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是如何晒的?

现在海盐的晒制方法主要是“盐田法”。该法需要在气温高,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地势平坦的海边滩涂构建盐田。盐田一般分成蒸发池与结晶池两部分。

在每月的大潮至时,将海水引入盐田的蒸发池,经日晒蒸发到一定程度时,再引入至结晶池,继续日晒,随着时间的增加,海水渐渐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继续曝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结晶。这时的晶体就是粗盐。

扩展资料:

晒制海盐的起源

采用海水晒盐起源于明代的山东省无棣县。据明代学者宋应星撰著的《天工开物 . 作咸第五》记载:“海丰有引海水直接入池晒成者,凝结之时,扫食不加人力。与解盐同。但成盐时日,与不借南风则大异。”

上述记载中的“海丰”即指指明代山东省的“无棣县”。“无棣”一名始见于《春秋左传.嬉公四年》,明初,因避明成祖“朱棣”之讳,改名“海丰”,1914年又恢复无棣之名。

“解盐”系指山西解州之解池所产之盐,解盐质量居当时国内之首,属“贡盐”之列。无棣滩晒的海盐质量与解州贡盐相同,可见无棣制盐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水晒盐



海盐制作方法

1、煮盐

盐灶因座落地段不同而分二种,远离滨海称水乡灶,靠近滨海称滨灶。在很早以前,海水通过通海河流,进入内地,内地也煮盐。明顺治初开通黄姑塘。海塘又屡屡加固,通海浦口堵塞,以防海难,河水由咸变淡,逐渐垦植为田,大部灶户转为农户,部分灶户聚居滨海,煮盐以滨灶为主,水乡灶户为滨海灶户提供柴火,或为滨海灶户补充灶丁。

灶少丁多,煮盐灶户需凭签煮盐。每灶铁锅4口(形同目前食堂大饭锅)同时烧煎。头锅火力猛,最先成盐。头锅出盐时,二锅已有少量盐晶,盐质最佳,雪白发亮,捞出后,二锅、三锅、四锅以次翻入头锅,继续烧煎,逐一成盐。(《金山志》)一灶一天产盐量不等,一般产盐240斤。煮盐一般均在白昼进行,夜间向不煮盐。后曾采用铁盘煮盐因工本高而未持久。

煮盐者甚苦。据《明史》记载,明初优恤灶户甚厚,给草场以供樵采,堪种者许开垦,仍免其杂役,又给工本米,杂犯死罪煎盐以赎。至正统时,灶户贫困,逋逃者多。万历间灶户逃亡殆尽。(《平湖县(彭)志》)

2、晒盐

清咸丰末年,浙境余姚、岱山盐民驾船携盐板迁金山,平湖沿海晒盐。晒盐方法逐渐取代煮盐。不管煮盐还是晒盐,均先要制卤,使低度的海水经过反复劳作,提炼成鲜卤。

(1)晒灰(晒盐泥)

第一步:为了提高盐泥的含盐量,从海潭里,挑来一担担海水,猛浇在先前未被自然涌入的潮水淹过的盐场上。这叫“拦咸底”。

第二步:待盐场干了以后,用拖刀薄薄地均匀地刮出一层盐泥,刮面积多少,要估计只少够“捏灰”一次,刮灰即“拖灰”。

第三步:将刮起的盐泥,用落灰头均匀的疏理一遍,使其一律成粒状而不是块状和粉状,厚薄均匀,又不让其成堆或空白,这叫“落灰”。

第四步:从海潭挑来一桶桶海水,用料子逐段逐段往盐泥上泼水,水花要又细又散,盐泥受水要又透又不粘底。每天天未亮就泼水,连续数天,这叫“泼灰”。

第五步:经反复泼水,持续日晒,夏天需4-5天,冬天需6-7天,盐泥泛出盐霜,沉甸甸的,说明盐分很浓,可以用来制卤了。到傍晚用揿发,将盐泥纵向堆拢。宽的盐场拢成二条,狭的盐场拢成一条,似田埂。日晒中如发觉:“夹灰晌里东风急,又恐明天是雨天”时,必须赶急将所有盐泥堆拢,这叫“堆灰(拢灰)”。天气转晴,又要将暂时拢堆的盐泥重新用牵耙推开,用“落灰头”落平,再泼水。

第六步:灰场南北两端有预先叠起的泥墙,将咸灰挑到泥墙根堆起,拍紧,以防雨淋,或挑到淋边,准备装淋,这叫“挑灰”。

劳作到此,晒灰的一个循环结束。

(2)捏灰

捏灰是制卤的关键,一个星期的辛勤劳动,能否滤成鲜卤,全在捏灰。

第一步:要将咸灰预先堆放在淋边,还要准备好少量稻草、砻糠灰,草皮等物。

第二步:出淋。出淋就是将先期捏灰,经过过滤,存在淋里的烂灰用板齿铁搭扒出来,随手堆在淋边,(这些烂灰日后挑到灰场上,用其下一循环的“晒灰”)随后用牵耙将淋底,淋壁刮光,将中间的滤水洞清理干净,重新铺上竹片、稻草,再在淋壁、淋底和稻草上撒上砻糠灰。这样出淋就完成了。

第三步:捏灰。将准备好的咸灰用牵耙抄到淋里,边抄边踏,直到抄满,一般25担到30担即满,整平后用脚跟用力面面踩紧,太松了,渗水后,造成窟窿,全功尽弃;太紧了,渗水后,滤卤时间长,量又少。踩完后,要在沿口上筑岸,岸上垫一块草皮,然后去海潭挑来几担海水,在草皮上缓缓倒去,以不溢为度。这项工作从中午开始,足足忙到傍晚。到第二天,井里就有鲜卤了。捏灰必须细心,一丝不苟。是否成功全凭盐民经验。

第四步:测定鲜卤咸度。在多数情况下,淋水缓缓渗透,过滤下去的鲜卤,通过淋中的暗管,渐渐流到了井里。要知咸度怎样,用莲管测试。用莲管吊一管鲜卤,观察上浮莲子,上浮莲子过半或全部,说明咸度高,可以用弯斗吊起,挑去晒盐,同时淋里可以继续添水,让淋继续过滤,使咸灰物尽其用。如果上浮莲子偏少,未过半,鲜卤虽可以晒盐,但成盐少,淋里不必添水。

(3)晒盐

晒盐就是将鲜卤灌入盐板,靠日照成盐。

第一步:扛盐板。清早,二人各一头,将叠好的盐板卸下来,一张张摆到预先固定的4个桩头上,每张盐板必须水平。

第二步:将鲜卤注入盐板。注鲜卤有多有少,夏天每张二料子(约10斤),冬天每张一料子(约5斤),中午要观察,看是否需要添卤。过多,不全结盐,结的盐细;过少,结盐少又易晒坏盐板。多少宜适中,结的盐晶颗粒大,色白发亮,产盐量高。一般夏天产盐每张6-7斤,冬天产盐每张3-4斤或更少。

第三步:刮盐。待到下午,夏天,6点左右,冬天3点左右,准备好盐蓝、盐萝、铲刀和刮盐刀。先用刮盐刀推拢一半,再用刮盐刀耙到盐板一角。随后用铲刀抄到盐蓝里,倒在搁在卤缸上的盐萝里。全部刮好、抄完,在卤缸上略搁一会,滤出苦卤后,挑的挑,拎的拎,去盐仓过称入廒,这叫 “解盐”。

晒盐和煮盐一样,非常辛苦,一靠太阳,二凭一根扁担一双肩。碰到海潭干固,或久雨不停,既不能晒灰,更不能捏灰,无卤晒盐。如果遇到突然下雨,男女老少,齐往外奔,既要叠盐板,又要拢灰,顾此失彼,数天的劳动成果顷刻化为乌有。

3、草荡

草荡是供煮盐柴火的草荡地。据记载,明宣德五年,芦沥场有芦荡(草荡)107000余亩,其中三叉河荡17174余亩,新港南荡21999余亩,黄姑塘荡10358余亩。盐灶  盐灶是煮盐的灶具。清雍正间,芦沥场有灶舍盐灶117座,大多聚集于海塘之外。每灶有铁锅4口,也有与铁盘兼用。清末由煮盐转为晒盐,盐灶逐渐被废弃。灰场(盐场、盐田)  灰场是晒灰制卤的场地。由于潮水冲刷,面积逐渐缩小。宣德五年,芦沥场有固定灰场672亩,都分布在海塘和沙岗(沙埂)之间(江门团、白沙村等因潮水冲刷,无沙岗,大汛时,潮水直达灰场)。灰场以户为单位,条状划分,宽狭不一,长短有别。每户灰场都连成一个平面,南北两头略高,中间偏低。腰沟  腰沟位于灰场的腰部(中间),略成沟状。大汛时,潮水从岗沟(沙埂上的大缺口)自然涌入,顺着腰沟,流经各家灰场,淹没腰沟两侧的大片灰场,几个时辰后随潮而退,同时已经灌满了灰场中的一个个海潭。海潭  海潭是潮水自然涌入的储水池,似游泳池,大小、形状不一,布局合理,几户人家合用一个,取水十分方便。淋是装灰的一个直口、圆形大土窖,位于灰场两头偏高的地方。筑淋时,挖取纯黄泥反复捣烂,至一定粘度,粘在土窖周壁,拍实、刮平。淋有大有小,一般直径2米,深1米,可装灰25至30担左右,底部正中开一个与井相通的横洞,洞上盖着一排竹片、稻草和砻糖灰。筑成后可用多年。如有裂缝,修补即行。破损严重要重筑。井与淋配套,位于淋的旁边。它用陶缸或黄沙缸上下几节连接而成,上小下大。井壁开一个洞,用竹管与淋底的洞相通。盐板(盐盘) 盐板木质,大小不一,一般长6尺,宽3尺,里口高1寸左右。四角有炳,木缝用粘石灰抹紧,不渗卤。大户一般有20余块,甚至30余块,小户7、8块、10余块。10余块一叠,待晒盐时搬开使用。工具很多,因为带有咸质,平时都放置在专门的地方。板齿铁搭(出烂灰用),铁制,与农用铁搭相似,不同的是4 个齿成片状又并在一起。土埭(挑灰用),竹蔑制,与农用土埭相似,不同的是口较宽,土埭绳用细竹代替,所以又叫“硬土埭”。卤桶(挑卤、挑水用),木制,与生活用的水桶相似,不同的是桶身又粗又高,一担卤近200斤。料子(泼水用),木制,比农用粪勺偏小。弯斗(吊卤用),木质竹柄,与生活中的提水桶相似,不同的是两个耳朵很短,横档和竹柄都能转动,竹柄长5米左右。拉灰头(拉灰用),木质竹柄,下面是约0.3米-0.15米的木板,竹柄约1.5米。揿发(堆、拢灰用),木制,下面是约1.3米-0.30米横木板,上面装二根竖木条,竖条上装一根把手。木板两侧系一根拉绳。牵耙(抄灰、撒灰用),树制,似工地上的直口铁铲,不同的是面板平,柄短。拖刀(刮泥用),铁木制,铁片(刀)装在木架下方,长约0.6米,拖刀架是一个0.6米-1.5米的长方形木架。落灰头(疏理灰泥用),木质竹柄,形似农用4齿拉耙,不同的是齿多、又偏短。莲管(测卤用),竹管制,竹管长约12公分,下留节作底,上开口,留一小耳作柄,里装莲子4-7颗不等,用竹扦关住,耳上系一根麻绳,长5米左右。刮盐刀(刮盐用),铜质或铁质,铁(铜)片约0.3米-0.15米,片上装有近2米长的木柄或竹柄。铲刀(抄盐用),铜质或铁质,一般用饭铲刀代替。盐篮(箩)(装盐用),竹篾编,形同菜篮,不同的是篾密,漏卤不漏盐,量大用盐篮。卤缸(盛卤用),以油水缸为最佳,盐缸坚固耐用,一般备两口,一口盛鲜卤,一口盛苦卤(盐里滤出的盐卤),固定在置放盐板之处。

4、 灰场

灰场(盐场、盐田)是晒灰制卤的场地。由于潮水冲刷,面积逐渐缩小。宣德五年,芦沥场有固定灰场672亩,都分布在海塘和沙岗(沙埂)之间(江门团、白沙村等因潮水冲刷,无沙岗,大汛时,潮水直达灰场)。灰场以户为单位,条状划分,宽狭不一,长短有别。每户灰场都连成一个平面,南北两头略高,中间偏低。腰沟  腰沟位于灰场的腰部(中间),略成沟状。大汛时,潮水从岗沟(沙埂上的大缺口)自然涌入,顺着腰沟,流经各家灰场,淹没腰沟两侧的大片灰场,几个时辰后随潮而退,同时已经灌满了灰场中的一个个海潭。海潭  海潭是潮水自然涌入的储水池,似游泳池,大小、形状不一,布局合理,几户人家合用一个,取水十分方便。淋是装灰的一个直口、圆形大土窖,位于灰场两头偏高的地方。筑淋时,挖取纯黄泥反复捣烂,至一定粘度,粘在土窖周壁,拍实、刮平。淋有大有小,一般直径2米,深1米,可装灰25至30担左右,底部正中开一个与井相通的横洞,洞上盖着一排竹片、稻草和砻糖灰。筑成后可用多年。如有裂缝,修补即行。破损严重要重筑。井与淋配套,位于淋的旁边。它用陶缸或黄沙缸上下几节连接而成,上小下大。井壁开一个洞,用竹管与淋底的洞相通。盐板(盐盘) 盐板木质,大小不一,一般长6尺,宽3尺,里口高1寸左右。四角有炳,木缝用粘石灰抹紧,不渗卤。大户一般有20余块,甚至30余块,小户7、8块、10余块。10余块一叠,待晒盐时搬开使用。工具很多,因为带有咸质,平时都放置在专门的地方。板齿铁搭(出烂灰用),铁制,与农用铁搭相似,不同的是4 个齿成片状又并在一起。土埭(挑灰用),竹蔑制,与农用土埭相似,不同的是口较宽,土埭绳用细竹代替,所以又叫“硬土埭”。卤桶(挑卤、挑水用),木制,与生活用的水桶相似,不同的是桶身又粗又高,一担卤近200斤。料子(泼水用),木制,比农用粪勺偏小。弯斗(吊卤用),木质竹柄,与生活中的提水桶相似,不同的是两个耳朵很短,横档和竹柄都能转动,竹柄长5米左右。拉灰头(拉灰用),木质竹柄,下面是约0.3米-0.15米的木板,竹柄约1.5米。揿发(堆、拢灰用),木制,下面是约1.3米-0.30米横木板,上面装二根竖木条,竖条上装一根把手。木板两侧系一根拉绳。牵耙(抄灰、撒灰用),树制,似工地上的直口铁铲,不同的是面板平,柄短。拖刀(刮泥用),铁木制,铁片(刀)装在木架下方,长约0.6米,拖刀架是一个0.6米-1.5米的长方形木架。落灰头(疏理灰泥用),木质竹柄,形似农用4齿拉耙,不同的是齿多、又偏短。莲管(测卤用),竹管制,竹管长约12公分,下留节作底,上开口,留一小耳作柄,里装莲子4-7颗不等,用竹扦关住,耳上系一根麻绳,长5米左右。刮盐刀(刮盐用),铜质或铁质,铁(铜)片约0.3米-0.15米,片上装有近2米长的木柄或竹柄。铲刀(抄盐用),铜质或铁质,一般用饭铲刀代替。盐篮(箩)(装盐用),竹篾编,形同菜篮,不同的是篾密,漏卤不漏盐,量大用盐篮。卤缸(盛卤用),以油水缸为最佳,盐缸坚固耐用,一般备两口,一口盛鲜卤,一口盛苦卤(盐里滤出的盐卤),固定在置放盐板之处。

5、海潭

海潭是潮水自然涌入的储水池,似游泳池,大小、形状不一,布局合理,几户人家合用一个,取水十分方便。淋是装灰的一个直口、圆形大土窖,位于灰场两头偏高的地方。筑淋时,挖取纯黄泥反复捣烂,至一定粘度,粘在土窖周壁,拍实、刮平。淋有大有小,一般直径2米,深1米,可装灰25至30担左右,底部正中开一个与井相通的横洞,洞上盖着一排竹片、稻草和砻糖灰。筑成后可用多年。如有裂缝,修补即行。破损严重要重筑。井与淋配套,位于淋的旁边。它用陶缸或黄沙缸上下几节连接而成,上小下大。井壁开一个洞,用竹管与淋底的洞相通。盐板(盐盘) 盐板木质,大小不一,一般长6尺,宽3尺,里口高1寸左右。四角有炳,木缝用粘石灰抹紧,不渗卤。大户一般有20余块,甚至30余块,小户7、8块、10余块。10余块一叠,待晒盐时搬开使用。工具很多,因为带有咸质,平时都放置在专门的地方。板齿铁搭(出烂灰用),铁制,与农用铁搭相似,不同的是4 个齿成片状又并在一起。土埭(挑灰用),竹蔑制,与农用土埭相似,不同的是口较宽,土埭绳用细竹代替,所以又叫“硬土埭”。卤桶(挑卤、挑水用),木制,与生活用的水桶相似,不同的是桶身又粗又高,一担卤近200斤。料子(泼水用),木制,比农用粪勺偏小。弯斗(吊卤用),木质竹柄,与生活中的提水桶相似,不同的是两个耳朵很短,横档和竹柄都能转动,竹柄长5米左右。拉灰头(拉灰用),木质竹柄,下面是约0.3米-0.15米的木板,竹柄约1.5米。揿发(堆、拢灰用),木制,下面是约1.3米-0.30米横木板,上面装二根竖木条,竖条上装一根把手。木板两侧系一根拉绳。牵耙(抄灰、撒灰用),树制,似工地上的直口铁铲,不同的是面板平,柄短。拖刀(刮泥用),铁木制,铁片(刀)装在木架下方,长约0.6米,拖刀架是一个0.6米-1.5米的长方形木架。落灰头(疏理灰泥用),木质竹柄,形似农用4齿拉耙,不同的是齿多、又偏短。莲管(测卤用),竹管制,竹管长约12公分,下留节作底,上开口,留一小耳作柄,里装莲子4-7颗不等,用竹扦关住,耳上系一根麻绳,长5米左右。刮盐刀(刮盐用),铜质或铁质,铁(铜)片约0.3米-0.15米,片上装有近2米长的木柄或竹柄。铲刀(抄盐用),铜质或铁质,一般用饭铲刀代替。盐篮(箩)(装盐用),竹篾编,形同菜篮,不同的是篾密,漏卤不漏盐,量大用盐篮。卤缸(盛卤用),以油水缸为最佳,盐缸坚固耐用,一般备两口,一口盛鲜卤,一口盛苦卤(盐里滤出的盐卤),固定在置放盐板之处。

6、盐板

盐板(盐盘)木质,大小不一,一般长6尺,宽3尺,里口高1寸左右。四角有炳,木缝用粘石灰抹紧,不渗卤。大户一般有20余块,甚至30余块,小户7、8块、10余块。10余块一叠,待晒盐时搬开使用。

7、各种工具

工具很多,因为带有咸质,平时都放置在专门的地方。板齿铁搭(出烂灰用),铁制,与农用铁搭相似,不同的是4 个齿成片状又并在一起。

土埭(挑灰用),竹蔑制,与农用土埭相似,不同的是口较宽,土埭绳用细竹代替,所以又叫“硬土埭”。

卤桶(挑卤、挑水用),木制,与生活用的水桶相似,不同的是桶身又粗又高,一担卤近200斤。

料子(泼水用),木制,比农用粪勺偏小。弯斗(吊卤用),木质竹柄,与生活中的提水桶相似,不同的是两个耳朵很短,横档和竹柄都能转动,竹柄长5米左右。拉灰头(拉灰用),木质竹柄,下面是约0.3米-0.15米的木板,竹柄约1.5米。

揿发(堆、拢灰用),木制,下面是约1.3米-0.30米横木板,上面装二根竖木条,竖条上装一根把手。木板两侧系一根拉绳。

牵耙(抄灰、撒灰用),树制,似工地上的直口铁铲,不同的是面板平,柄短。拖刀(刮泥用),铁木制,铁片(刀)装在木架下方,长约0.6米,拖刀架是一个0.6米-1.5米的长方形木架。落灰头(疏理灰泥用),木质竹柄,形似农用4齿拉耙,不同的是齿多、又偏短。

莲管(测卤用),竹管制,竹管长约12公分,下留节作底,上开口,留一小耳作柄,里装莲子4-7颗不等,用竹扦关住,耳上系一根麻绳,长5米左右。刮盐刀(刮盐用),铜质或铁质,铁(铜)片约0.3米-0.15米,片上装有近2米长的木柄或竹柄。

铲刀(抄盐用),铜质或铁质,一般用饭铲刀代替。

盐篮(箩)(装盐用),竹篾编,形同菜篮,不同的是篾密,漏卤不漏盐,量大用盐篮。

卤缸(盛卤用),以油水缸为最佳,盐缸坚固耐用,一般备两口,一口盛鲜卤,一口盛苦卤(盐里滤出的盐卤),固定在置放盐板之处。



和有朋约的差友去泉港玩的时候了解到的。

明嘉靖年间,民间制盐由煎制改为日晒。

海盐生产,一般采用日晒法,也叫“摊晒法”。从把水库里的海水放出来,到日晒、风力蒸发析出盐巴,需要经过八道工序。

碰到好的天气,卤水放下来,之后海水再放进来,蒸发池还会再蒸发,蒸发后再放海水进来,再生盐,然后再搅拌、再扒收,再堆成盐坨。



整个海盐平滩晒法共分七步。
第一步:纳潮
如果天气好,盐民们凌晨三四点就要出工,将早潮的海水引进盐田。
海水中的盐含量,也就是俗称的海水浓度,有个专有名词——波美度。海水引入盐田,进到第一个盐池时,浓度在3波美度左右,也就是说,池中每一百公斤的海水能晒3公斤左右的海盐。
第二步:制卤
海水在第1个盐池中蒸发一天,第二天引入第2个盐池继续蒸发,第三天再引入到第3个盐池,依次类推;等到第9天,海水进入第9个盐池时,蒸发后的海水浓度达到20波美度左右,这个过程叫做制卤。
第三步:结晶
卤水结晶会在第10个盐池里发生,与前9个盐池不同,第10个盐池底部铺着一层黑色盐膜,这层塑料膜起吸热功能,既利于卤水结晶也有利保持盐的清洁。这时卤水浓度在24波美度,达到了出盐的标准。盐民会每隔半小时用绳子搅动卤水,这叫“■卤打花”,目的是让新鲜卤水和老卤混在一起,这可以让盐的结晶体更加均匀细腻。
第四步:三雨作业
气温高、蒸发量大的夏天,是浙江盐区最适合晒盐的季节。但这个季节常常刮台风,海边天气多变,盐池又都是露天的,一旦下雨,盐池内的卤水变淡,制卤工作就功亏一篑了,这时就需要三雨作业——即赶在雨前,把卤水引入有覆盖物的池中;下雨时检查盐池,确保盐池内的淡水顺利流出;雨后再把卤水引入盐池,继续制卤。
第五步:异常天气处理
晒盐是靠天吃饭,要时刻关心天气预报,极端天气发生前三天就要做好防范——关掉电源,引灌卤水;台风来时要盖好结晶池和已经堆积的盐坨,加固压实。
第六步:整滩
盐滩经过长时间海水浸泡,底部泥土会出现松软和空隙,这时需要进行整滩;整滩机跟压路机相似,把盐池的泥土压硬,能提高盐产量;整滩一年两次,一次在产盐淡季冬季,一次在旺季夏季之前的4月。
第七步:收盐归坨
当卤水进入最后一个盐池时,就出现白色的盐,等盐在结晶池达到一定的厚度,就可以收盐了。从海水引进到结晶出盐,海盐晒制周期在12天左右,一个盐池可以产盐6吨,新桥盐场一年的产盐量在7500吨左右。它们一部分被多次粉碎、洗涤、筛选、烘干,送上餐桌;一部分被当成工业用盐,用来生产纯碱、烧碱等化工产品。

浙江省象山县申报的“海盐晒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讲述的就是象山千百年形成的独特海盐制作技术。

海盐的生产区域,之所以能数百年保持基本不变,最重要的原因是:海水中的盐度比较恒定、海水主要成分的相对比例几乎一致。

在唐代《新唐书·地理志》等正史中就有了象山产盐的历史记载;元人称制盐为“熬波”;元代以后,逐渐采用刮泥淋卤和泼灰制卤法;清嘉庆开始,从舟山引进板晒法结晶;清末又引进缸坦晒法结晶,成为盐业生产工艺上的一大变革;上世纪60年代后,试验成功平滩晒法,产量大增,象山成为浙江的三大产盐县之一。
海盐并不是把海水晒干这么简单
象山海盐的平滩晒法,直白地说,就是把海水引进大片滩涂,利用日光和风力蒸发,晒制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纯手工生产,自然天成。
晒干就行,这看似简单,但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天文、海洋、自然科技知识和历史价值。

整个海盐平滩晒法共分七步。
第一步:纳潮
如果天气好,盐民们凌晨三四点就要出工,将早潮的海水引进盐田。
海水中的盐含量,也就是俗称的海水浓度,有个专有名词——波美度。海水引入盐田,进到第一个盐池时,浓度在3波美度左右,也就是说,池中每一百公斤的海水能晒3公斤左右的海盐。
第二步:制卤
海水在第1个盐池中蒸发一天,第二天引入第2个盐池继续蒸发,第三天再引入到第3个盐池,依次类推;等到第9天,海水进入第9个盐池时,蒸发后的海水浓度达到20波美度左右,这个过程叫做制卤。
第三步:结晶
卤水结晶会在第10个盐池里发生,与前9个盐池不同,第10个盐池底部铺着一层黑色盐膜,这层塑料膜起吸热功能,既利于卤水结晶也有利保持盐的清洁。这时卤水浓度在24波美度,达到了出盐的标准。盐民会每隔半小时用绳子搅动卤水,这叫“卤打花”,目的是让新鲜卤水和老卤混在一起,这可以让盐的结晶体更加均匀细腻。
第四步:三雨作业
气温高、蒸发量大的夏天,是浙江盐区最适合晒盐的季节。但这个季节常常刮台风,海边天气多变,盐池又都是露天的,一旦下雨,盐池内的卤水变淡,制卤工作就功亏一篑了,这时就需要三雨作业——即赶在雨前,把卤水引入有覆盖物的池中;下雨时检查盐池,确保盐池内的淡水顺利流出;雨后再把卤水引入盐池,继续制卤。
第五步:异常天气处理
晒盐是靠天吃饭,要时刻关心天气预报,极端天气发生前三天就要做好防范——关掉电源,引灌卤水;台风来时要盖好结晶池和已经堆积的盐坨,加固压实。
第六步:整滩
盐滩经过长时间海水浸泡,底部泥土会出现松软和空隙,这时需要进行整滩;整滩机跟压路机相似,把盐池的泥土压硬,能提高盐产量;整滩一年两次,一次在产盐淡季冬季,一次在旺季夏季之前的4月。
第七步:收盐归坨
当卤水进入最后一个盐池时,就出现白色的盐,等盐在结晶池达到一定的厚度,就可以收盐了。从海水引进到结晶出盐,海盐晒制周期在12天左右,一个盐池可以产盐6吨,新桥盐场一年的产盐量在7500吨左右。它们一部分被多次粉碎、洗涤、筛选、烘干,送上餐桌;一部分被当成工业用盐,用来生产纯碱、烧碱等化工产品。

我国晒海盐法有哪些具体步骤?~

海盐的晒制法在我国出现相当晚,元代时才兴起于福建,大概是借鉴了解州晒制池盐的经验。大约至明代中叶已有更多地区改煎为晒了。但其时多数的晒海盐法还不过是以天日曝晒代替煎炼,而仍未摆脱预制卤水的工序。
大约在明代中期的正德、嘉靖之际,在河北沧州兴建了长芦盐场,出现了与现代海盐晒制法基本相似的、完全的晒盐法。此后该盐场获得了迅速发展,并很快成为我国海盐生产的中心和典范。
明代后期海滩晒盐的具体步骤大致是:在海滨预先掘好潮沟,以待海水漫入。在沟旁两侧建造由高至低的7层或9层的晒池。
每当涨潮时海水灌满沟渠,退潮后将沟中海水舀或车入最高一层晒池,注满曝晒,经适当浓缩后,则放入次一层晒池。如此逐层放至最低池。在此过程中一般沿用上述石莲子等估测卤水浓度。及至已成浓卤,便趁晴曝晒,于是得到粒盐。
这种方法至清代初年,由天主教士又传来了意大利西西里岛人所创造的所谓“天日风力晒盐法”的经验,得到康熙帝的赞赏和奖励,于是在辽东、长芦推广。
其后沿海各处盐场便相继引进、融合此法。从此晒海盐法就逐步完全取代“煎煮海卤”的方法了。

以前去海边看过`
就是先做很多很大的池子 那就晒盐池
然后把海水放进来~
就这样晒 等出来盐了再堆积起来~
一般要晒个 半个月吧~
我们吃的精盐都是后来精致的~
不过这种海盐也是可以吃的`
望采纳

#13491211796# 海水晒盐是怎么回事? - ******
#官治# 在面积比较广阔的海滩上,人们挖出一块块大的池地,海水被拦截在一方方盐池里,经过长时间的日照,太阳把海水晒干,海水中溶解的氯化钠就结晶出来.

#13491211796# 盐到底是怎样出来的 ******
#官治# 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每人每天需要6~10克盐才能保持人体心脏的正常活动、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及体内酸碱的平衡,同时盐是咸味的载体,是调味品中用得最多的,号称“百味之祖(王)”.放盐不仅增加菜肴的滋味,还能...

#13491211796# 海盐是怎样来 - ******
#官治# 海水→晒干→粗盐→溶解→过滤→蒸发→细盐

#13491211796# 直接把海水晒成盐 - ******
#官治# 不能! 因为海水是一个混合物,含有各种盐. 经过海水晒盐后,得到的仅仅是粗盐,还需要进一步提纯加工,才可以!【俊狼猎英】团队为您解答

#13491211796# 海是怎么样做盐的啊 ? ******
#官治# 把海水放在太阳底下晒,就会变成盐了

#13491211796# 盐是怎么形成的? - ******
#官治# 在中国,加工生产的盐主要是海盐、井矿盐、湖盐. (1)海盐 ①海盐的成因 浩瀚的海洋覆盖了地球70%的表面积,海洋中的海水,占地球水域总重的97%.海水中几乎含有地球上已经发现的所有元素,但含量大于lmg/L的元素不过15种,它们...

#13491211796# 古人怎么制盐﹖ - ******
#官治# 人类最早是采集自然界存在的卤水和盐,包括地表天然卤水和岩盐及海滨洼地自然结晶的盐,供给食用.中国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刮取海滨咸土,淋卤煎盐.有天然卤水的地区,曾采用“先烧炭,以盐井水泼之,刮取盐”的生产方法. 战国...

#13491211796# 盐是怎么造的? - ******
#官治# 海水里含有丰富的氯化钠,那就是盐的主要成份.人们把海水抽出来,在太阳底下晒,等水分慢慢蒸发完后,就会留下白花花的一片,那就是盐.人们把这些盐收集起来,经过加工,我们就可以食用了.

#13491211796# 盐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
#官治# 你好!是这样的:盐从何而来 盐是地壳中普遍存在的物质,由于易溶于水,因此常被雨水带进河川再流入大海.据统计,每年从陆地流入海洋的盐大约有1.1亿吨,而全球海洋所含盐分约4500亿吨以上. 依照自然存在的状况,盐又可分为海盐、...

  • 金斗盐场晒盐产量最大的季节
  • 答:金斗盐场晒盐产量最大的季节是春秋季节。南方盐场集中分布在背风坡和背风海湾处。我国海盐生产的旺季多集中在春秋季节原因:春秋季节我国降水少,蒸发旺盛,并且春秋季多风,可以加速蒸发,利于海盐晒制。金斗盐场晒盐产量最大的季节是春秋季节。晒盐就是将海水晒成盐的过程。晒盐时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

  • 盐是怎么来的?
  • 答:我国的海盐一般是通过开辟盐田后日晒来的。我国的海盐生产,一般采用日晒法,也叫“滩晒法”,就是利用滨海滩涂,筑坝开辟盐田,通过纳潮扬水,吸引海水灌池,经过日照蒸发变成卤水,当卤水浓度蒸发达到波美25度时,析出氯化钠,即为原盐。日晒法生产原盐,具有节约能源,成本较低的优点,但是受地理及气候...

  • 海盐的生产方式是什么?
  • 答:海盐是以海水为原料制成的盐。海水通过纳潮进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浓缩制成饱和卤水,在结晶池中继续蒸发结晶,再经过人工或机械收盐,堆坨完成生产。海盐氯化钠含量低,含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不添加任何抗结剂。海盐的生产方式 我国的海盐一般采取日晒法,也称“滩晒法”,就是海水通过纳潮进入蒸发...

  • 海绵盐是什么
  • 答:海绵盐是盐质地是海绵。海盐是以海面为原料制成的盐,国海盐一般采用日晒法,又称滩晒法,即海面根据潮湿进入蒸发池,从日晒中提取挥发性水分制成饱和卤汁,继续在结晶池中蒸发结晶。海绵,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够用于清洁物品。

  • 青海的盐湖怎么制盐?晾晒吗?
  • 答:冷冻法制盐,是地处高纬度国家采用的一种生产海盐的技术,像俄罗斯、瑞典等国家,多用此法制盐。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当海水冷却到海水冰点(-1.8℃)时海水就结冰。海水结成的冰里很少有盐,基本上是纯水。去掉水分,就等于晒盐法中的水分蒸发,剩下浓缩了的卤水就可以制盐了。电渗析法是随着海水淡化工业...

  • 海盐的生产过程
  • 答:晒盐前,要先把水中的沙砾、贝壳及其他沉淀物去除干净。用一层或多层干酪包布将水过滤干净,为了卫生起见,可以进行多次过滤,不会减少盐的含量。3、蒸发 海水蒸干后,剩下的就是海盐。晒盐通常需要好几天,甚至是好几周。蒸发完成之后,收集起来即可。盐的种类介绍:1、海盐 海盐就是经过海水晒晾晒...

  • 日晒盐和海盐有什么区别
  • 答:原料和工艺不同。1、性质不同:日晒盐和海盐的原料不同,日晒盐是以海水或地下卤水为原料制成的盐,海盐是以海水为原料制成的盐。2、工艺不同:日晒盐是通过纳潮进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浓缩制成饱和卤水,在结晶池中继续蒸发结晶,再经过人工或机械收盐,堆坨完成生产。海盐是通过海水蒸发结晶制成的...

  • 从海水中晒制食盐是什么变化
  • 答:是物理变化,并没有改变物体的性质,只是把盐从海水中提存出来了。海水晒盐将海水中的水分蒸发,得到海盐。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传统方法为“盐田法”。海水晒盐的加强蒸发方法与液体蒸发技术有关。以往的海水蒸发晒盐,均采用平面蒸发的方法,盐水与流动着的水汽未饱和的空气的接触面积限于盐田的平面面积,而...

  • 晒盐的卤水是哪里来的
  • 答:晒盐的卤水是海水来的。海水晒盐提取食盐晶体后留下的母液叫卤水,卤水中除含NaCI外,还含有MgCl、MgSO等物质。晒盐是一门古老的技艺,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密切相关。晒盐技艺(海盐晒制技艺)以海水为基本原料,利用海边滩涂及其咸泥(或人工制作掺杂的灰土),结合日光和风力蒸发,通过淋、泼等...

  • 食用盐是怎么提炼的?
  • 答:氯化钠沉淀湖底,不需经过加工即可直接捞取。如柴达木盆地的盐湖,历经数千万年变化;形成了干湖,其盐露于表面。各地目前以采盐机或采盐船进行生产,它的工艺流程大致是:剥离覆盖物——采盐——管道输送(或汽车输送)——洗涤、脱水一皮带机输送一成品盐人坨。至于滩晒法与海盐生产工艺相类似。

    为传递更多家电数码信息,若有事情请联系
    数码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