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五蠹》是韩非子的第几章

目录 ●初见秦第一 ●存韩第二 ●难言第三 ●爱臣第四 ●主道第五 ●有度第六 ●二柄第七 ●扬榷第八 ●八奸第九 ●十过第十 ●孤愤第十一 ●说难第十二 ●和氏第十三 ●奸劫弑臣第十四 ●亡徵第十五 ●三守第十六 ●备内第十七 ●南面第十八 ●饰邪第十九 ●解老第二十 ●喻老第二十一 ●说林上第二十二 ●说林下第二十三 ●观行第二十四 ●安危第二十五 ●守道第二十六 ●用人第二十七 ●功名第二十八 ●大体第二十九 ●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 ●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 ●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 ●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 ●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 ●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

韩非子哪几章讲法,哪几章讲术,哪几章讲势~

  《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主要反映在《难势》、《难三》、《定法》、《扬权》、《有度》等篇中。在韩非看来,商鞅治秦只讲"法",不讲"术";申不害只讲"术",不擅"法";慎到片面强调"势",这都是不全面的,"皆未尽善也"。只有把"法"、"术"、"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切实可行的。他说:"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定法》)"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难势》)在"法"、"术"、"势"三者之间,"法"是根本,"势"是基本前提,"术"是执行"法"的必要方法。他列举"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说明"势"的重要,又列举"弃隐栝之法,去度量之数,使奚仲为车,不能成一轮","无庆赏之功,刑罚之威,释势委法,尧舜不能治三家"作例子,说明"法"的重要,"法"、"术"、"势"三者缺一不可,相辅为用。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解老》、《喻老》两篇中。

  韩非借解释道家《老子》一书,对《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道",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赋予了客观物质性的内容。他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解老》)在这里,韩非又第一次提出了"理"的概念范畴。"理者,成物之文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之为物之制,万物各异理。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故不得不化。"

  "凡理者,方圆、短长、粗靡、坚脆之分也。故理定而后物可得道也。故定理有存亡,有死生,有盛衰。"这就是说,"道"是万物的总规律,"理"是区别各种事物的特殊规律。

  "道"是"理"的依据,"理"是"道"的体现。各种事物所以客观存在,都是由它的特殊规律即"理"决定的,而各种事物的特殊规律即"理"又必然受总规律即"道"的支配。各种特殊规律即"理"的总和,就构成了总规律的"道"。

  韩非对《老子》的"德"也作了唯物主义的改造。他说:

  "德者,内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

  神不淫于外则身全,身全之谓德。德者,得身也。"德是事物内在的本质,事物内在的本质决定了事物的性质。所以韩非又说:"身以积精为德,家以资财为德,乡国天下皆以民为德。"

  (《解老》)在"道"和"德"的关系问题上,韩非主张"德"是"道"的功效。他说:"道有积而德有功,德者道之功。"(同上)道是根本的,德是道的功效,两者不能割裂。韩非对道和德的解释,涉及到了一般和特殊这对哲学范畴,它标志着人们的抽象思维水平又有了飞跃,对客观规律性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原文】尧之王天下也,茅茨1不翦2,采3椽4不斫;粝粢5之食, 藿6之羹;冬日麂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7臿8以为民先,股无肢,胫不生毛,虽臣9虏10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古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夫山居而谷汲者,腊11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12而决窦13。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争士橐14,非下也,权重也。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罚薄不为慈,许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注释】1.茨:《诗·小雅·甫田》:“曾孙之稼,如茨如梁。”《诗·小雅·瞻彼洛矣》:“君子至止,禄福如茨。”《庄子·让王》:“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荀子·礼论》:“抗折,其貌以象槾茨、番阏也。”《说文》:“茨,以茅苇盖屋。”这里用为茅草盖的屋顶之意。2.翦:同“剪”。《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诗·鲁颂·閟宫》:“实始翦商。”《礼记·文王世子》:“不翦其类也。”这里用为剪割之意。3.采:《史记·秦始皇本纪》:“采上古帝位号,曰皇帝。”《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这里用为采集、搜集之意。4.椽:(chuán传)《左传·桓公十四年》:“以大宫之椽归,为卢门之椽。”《说文》:“椽,榱也。”这里用为承屋瓦的圆木之意。5.粝:(lì丽)《韩非子·五橐》:“粝粢之食。”这里用为粗粮、糙米之意。粢粝:指粗劣的饭食。6.藿:(huò或)《诗·小雅·白驹》:“食我场藿。”《庄子·庚桑楚》:“奔蝉不能化藿蠋。”《仪礼·公食大夫礼记》:“牛藿。”《韩非子·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必旄、象、豹胎。”《广雅·释草》:“豆角谓之荚,其叶谓之藿。”这里用为豆叶之意。7.耒:(lei垒)《礼记·月令》:“天子亲载耒耜。”《庄子·胠箧》:“耒耨之所刺。”《孟子·滕文公上》:“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说文》:“耒,手耕曲木也。”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8.臿:(chā插)《韩非子·五蠹》:“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这里用为铁锹之意。9.臣:《易·遁·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书·费誓》:“臣妾逋逃。”孔传:“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论语·子罕》:“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礼记·少仪》:“臣则左之。”郑玄注:“臣,谓囚俘。”《广韵·真韵》:“臣,男子贱称。”《说文·臣部》:“臣,牵也。”杨树达《臣牵解》:“臣之所以受义于牵者,盖臣本俘虏之称……因俘人数不一,引之者必以绳索牵之,名其事则曰牵,名其所牵之人则曰臣矣。”《中国古代思想史》第一章:“家内奴隶分‘臣’、‘仆’、‘奚’、‘奴’、‘妾’等。”这里用指为男性奴隶之意。10.虏:《荀子·儒效》:“亿然若终身之虏。”《韩非子·显学》:“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这里用为奴仆之意。11.腊:祭名。年终祭祀。古代阴历十二月的一种祭祀。冬至后第三个戌日祭祀众神。《左传·僖公五年》:“虞不腊矣。”《礼记·月令》:“腊先祖五祀。”《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非社腊之时也,奚自杀牛而祠社?”《说文》:“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蔡邕《独断》:“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曰腊。”12.庸:《管子·入国》:“庸人訾厉。”《淮南子·缪称》:“取庸而强饭之。”这里用为雇用之意。13.窦:(dòu斗)《周礼·春官·大宗伯》:“不见四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彘逸出于窦中。马退而却。”这里用为水沟、阴沟之意。14.橐:通“托”。《韩非子·五蠹》:“重争士橐。”这里用为依附之意。【译文】尧统治天下的时候,茅草盖的屋顶也不加修剪,采集来的椽木也不砍削;吃的是粗糙的饭食,野菜豆叶的羹汁;冬天穿小鹿皮衣,夏天穿葛布的衣衫,虽然现在看门人的衣物给养,也不会比这更少了。大禹统治天下的时候,亲自拿着木锹铲把自己作为民众的带头人,累得大腿上没有肥肉,小腿上不长汗毛,虽然是奴隶们的劳动,也不至于这样苦。根据这种情况来说,古代谦让位天子之位的事,是去掉看门人的给养,而脱离了奴隶般的劳役,所以把天子位传给别人并不值得称赞。如今的县令,一旦自己死了,他的子孙接连几代都享受出门乘车的特殊待遇,所以人们才看重这个官职。因此人们对于辞让职位这件事,可以轻易辞去古代的天子,却难以舍弃如今的县令,这是因为待遇上的微薄与优厚不一样。那在山上居住而从山谷中取水的人们,每逢腊祭就把水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在洼地居住而被水涝害苦的人们,却要雇佣劳力来开沟排水。所以在荒年的春天,就是幼小的弟弟也不给他饭吃;在丰年的秋天,即使是关系疏远的过客也要请他吃饭。这并不是要疏远自己的骨肉之亲而偏爱过路的客人,而是因为粮食的多少不一样。因此古代人看轻钱财,并不是心地仁慈,而是财物多多;如今的人争夺财物,并不是因为卑鄙无耻,而是因为财物很少。轻易地辞去天子,并不是因为品德高尚,而是因为天子的权势很小;如今争着当官或依附权势,并不是因为身处下位,而是因为权势重要。所以圣人计议社会财富的多才、考查权势的厚薄来为政。所以处罚轻微并不是因为仁慈,惩办严厉也不是因为残暴,而是适应社会习俗来办事而已。所以政事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政治就应该适应变化的社会。【简析】古时贫穷、势轻,所以人们才谦让权位,韩非的这个论断明显也错了。韩非的老师荀子就谈过等级差别问题,认为古代天子的享受是应该的。事实也是这样,不论石器时代、狩猎时代,当时的族长、头人、酋长等都是比一般普通人富裕得多。拥有富裕而轻易谦让,古今都是一样不容易的,因此这不关贫穷、势轻的问题,而是人们的价值观念的问题。

#15619033729# 韩非子·五蠹 - ******
#莘迹# 1.者是代词,就是什么什么的人 2.走 在文言文中是跑的意思 3.冀 想要 希望的意思 4.兔子是不可能再得到了,而他也遭到了宋国的人耻笑 5.守株待兔 6.告诉我们不要总想着天上掉馅饼

#15619033729# 刻在字典上查是第几页 - ******
#莘迹# 刻 拼音: kè , 笔划: 8 部首: 刂 五笔: yntj基本解释:刻 k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刻. 时间: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缓. 形容程度极深:深刻.刻意.刻骨(感受深切入骨).刻苦.笔画数:8; 部首:刂;

#15619033729# 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的意思? - ******
#莘迹# 所以,大的饥荒年春荒之时,即便是自己的幼年小弟,(自己)也不会把东西让给他吃;在大的丰收年的秋天,(粮食充足,)即便是交往不多的客人(来了),也一定会拿食物来招待他的.

#15619033729# 公民的概念是啥 ******
#莘迹# 指古代为公之民.《韩非子·五蠹》:“是以公民少而私人众矣.” 陈奇猷 集释:“为公之民少,为私之人众.” 2. 谓君主之民,公家之民. 汉刘向 《列女传·齐伤槐女》:“﹝ 婧 ﹞对曰:'妾父 衍 ,幸得充城郭为公民.'” 3. 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依据宪法或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老舍 《四世同堂》一:“他是个安分守己的公民,只求消消停停的过着不至于愁吃愁穿的日子.” 沙汀 《代理县长》:“他张望了一会,这才发现出一个真正在守卫着的公民.” 4. 谓公共土地上的居民.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三章:“凡未辟之岛皆为公地,居者即为公民.”

#15619033729# 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的著作是什么 - ******
#莘迹# “自相矛盾”,语出《韩非子·难一》;“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子·难一》)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出自《韩非子·五蠹》

#15619033729# 大家啊知道韩非子?知道的赶快告诉我了啦~~~急死了啦!!!! - ******
#莘迹#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

#15619033729# 翼复得兔的复什么意思 ******
#莘迹# 翼复得兔的复意思是再次.翼复得兔的意思是希望再得到兔子,冀就是希望、期望的意思,出自战国《韩非子·五蠹》,原文为“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五蠹》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说理文进一步发展的作品,可以反映出韩非文章的一般特点,作者举出了大量的事实,于对比中指出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论据充分,词锋锐利,推理事实切中肯綮.

#15619033729# 守株待兔选自韩非子五蠹读什么音? - ******
#莘迹# 蠹,读dù,是形声字,本意指蛀蚀器物的虫子.引申比喻祸害国民的人和事.《韩非子·五蠹》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 在韩非子所著的《韩非子·五蠹篇》中,韩非子提到了五种威胁到君王法治的人士.所谓“五...

  • 《韩非子·五蠹》是韩非子的第几章
  • 答:●喻老第二十一 ●说林上第二十二 ●说林下第二十三 ●观行第二十四 ●安危第二十五 ●守道第二十六 ●用人第二十七 ●功名第二十八 ●大体第二十九 ●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 ●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 ●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 ●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 ●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 ●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 ...

  • 韩非子一共多少章
  • 答:制分第五十五

  • 《韩非子》一书共计多少卷多少篇?
  • 答:一共二十卷,55篇 第一卷 第一篇初见秦 第二篇存韩 第三篇难言 第四篇爱臣 第五篇主道 第二卷 第六篇有度第七篇二柄第八篇扬权第九篇八奸 第三卷 第十篇十过 第四卷 第十一篇孤愤第十二篇说难第十三篇和氏第十四篇奸劫弑臣 第五卷 第十五篇亡征第十六篇三守第十七篇备内第十八篇南...

  • 韩非子哪几章讲法,哪几章讲术,哪几章讲势
  • 答:《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主要反映在《难势》、《难三》、《定法》、《扬权》、《有度》等篇中。在韩非看来,商鞅治秦只讲"法",不讲"术";申不害只讲"术",不擅"法";慎到片面强调"势",这都是不全面的,"皆未尽善也"。只有把"法"、"术"、"势"...

  • 韩非子的著作有哪些
  • 答:3、1韩非子的著作代表是韩非子2韩非子是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4、激愤之余,韩非奋笔疾书,写下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文章韩非的著作韩子,亦称韩非子现存韩非子一书...

  •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四十二章 势不两立
  • 答: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四十二章 势不两立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上一章韩非子告诉我们何为匹夫之美,从俗理守旧礼是匹夫之行,修行义习文学是匹夫是计,在君子“兼礼”的政策下,行义者君信受事,文学者明师显荣,这就是匹夫之美。做官显荣,世人的希望,在韩非子时代以农耕为主,社会财富...

  • 事在文言文的解释
  • 答:) 第一、本义:官职。 事,职也。——《说文》 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韩非子·五蠹》 第二、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事,勤也。 ——《尔雅》 为政事庸力行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注:“在君为政,在臣为事。” 事蚤济也。 ——《礼记·乐记》 事至佚而功。——《荀子·王霸...

  • 《韩非子》资料谁知道?
  • 答:《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又名《韩子》。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韩国贵族出身,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看到韩国国力日益削弱,韩非几次劝谏韩王,但韩王听不进去。在韩非在世的时候,他写的这本书的名声就很大了,当时还是秦王的秦始皇读到了其中的《孤愤》、《五蠹》等篇章,非常喜...

  •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六十一章 治强
  • 答: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六十一章 治强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解释了国破主亡的真实原因,不是合纵连横策略本身的危害,而是君主对策略执行中采取“不明公私之利,不察当否之言”的思想。策略本身是中性的,有利有弊,君臣就是要详细分析策略的利弊与得失,作出最为有利国家...

  • 韩非子五蠹原文及注释
  • 答:1、韩非子·五蠹:这是韩非子的著作《五蠹》中的一段话。五蠹是指危害国家的五种蛀虫,即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和商工之民。韩非子在文中批评了这五种人对于国家的不良影响,并主张加以消灭。2、有圣人作:指出现了有智慧的人。3、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用树木搭建巢穴以避免禽兽的侵害。...

    为传递更多家电数码信息,若有事情请联系
    数码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