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怀13830638261
文言文中如,“心之所向”中“之”的意思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怎么理解, -
******3218姓吉[答案] 可以理解为,句子独立就是完整的句子,是不是可以用句号,而用了助词,方便接下一局子.其实现在的“的”有时候也可以... 意思上不完整,如果不依赖一定的上下文,就不能独立存在.”细分起来,有两种情况: 第一, 在一个分句的主语谓语之间...
@连怀13830638261
古文之是什么意思 -
******3218姓吉 古代的文章
@连怀13830638261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有哪些
******3218姓吉 ①<动>到……去. ②<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 ③<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 ④<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 ⑤<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 ⑥<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 ⑦<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 ⑧<助>定语后置的标志. ⑨<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 ⑩<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 ⑾<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 ⑿<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
@连怀13830638261
在学奕这篇文言文中的6个之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
******3218姓吉 1.通国之善弈者也 (助词,的) 2.惟弈秋之为听 (助词,的) 3.一人虽听之 (代词,弈秋的教导) 4.思援弓缴而射之 (代词,鸿鹄) 5.虽与之具学 (代词,指认真听课的另外一个学生) 6.弗若之矣 (代词,指认真听课的另外一个学生)
@连怀13830638261
文言文中有没有之表示“他的”的例子? -
******3218姓吉 之没有“他的”这个义项,文言文中用“其”表示“他的”,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连怀13830638261
文言文“学弈”中之字的意思 -
******3218姓吉 文中有6个之.你说的是哪一个啊? 通国之善弈者也:的(结构助词) 惟弈秋之为听:代词 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诲 思援弓缴而射之:天鹅 虽与之俱学:同伴 弗若之矣:同伴
@连怀13830638261
“之”字的本源意义 -
******3218姓吉 【之】;在(甲骨文),(篆书)字形上面是脚,下面一横表示地面.意思是离开原地前进,走到某地.均为【会意】.(楷书)作之.【本义】;往,到......去; 君将何之?【假借】①代词;,代替人或物 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总之 ②相当于“在这”或“以”; 之前|之后.③相当于“的” ;无价之宝|五分之二|光荣之家
@连怀13830638261
在文言文中思源弓缴而射之的之的意思 -
******3218姓吉 您说的这一句话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之:人称代词,它,指代鸿鹄(即大雁).【原文】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
@连怀13830638261
在文言文中,如何分辨放在句末的“之”字是代词还是语气助词? -
******3218姓吉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连怀13830638261
“之”“以”“而”等字在文言文中不同句式的意思 -
******3218姓吉 以 一、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如: 1.屠惧,投以骨//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