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是怎样提出“旁观者效应”的?

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和达利(1970)发现当有其他的旁观者在场时,会显著的降低人们介入紧急情况的可能性。自1980年以来,有60多个实验研究比较了独自一人或与他人在一起时的亲社会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大约有90%的实验都证明独自一人时更可能提供帮助。

研究还发现,在场人数越多,受害者得到帮助的可能性越小。拉塔尼和罗丁(1969)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让参加实验的被试听到隔壁办公室里以为女士从椅子上重重摔下来的声音并大声呻吟:“哎呀,我的天呐!我的脚??我??我??不能动??它。哎呀,我的裸骨。我??拿不开??这个??东西。”

事情的全部过程大约持续两分钟。观察被试在不同情境中的反应。第一种情境下,被试单独在场,结果又70%的被试去帮助受害者;第二种情境下,事情发生时有两个陌生人在场,结果又40%的被试去帮助受害者;第三种情境下,被试与一位消极的实验者助手在场,他对被试说不用帮忙,结果只有7%的被试去帮助受害者。

那些在这个过程中什么也没做的人,显然认为这件事并不是紧急情况。“只是轻微的扭伤”,有人说。“我不想让她觉得尴尬”,另一些人解释到。这证明了旁观者效应,当了解到注意到紧急情况的人增加时,人们施予帮助的可能性变小,所以对于受害者来说,处于人群中也许是不安全的。

在做了这个实验后,拉塔尼和达利都询问被试,在场的他人是否会影响他们?虽然我们已经看到了在场的人所产生的奇妙影响,但被试却总是否认这样的影响。

他们只是回答说:“我知道有其他人,但我的所作所为与他们不在时是一样的。”这些答案强化了一个我们熟悉的观点,我们通常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所作所为的原因。

扩展资料

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当旁观者的数量增加时,任何一个旁观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减少了,即使他们采取反应,反应的时间也延长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旁观者效应



~

#17188664788# 什么是光晕效应 ******
#闻菡# 晕轮效应 1. 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晕现象",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

#17188664788# 第一印像往往会对一个人的整体评价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理论是什么效应 - ******
#闻菡#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

#17188664788# 期望和赞许会产生奇迹是心理学的什么效应 - ******
#闻菡#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名“罗森塔尔效应”.最初源自希腊神话中古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爱上自己所塑造的雕像,然后雕像竟然变成了活人的故事.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同事真验证了这个神话故事的寓意.当他拿着一份针对一群学生的...

#17188664788#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心理学原理是什么? - ******
#闻菡#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

#17188664788# 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 ******
#闻菡# 霍桑工厂是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一家分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个厂请来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各种专家,在约两年的时间内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耐心听取工人对管理的意见和抱怨,让他们尽情地宣泄出来.结果,霍桑厂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种奇妙的现象就被称作“霍桑效应”.

#17188664788# 心理学家莫雷诺的人际交往理论 - ******
#闻菡# 社会测量法是心理学家莫里诺(J.L. Moreno)于1934年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主要用于研究团体内(特别是小团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的模式,即所谓社会结构,通过社会测量,人们可以了解人的人际知觉方式、团体凝聚力等团体特征.

#17188664788# 爱情心理学三个定律,值得收藏的六个恋爱心理学定律 ******
#闻菡# 01墨菲定律墨菲定律,也叫倒霉蛋定律.上世纪40年代有一个美国空军工程师叫墨菲... 03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它们反映了人际交往中主...

#17188664788# 3.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Adanms)于1967年提出了( ). - ******
#闻菡# B.公平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1967年提出公平理论.这个理论的建立是亚当斯在进行大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的.

#17188664788#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能力结构称为 - ******
#闻菡# 他在多年因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于 1959 年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Structure of Intellect,SOI)理论. 他否认有普遍因素 G 的存在 .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内容、产物三个维度去考虑. 他认为智力由 5*6*6=180 种基本能力构成. 此外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论中引人瞩目的内容之一是对创造性的分析.他把以前曾被从智力概念中忽略的创造性与发散性思维联系起来;还将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相对应.他认为发散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三个维度,是创造性的核心.普心和测量对他的观点有详细的论述,好好看一下.

#17188664788# 何谓“破窗效应”?是谁提出的? ******
#闻菡# 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他在1969年进行了一项试验,用两台一模一样的汽车,其中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

  • 旁观者效应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旁观者效应?
  • 答:旁观者效应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其中一个原因是社会心理学中的漠视(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现象。当有很多人在场时,每个人会认为其他人会采取行动,并且自己没有必要去做什么。因此,责任感被分散,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不必去采取行动。另一个原因是不确定性。在紧急情况下,人们不确定应该怎么做,所以...

  • 什么是旁观者效应
  • 答:其次,观察者可能会认为自己不够资格或不知道如何帮助。此外,当面对紧急情况时,人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确定,不知道其他旁观者想要做什么。最后,群体压力也可能影响旁观者的行为,因为他们不想做出不同于群体的选择。为了验证旁观者效应的存在,心理学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其中一项实验观察了人们在观看某人...

  • 办公室里的“旁观者”,正在扼杀团队的创造力吗?
  • 答: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传统的分析实例,比布(BibbLatané)和罗伯特·达利(JohnDarley)俩位社会心理学家对于1964年英国一起杀人案件中37位目击证人没有人警报援救的状况明确提出“旁观者效应”(“Genovese综合征”),即大家都觉得看热闹的人那么多,一定有些人会伸出援手而不是必必须 自身出来。这就致使...

  • 旁观者效应案例
  • 答:如果是五个陌生人同时收到了求救信号,他们施以援手的概率会下降到20%。也就是说收到求救信号的人越多,受害人获救的概率就会越低。心理学家当时就震惊了,这个现象呢叫做旁观者效应,也可以称为责任分散。如果你把一项任务分摊给某个指定的人,他会有很强的责任感,会主动积极的完成任务。但如果你...

  • 旁观者效应是什么
  • 答:在社会心理学中,旁观者效应是指在目击他人需要帮助或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情况下,个体的干预意愿会因为有其他人在场而减弱的现象。这一现象曾被多项实验所证实,但其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然而,这种效应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道德和人性问题。在某些情况下,旁观者与施暴者之间的区别并不那么明显。首先,我们...

  • 什么是旁观者效应?
  • 答:[社会心理学名词]在紧急事件中由于有他人在场而产生的对救助行为的抑制作用。旁观者人数越多,抑制程度越高。产生原因主要有:由于众人在场,社会责任被分散;个人不能确定该怎么做,想看看在场其他人怎么做,而其他人也有类似想法,等等。危机现场中人数愈多,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反而愈少。此现象为旁观者...

  • 什么是旁观者效应?
  • 答:在心理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被动参与者效应”或“旁观者效应”。这种效应指的是在群体中,每个人都认为其他人会采取行动,因此自己不采取行动,最终导致没有人采取行动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暴力事件中尤为常见,因为旁观者可能会害怕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干预,从而选择不采取行动。因此,虽然旁观者和施暴者不...

  • 什么是旁观者效应
  • 答:施暴者和旁观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旁观者也被视作是施暴者。这种情况在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中有一个专业术语“被动加害者”或“被动暴力加害者”,指的是在暴力事件中看到但没有采取行动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旁观者虽然没有直接施暴,但是他们的无所作为会给受害者带来更多的伤痛和...

  • 旁观者效应指的是什么?
  • 答:施暴者和旁观者不是相同的,但是旁观者也可以成为施暴者的一部分。这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旁观者的不作为也会造成伤害,使得受害者继续受到伤害。在心理学上,旁观者效应指的是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旁观者会出现不作为的情况。这种不作为可能是因为旁观者认为自己无法改变局面,也可能是因为旁观者认为其他人...

    为传递更多家电数码信息,若有事情请联系
    数码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