学生:好歹还弄了件衣服.2、教师节,老师没收到礼,问学生什么缘故.学生说:“我父亲忘了.”老师说:“我出上联与你对,对不好要打.”他出的上联是:“汉有三杰:张良...

#18017929590# 《郑人买履》寓言全文及道理? - ******
#汪审# 郑人买履 zhèng rén mǎi lǚ 〖解释〗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麽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8017929590#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主要内容 - ******
#汪审# 寓言故事主要内容是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指鹿为马》...

#18017929590# 文言文狐假虎威 启示 - ******
#汪审# 提示 《成语——狐假虎威》王建峰 绘制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狡诈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

#18017929590# 古文:《智子疑邻》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 ******
#汪审# 智子疑邻 原: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东西. 【说明】它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18017929590#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 ******
#汪审# 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

#18017929590# 自编寓言小故事偠带有教育性和讽刺性的 - ******
#汪审#[答案] 鱼有一对翅膀,他很自豪自己有这种异于常鱼的功能——不仅能看到海中美丽世界,更能欣赏到海水之外的勃勃生机. 他常常向别的鱼高声喧谈自己看到的外面的大千世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过;蔚蓝的海上船只往来;飘浮的岛屿,成荫的绿树.这...

  • 《朝三暮四》文言文解释
  • 欺骗猕猴:为了限制猕猴的食量,养猴人先骗它们说早晨给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猕猴们听后跳起来发怒。随后他又改口说早晨给四个橡子,晚上给三个,猕猴们听后都趴下表示开心。寓意:《朝三暮四》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玩弄手法欺骗别人的人,他们虽然表面上手法多变,但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其欺骗的本...

  • 几篇文言文寓言故事
  • 以下是几篇文言文寓言故事:1. 画蛇添足 故事内容: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多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它才差不多。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一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

  • 人有亡斧者文言文注释
  •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成见是人们形成正确认识的大敌。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 7. 文言文 《人有亡斧者》 《蛛与蚕问答》 《人有亡斧者》 人有亡斧者,意其领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

  • 蛛与蚕问答文言文答案
  • 《蛛与蚕问答》是出自《文言文启蒙读本》第63课的一则寓言故事。作者赞扬了蚕而讽刺了蛛,因为蚕有自我牺牲的精神,而蛛却是自私自利,只为自己着想。但作者同时又感慨具有蚕自我牺牲精神的人太少了。 中文名 蛛与蚕问答 外文名 zhuyucanwenda 体裁 文言文 出自 文言文启蒙读本第63课 原文、译文 原文一 蛛见蚕...

  • 文言文黔之驴启示
  • 4. 古文<;黔之驴>;的寓意是什么 《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 《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 本文选自《柳宗元集》卷一九。这篇文章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 作者在《三戒》的序中说:“吾恒...

  • 临江之麋文言文中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 临江之麋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写.《三戒》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可悲结局,讽刺了社会上的三种人.按作者在"序"中所说,"临江之麇"所讽刺的是"依势以干非其类",就是倚仗他人势力求得与对方要好的那种人 《临江之麋》(唐·柳宗元)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

  • 寓言故事,要文言文例如: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
  •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 课外文言文 《楚人隐形》 答案
  • 启示:本故事中的楚人居贫而不能守志,心生邪念、利令智昏,因而做出自欺欺人的蠢事。意义:讽刺了利欲熏心,想不劳而获,自欺欺人、轻信妄说的蠢人。成语:楚人隐形中楚人是十分愚蠢的人,贪婪的人,用成语概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简评 这篇讽刺性的寓言,作者用寥寥数笔,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丑角...

  • 涸泽之蛇文言文翻译
  • 并称赞道:“这是神灵啊!”寓意:这个寓言故事告诫人们,有时候明明是普通的事物或人,却可能因为装模作样、故弄玄虚的手段而被误认为是了不起的存在。因此,我们需要仔细观察,认清事物的本质,不被表面的诡计所迷惑。同时,也讽刺了那些利用诡计欺骗他人,让老实人吃亏,自己得利的行为。

  • 偷鸭求骂食文言文
  • 2. 文言文翻译1.偷鸭求骂邑西白家庄居民其病愈br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 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 ...【说明】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书呆子,同时也讽刺那些干坏事的人——他们总以为有什么高明手法可以把不光彩的事遮挡起来,其实,纸是包不住火的。 宣王好射 ...

    为传递更多家电数码信息,若有事情请联系
    数码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