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皇后——辅佐三代清帝的女人 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部落之长)寨桑的女儿,孝端皇后的侄女,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有绝色,性机敏。 1625年,年仅十三岁时嫁给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为妻,与姑母一同嫁予皇太极为妻。婚后生有三女,固伦雍长公主,固伦淑慧长公主、固伦淑哲长公主。1636年皇太极称 帝,封博尔济吉特氏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1638)生皇九子福临,尊庄妃为皇太后,史称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天生丽质称得上清朝前期的绝代佳人。她临事处置沉静果断,早在皇太极时期,孝庄文皇后就‘赞助内政’,为皇太极出力。 1642年(清太宗崇德七年),清军攻陷松山,明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为表示忠于明室,宣布绝食,后来,皇太极知道洪承畴好色,于是孝庄皇后向皇太极自荐,诱降洪承畴,后来洪承畴引清兵入关,明亡。 1643年,皇太极逝,福林继位为顺治帝,迁都北京,尊孝庄皇后为太后,以皇叔多尔衮摄政,顺治年幼(六岁)为了消除多尔衮对帝位的威胁,孝庄太后按满族“兄死则妻其嫂”的习俗,毅然下嫁给多尔衮。虽然史书对孝庄下嫁的说法不一,但是文献对下嫁事实的记载正规。《东华录》的记载,多尔衮长出入皇宫内院,顺治也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清初疑案“太后下嫁”之事,当非空穴来风。由于政治原因,这种举措也无损于她的历史地位。由于孝庄太后的调停,顺治的皇位保住了,多而衮没有取而代之,清朝大权逐渐转移到顺治手中。 为了创建初期的清王朝能得到汉族上层的支持,孝庄皇太后敢于冲破满、汉不得通婚的惯例,顺治十年(1653)她把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育之宫中”当作宗室郡主看待;又把皇太极第十四女和硕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起到拉拢汉军将领的作用。 顺治死后,玄烨即位,号康熙,为后世的康熙大帝。康熙尊称孝庄为太皇太后,时康熙八岁,由四位大臣辅理政务,孝庄太后尽力教养幼主,护卫着爱新觉罗政权避过了重大的风险和暗礁,是大清王朝达到盛世的彼岸。四位辅政大臣中,鳌拜专横跋扈,目无幼主,妄图篡夺皇权,他滥杀无辜,企图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孝庄太后成了康熙的坚强后盾,在她的支持下,康熙八年,康熙一举粉碎了鳌拜集团,夺回了政权。 康熙在平定三番之乱时,孝庄皇太后全力支持康熙平乱,她拔出宫中金帛加以犒劳。孝庄皇太后提倡节约,多次把宫中节省下来的银钱赈济灾民。她的节省家风影响到康熙、雍正两朝。 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太皇太后逝,享年七十五岁,为『孝庄文皇后』。 令人不解的是并未与皇太极合葬于沈阳的昭陵,也没进清皇陵,一直到康熙帝死,也未给祖母孝庄文皇后建陵,其梓宫在暂安奉殿停了38年之久,而最终于雍正三年(1725年)才由曾孙胤禛安葬于清东陵的风水墙外的地宫内。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即使至今也未找到令人信服的解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不过对此民间传说甚多。 关于孝庄皇后为什么不葬入昭陵一事,民间有“托梦定陵址”的说法。大意是:孝庄皇后死,清廷遵照祖制,决定将她葬入昭陵,与太宗合葬。但当梓宫途经东陵时,突然沉重异常。128名杠夫个个被压得龇牙裂嘴,眼冒金星,寸步难行,只得把梓宫就地停放。两个时辰过后想继续前行,梓宫就像长在地上一样,丝毫不动。这下子可急坏了送葬诸王大臣,于是飞报朝廷。康熙皇帝接到奏章,也是一筹莫展。当夜皇帝梦见孝庄皇后,对皇帝说:“我决计不与太宗合葬,如今梓宫停放之地就是上吉佳壤,可即地建陵安葬,切记吾言,休得违误。”皇帝醒后,遵照嘱咐,择吉鸠工,即地建陵。这回再移动棺椁也不那么沉重了。很显然,这纯属神话,不能作为依据。 还有的说,因为孝庄皇后下嫁给多尔衮,已不是皇太极的皇后了,所以她没有资格入葬昭陵,也无颜与皇太极合葬。清廷官书从来没有孝庄皇后下嫁多尔衮的记载,康熙帝以后各帝始终承认她是太宗皇帝的皇后。所以说这条理由也不充足。 而查阅史料,孝庄皇后不与皇太极合葬的原因有这样一段记载。孝庄皇后生前就为自己葬地之事早就留下了遗嘱。她谆谆嘱咐康熙皇帝:“我身后之事特嘱你: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不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你们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康熙皇帝一向孝顺祖母,孝庄皇后死后,康熙帝遵照遗嘱,将祖母安葬在了遵化的东陵附近。
是蒙古人
清朝皇后有多少是蒙古族~
有三个,分别是: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孟古青(废后)、孝惠章皇后。
1、孝端文皇后
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朝开国皇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皇后。
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清朝首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册封)。首位皇太后。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后金逐渐重视与蒙古的联盟,哲哲也因蒙古受到重视,地位逐渐上升,清太宗时为国君福晋、中宫皇后。
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为母后皇太后,无徽号。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葬清昭陵。全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2、博尔济吉特·孟古青
清世祖废后,生卒年不祥,清世祖顺治帝第一任皇后,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孝庄文皇后侄女。清朝第三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首位废后。
博尔济吉特氏貌美秀慧但好奢华、性善妒,又无法忍受顺治移情于其他嫔妃,再加上她是摄政王多尔衮为当时尚年幼的顺治所迎聘的皇后,因此顺治十年,顺治帝不顾满朝文武,及昭圣皇太后的反对,降皇后为静妃,并令其改居侧宫。
被降为静妃后,就从典籍史料中消失了,卒年和葬地不详,于康熙二年与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生母)、孝献皇后董鄂氏合葬入清东陵中的孝陵。
3、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阿拉坦琪琪格。清世祖顺治帝第二任皇后,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孝庄文皇后之侄孙,一妹淑惠妃。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上谥,葬孝陵之东(孝东陵),祔太庙。全谥曰: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
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选察罕(孝庄二哥)孙,孝庄文皇后之侄孙女入宫,册为妃;六月,继立为世祖的皇后。
顺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帝即位后,与生母孝康章皇后两宫并尊,称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曰:仁宪皇太后。康熙五十六年(1718年)十二月丙戌崩,年七十七岁。有清一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后。
扩展资料:
清朝还有一位蒙古女子,没当过皇后却当了皇太后: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
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顺治帝即位,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
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
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皇后
百度百科——博尔济吉特·孟古青
历史上的孝庄文皇后,是科尔沁蒙古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科尔沁蒙古是最早归附于后金政权的蒙古部落之一。
#18914559619#
孝庄的全名是什么 - ******
#詹药# 清太宗孝庄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或译作本布泰)]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的一个显赫家庭,是清朝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颇受关注的人物.孝庄皇后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的一个显赫家庭.在明...
#18914559619#
请问清朝历代皇后的全名? ******
#詹药# 正史上只记载姓氏、父亲的名字,不记载本人名字,即使玉碟也是如此.因此后妃的全名绝大多数是无法考证的. 孝庄皇太后的名字能够流传,也不是来自正史,《清史稿》中没有关于她全名的记录.“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
#18914559619#
清朝的孝庄太后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吗 ******
#詹药# 博尔济吉特氏中,与历代清帝联姻最频繁的蒙古支系是科尔沁蒙古.博尔济吉特氏虽为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姓氏,但是科尔沁这一支并非成吉思汗本人的直系后裔,它的创始人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发展到后来,科尔沁共有四位世袭亲王.在满蒙...
#18914559619#
清太宗皇后 - --博尔济吉特的一生?? - ******
#詹药#博尔济吉特 生于公元一六一三年 卒于公元一六八七年 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部长)寨桑的女儿,孝端皇后的侄女,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有绝色,性机敏, ...
#18914559619#
清朝孝庄“太后下嫁”是否真有其事? ******
#詹药# “太后下嫁”是清初的一大疑案.说的是康熙皇帝的祖母,亦即顺治皇帝的生母博尔济吉特氏下嫁多尔衮的事. 博尔济吉特多出身蒙古科尔沁部所谓“戚畹之家”,14岁时...
#18914559619#
苏麻拉姑与康熙是什么关系? - ******
#詹药# 苏麻喇姑(约1612-1705.10.24),蒙古族人,初名苏茉儿,或苏墨尔,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是清朝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出身于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随孝庄陪嫁进入后金宫廷.身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通晓蒙满文字.清崇德元年(1636年),参与设计清朝开国冠服.曾经担任满清康熙帝的启蒙老师.老年时,又抚养康熙序齿的第十二子爱新觉罗·胤裪.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苏麻喇姑以九旬高龄去世.康熙按嫔礼为苏麻喇姑办理丧事,并将其灵柩与孝庄文皇后置于一处.
#18914559619#
蒙古科尔沁时期格格地位高吗 ******
#詹药# 1、清朝后宫是科尔沁女人的天下,格尔沁的格格们是后宫的统治者.2、综观整个清朝,满蒙联姻达586次.入关前联姻的32年间,为84次,入关后的268年间,为502次.这总计586次的通婚,满族皇帝及宗室王公子弟娶蒙古王公之女156名,...
#18914559619#
清朝的后宫有蒙古女子么? ******
#詹药# 得分哪个皇帝当政,在顺治以前全都是正统的蒙古贵族的女儿.这时婚姻服从于政治需要,对蒙古各部的稳定有帮助.顺治时,他最宠爱的董鄂妃是汉人!顺治以后,满汉的界限就不那样严格了!
#18914559619#
听说日本在蒙古是最受欢迎的国家之一是真的么 ******
#詹药# 是真的.因为日本民族一直与蒙古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渊源颇深.从忽必烈时期蒙古铁骑进攻日本而因风向突然转变导致进攻未果(也就是从此以后,日本人...
#18914559619#
历史上清朝到底有没有还珠格格这个人呢???什么时候出生的呢??? - ******
#詹药#还珠格格 是琼瑶小说里的人物 不过是有原型的 就是公主坟埋着的那个清朝唯一的汉族公主 有的说是乾隆义女,有的说是金泰之妻,有的说是...
清朝是大金还是蒙古的后裔?清朝能得天下蒙古人确实帮忙不小,当时后金的五卫王带誓书到鞑靼与蒙古朵颜部求联盟共同反明,蒙古也确实起到了牵制大明的作用,而且满蒙采取联姻政策,在清朝初期满清的后妃大多数为蒙古人,我们所熟悉的孝庄太后就是蒙古人,清朝刚建立时在皇宫的匾额上都是用三种文字,汉子,满文和蒙古文,直到顺治时才...
清朝历史中的孝庄和大玉儿是同一个人吗?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关于孝庄孝庄文皇后其人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科尔泌贝勒蒙古思之子寨桑的女儿,名布木布泰或大玉儿。她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天命十年二月,嫁给皇太极,时年仅13岁,后被封为永福宫庄妃。孝庄文皇后一生诞育过4个孩子,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生皇九子福临,即后来继位的顺治帝。崇德八年(...
清朝皇后有多少是蒙古族有三个,分别是: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孟古青(废后)、孝惠章皇后。1、孝端文皇后 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朝开国皇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皇后。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清朝首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
清朝时,皇后除了满族,还可以是什么民族的?孝庄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福临生母)世祖顺治福临 废皇后(静妃) 博尔济吉特氏 孝惠章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孝康章皇后 佟佳氏(玄烨生母)孝献皇后 董鄂氏 圣祖康熙玄烨 孝诚仁皇后 赫舍里氏(废太子胤礽生母)孝昭仁皇后 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 佟佳氏 (胤禛养母)孝恭仁皇后 乌雅氏 (胤禛生母)世宗...
康熙的奶奶是谁康熙的奶奶是是顺治的母亲,顺治的母亲就是孝庄皇太后(顺治这么叫),她的真名叫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乳名玉儿)蒙古科尔沁部落贝勒寨桑德二女儿。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育、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册封崇德五宫后妃,也称五大福晋 ...
清朝皇族跟蒙古族是不是有很深的血缘关系?不是有很深的血缘关系!而是很亲密的关系,是一种攻守同盟的关系。如果没有蒙古人的支持,满人也不会那么容易入主中原的。这种血缘关系来源于互相通婚,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孝庄皇太后姐妹二人先后嫁给了皇太极和多尔衮,还留下了好多的历史迷题。这样的例子很多,尔且近亲结婚的概率是越来越大,当然这在当时...
清朝的哪位皇后是蒙古族人,曾经出家了?顺治皇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崇德三年(1638年)出生在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剃发出家 福临自亲政一开始,也曾雄心勃勃,力图振兴国祚,政治一新,但却力不从心...
大玉儿、小玉儿和海兰珠,这三个人究竟是什么关系?科尔沁是与满清结盟的第一个蒙古部落,清朝皇帝为了保持良好的盟友关系,实行满蒙联姻政策,特别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三位,他们后宫多数妃嫔都是出自蒙古科尔沁部落,宗室亲王贝勒等大多也是娶蒙古贵女为妻,而公主、宗室女等远嫁蒙古的不计其数。孝庄皇太后十三岁时就嫁给姑父皇太极为侧室,她和姑姑...
孝庄是用什么办法降服的洪承畴,是美色吗?并不是用美色降服洪承畴的:一、是同为降将的范文程推己及人的劝说。二、是不满崇祯杀死袁崇焕,加上皇太极的极力笼络。三、是洪承畴是个贪生怕死的人。首先,孝庄是蒙古人,嫁给满族人之后,然后又常年在后宫不得宠。直到清兵入关后,孝庄跟大臣们还是用满语交流,所以孝庄根本就不会汉语,也没有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