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如何吃盐?

沿海的古代人,煮海水为盐。内陆的古代人,引盐湖之水入田,水分渗下,地面结盐。在山西解州,就有盐湖,周围一百多平方公里,也叫盐池,出产的盐叫池盐,也叫解盐。

初期盐的制作,直接安炉灶架铁锅燃火煮。这种原始的煮盐费工时,耗燃料,产量少,盐价贵。于是,从盐一诞生起,王室就立有盐法。在周朝时,掌盐政之官叫“盐人”。《周礼·天官·盐人》记述盐人掌管盐政,管理各种用盐的事务。

祭祀要用苦盐、散盐,待客要用形盐,大王的膳馐要用饴盐。汉武帝始设立盐法,实行官盐专卖,禁止私产私营。《史记·平准书》中记载,当时谁敢私自制盐,就施以把左脚趾割掉的刑罚。晋代时,私煮盐者百姓判四年刑,官吏判两年。立盐法后,市民食盐是有规定的。



扩展资料

古代吃盐数量:

1、唐代

唐代后期朝臣奏折对百姓吃盐量的描述是:“通计一家五口三日食盐一斤。”唐代1斤大约折合今天680克,人日均45克。

2、元代

《元史》有记载:“两浙、江东凡一千九百六万余口,每日食盐四钱一分八厘。”折合人日均14克。

3、明代

《明史》也有记载:“大口岁食盐十二斤,小口半之。”明代1斤大约600克,按一对夫妇三个孩子的5口之家计算,折合人日均14克。

4、清代

清代、民国,“一人一年十斤盐”的说法很普遍,斤仍是大约600克,折合人日均16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人吃盐知多少?



晒太阳的 当时都有盐铁户部专人专管
把盐晒好后分配给朝廷官员 其次是老百姓
当时的盐都是盐巴 一块块的 吃的是后要现凿比较麻烦 也比较苦涩
至于海水中的镁 溴等成分别说古人不知道了 现在也有很多人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他们用得都是粗盐 及时提纯也是纯度极低的

人类最早何时开始食用盐,迄今尚无史籍记载或考古资料可以确切说明。但是,可以想见,如同火的使用一样,盐的发现和食用,同样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岁月。当古代先民处于“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③a〕的蒙昧时代,尚不知何为咸味,亦不知盐为何物。后世人们在祭祀用的肉汤中不加盐,即所谓“大羹不致”〔④a〕,以表示对古礼的遵循。司马迁在《史记·乐书》中对这种古礼也作了记载:“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典籍的这些记载,都可视为古代先民原本不知盐、不识盐的佐证。因而可以推论,古代先民确实曾经历过一个不知食用盐的漫长的历史时期。

人类饮食文化正是从品尝万物开始的,大自然赐与人类的万物中,哪些能食用,哪些不能食用,都是通过人的亲口品尝的积累,才获得食用经验的。中国古代神话就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想这不会是古人毫无根据的编造。正是古代先民无数次地大胆品尝,才构筑起了人类饮食文化进步的阶梯。古代先民经过无数次随机性地品尝海水、咸湖水、盐岩、盐土等,尝到了咸味的香美,并将自然生成的盐添加到食物中去,发现有些食物带有咸味比本味要香,经过尝试以后,就逐渐用盐作调味品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仅仅依靠大自然的恩赐所得到的自然生成的盐,开始摸索从海水、盐湖水、盐岩、盐土中制取。地球上盐的储量最多的是海水。中国关于食盐制作的最早的记载是关于海盐制作的记载。古籍记载,炎帝(一说即神农氏)时的诸侯宿沙氏首创用海水煮制海盐,即所谓“宿沙作煮盐”〔①b〕。历史上是否真有宿沙氏其人,尚不可断定,但可以说,这位诸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海水煮盐智慧的化身。实际上,用海水煮盐,也不可能是宿沙氏一人之所为,而是生活在海边的古代先民经过长期摸索和实践创造了海盐制作工艺。在当前尚无更新的考古发现和典籍可资证明的情况下,“宿沙作煮盐”可视为中国海盐业的开端,宿沙氏是中国海盐业的创始人。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盐的成因也早有探索,并有先识之见,认为盐的生成与水气有很大关系:“水曰润下,润下作咸”〔②b〕。这是对湖盐生成长期观察得出的结论。湖盐又称“池盐”,内陆的盐湖(池),由于受干燥气候影响,能够自然生成结晶体状的盐。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最古老的河东盐池(亦称“解池”,今山西省运城县南、中条山北麓一带),就是借助风和太阳的蒸发作用,自然生成食盐,历史上称为“解盐”、“潞盐”或“河东盐”。关于“解池”的最早记载见之于《山海经·北山经》,其中有“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句。据晋人郭璞释云:盐贩之泽,“即盐池也”。〔③b〕现在我国青海省境内的察尔汗盐湖、茶卡盐湖即盛产这种池盐,其中察尔汗盐湖面积达160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盐湖。池盐具有自然结晶的特点,晋人王廙著《洛都赋》云:“河东盐池,玉洁冰鲜,不劳煮沃,成之自然”。就是说池盐不需煮制,自然可成。“解池”地处黄河流域,由此可以想见,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古代先民,会很早就接触到这种天然池盐。

煎,炸,炒,焖,炖,烤,等等。。。
另外可以当药,盐可以杀菌,消炎,治牙疼,牙银脓包等等效果明显。
比上医院便宜,见效快。
用法:那疼就在那里放一点盐。
用量:你看着办,反正挂不了,只有好处没坏处。
副作用:咸的过后是苦,真的,盐咸后是苦的。

对 是晒太阳的 当时都有盐铁户部专人专管
把盐晒好后分配给朝廷官员 其次是老百姓
当时的盐都是盐巴 一块块的 吃的是后要现凿比较麻烦 也比较苦涩
至于海水中的镁 溴等成分别说古人不知道了 现在也有很多人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他们用得都是粗盐 及时提纯也是纯度极低的

古代的盐都是官盐,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盐是不容易得来的,内陆无法于沿海通商的话不代表他们没盐吃,实际上很多盆地也是有盐矿的,在古代,这些地方都是海洋,盆地处自然就有盐矿了!

古人怎么吃盐~

晒太阳的 当时都有盐铁户部专人专管把盐晒好后分配给朝廷官员 其次是老百姓当时的盐都是盐巴 一块块的 吃的是后要现凿比较麻烦 也比较苦涩人类最早何时开始食用盐,迄今尚无史籍记载或考古资料可以确切说明。但是,可以想见,如同火的使用一样,盐的发现和食用,同样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岁月。当古代先民处于“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③a〕的蒙昧时代,尚不知何为咸味,亦不知盐为何物。后世人们在祭祀用的肉汤中不加盐,即所谓“大羹不致”〔④a〕,以表示对古礼的遵循。司马迁在《史记·乐书》中对这种古礼也作了记载:“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典籍的这些记载,都可视为古代先民原本不知盐、不识盐的佐证。因而可以推论,古代先民确实曾经历过一个不知食用盐的漫长的历史时期。人类饮食文化正是从品尝万物开始的,大自然赐与人类的万物中,哪些能食用,哪些不能食用,都是通过人的亲口品尝的积累,才获得食用经验的。中国古代神话就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想这不会是古人毫无根据的编造。正是古代先民无数次地大胆品尝,才构筑起了人类饮食文化进步的阶梯。古代先民经过无数次随机性地品尝海水、咸湖水、盐岩、盐土等,尝到了咸味的香美,并将自然生成的盐添加到食物中去,发现有些食物带有咸味比本味要香,经过尝试以后,就逐渐用盐作调味品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仅仅依靠大自然的恩赐所得到的自然生成的盐,开始摸索从海水、盐湖水、盐岩、盐土中制取。地球上盐的储量最多的是海水。中国关于食盐制作的最早的记载是关于海盐制作的记载。古籍记载,炎帝(一说即神农氏)时的诸侯宿沙氏首创用海水煮制海盐,即所谓“宿沙作煮盐”〔①b〕。历史上是否真有宿沙氏其人,尚不可断定,但可以说,这位诸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海水煮盐智慧的化身。实际上,用海水煮盐,也不可能是宿沙氏一人之所为,而是生活在海边的古代先民经过长期摸索和实践创造了海盐制作工艺。在当前尚无更新的考古发现和典籍可资证明的情况下,“宿沙作煮盐”可视为中国海盐业的开端,宿沙氏是中国海盐业的创始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盐的成因也早有探索,并有先识之见,认为盐的生成与水气有很大关系:“水曰润下,润下作咸”〔②b〕。这是对湖盐生成长期观察得出的结论。湖盐又称“池盐”,内陆的盐湖(池),由于受干燥气候影响,能够自然生成结晶体状的盐。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最古老的河东盐池(亦称“解池”,今山西省运城县南、中条山北麓一带),就是借助风和太阳的蒸发作用,自然生成食盐,历史上称为“解盐”、“潞盐”或“河东盐”。关于“解池”的最早记载见之于《山海经·北山经》,其中有“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句。据晋人郭璞释云:盐贩之泽,“即盐池也”。〔③b〕现在我国青海省境内的察尔汗盐湖、茶卡盐湖即盛产这种池盐,其中察尔汗盐湖面积达160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盐湖。池盐具有自然结晶的特点,晋人王廙著《洛都赋》云:“河东盐池,玉洁冰鲜,不劳煮沃,成之自然”。就是说池盐不需煮制,自然可成。“解池”地处黄河流域,由此可以想见,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古代先民,会很早就接触到这种天然池盐。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盐的成因也早有探索,并有先识之见,认为盐的生成与水气有很大关系:“水曰润下,润下作咸”〔②b〕。这是对湖盐生成长期观察得出的结论。湖盐又称“池盐”,内陆的盐湖(池),由于受干燥气候影响,能够自然生成结晶体状的盐。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最古老的河东盐池(亦称“解池”,今山西省运城县南、中条山北麓一带),就是借助风和太阳的蒸发作用,自然生成食盐,历史上称为“解盐”、“潞盐”或“河东盐”。关于“解池”的最早记载见之于《山海经·北山经》,其中有“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句。据晋人郭璞释云:盐贩之泽,“即盐池也”。〔③b〕现在我国青海省境内的察尔汗盐湖、茶卡盐湖即盛产这种池盐,其中察尔汗盐湖面积达160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盐湖。池盐具有自然结晶的特点,晋人王廙著《洛都赋》云:“河东盐池,玉洁冰鲜,不劳煮沃,成之自然”。就是说池盐不需煮制,自然可成。“解池”地处黄河流域,由此可以想见,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古代先民,会很早就接触到这种天然池盐。

#19484712665# 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食盐的?是如何发现的?为何古人类无须食盐,但现在我们不吃盐却不行 - ******
#扈学#[答案] 古人无须食盐?那当初人们找来吃做什么 既不能充饥又不能止渴的 赶时髦啊 中国古代称自然盐为“卤”,把经人力加工过的盐,才称之为“盐”.中国古代最早发现和利用自然盐,是在洪荒时代,与动物对岩盐、盐水的舐饮一样,是出自生理本能....

#19484712665# 宋代以前吃的是什么样的盐 - ******
#扈学# 古代人应该一直吃的是海盐,就是用海水晒干取里面的晶体.虽然想想就知道很难吃,但是早期那是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普通人根本就吃不上盐.真心觉得古代人真坚强..

#19484712665# 古代人吃盐知道加碘吗? - ******
#扈学# 不加.很多地区是高碘地区,比方说沿海地区,或者是地区碘富集,生活用水,食物里面含碘量足够提供正常的摄入碘量.高碘地区吃加碘盐反而适得其反.古代大多官盐,所以很多盐,食物是从高碘地区运过来的,低碘地区的人也就可以补充部分碘.

#19484712665# 古时候如何制盐? - ******
#扈学# 根据盐的来源,中国古代的盐可分为海盐、湖盐、井盐、岩盐等几大类,每一种盐都有不同的生产工艺.中国陆地海岸线漫长,人们很早就开始生产海盐.唐宋以前,海盐生产还比较原始.早期直接刮取海边咸土,后来用草木灰等吸取海水,作...

#19484712665# 人类如何发现食盐,并开始用于饮食中? ******
#扈学# 中国古代称自然盐为“卤”,把经人力加工过的盐,才称之为“盐”.中国古代最早发现和利用自然盐,是在洪荒时代,与动物对岩盐、盐水的舐饮一样,是出自生理本能...

#19484712665# 古代是怎么制盐的? ******
#扈学# 海盐可能是古代人工最早采制的盐.古籍记载,炎帝时的宿沙氏开创用海水煮盐,史称“宿沙作煮盐”.宿沙氏,可能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实际上用海水煮盐,应当是...

#19484712665# 中国古代人从什么朝代开始吃盐 ******
#扈学# 从宋朝时开始吃盐

#19484712665# 古代人的饭菜是怎么调配出酸甜苦辣口味的? - ******
#扈学# 古人在做菜的时候就开始用甜酸苦辣咸这5种味道给食物进行调味,而且他们已经找到可以代替甜酸苦辣咸5种口味的调味品.

#19484712665# 食盐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为什么在古代食盐又贵有暴利? - ******
#扈学# 食盐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政府管控更加剧了食盐的供需,所以很暴利.中国历史中,食盐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一方面让国家和个人富得流油,盐税也成为重要而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盐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经济资源.

#19484712665# 人类是什么时候知道吃盐的,最初时盐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提取出来的呢 ******
#扈学# 中国是世界产盐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相传炎帝时(约公元前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晒盐从海水中可以提取食盐.提取的方法是将海水引入海滩上的盐田里,利用日光和...

  • 以前 例如 春秋战国,内陆的人吃盐怎么解决? 汉代的匈奴怎么解决?
  • 答:春秋时期,秦国,晋国,楚国境内都有相当数量的盐井可供采盐煮盐,而齐国,燕国,吴国,越国靠海,可以直接晒盐,其他中原中小国家也有少量的盐井,没有的靠贸易或依附一些有盐井的大国来维持。战国时期,三家分晋,赵国和魏国都分到了晋国有大量盐井的地方,而韩国只分到少量的盐井,国内供给紧缺,导致...

  • 在古代,深山老林里的人是怎么吃盐的
  • 答: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最古老的河东盐池(亦称“解池”,今山西省运城县南、中条山北麓一带),就是借助风和太阳的蒸发作用,自然生成食盐,历史上称为“解盐”、“潞盐”或“河东盐”。关于“解池”的最早记载见之于《山海经·北山经》,其中有“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句。据晋人郭璞释云...

  • 现代人每天都要吃盐,请问人类吃盐从哪年开始的?
  • 答:大约4400年以前。盐是对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物质之一,同时盐也有“百味之王”的美称。古代中国人称自然盐为“卤”,卤水经人力加工后变成的固体结晶,才称之为“盐”。中国古代最早发现和利用自然盐,是在洪荒时代,与动物对岩盐、盐水的舐(音:试)饮一样,是出自生理本能。中国古代流传下的“白...

  • 古代偏远地区如何吃盐?
  • 答:另外就是买私盐。没有发现盐的时候,不吃盐也没多大的事情。因为其他的动物都是不吃盐的,也没什么事啊。只是有盐会更好。而且动物有一种本能,就是去舔舐咸的东西,事实上里面就含有盐分。比如如果家里有养过牛羊的话,就会发现牛羊会舔舐某种有咸味的石头。最初没有盐的时候,人应该也有这种本能...

  • 人类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使用食盐的??
  • 答:中国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刮取海滨咸土,淋卤煎盐。有天然卤水的地区,曾采用“先烧炭,以盐井水泼之,刮取盐”的生产方法。战国末期,四川开始掘井、汲卤、煎盐。齐管仲(公元前?~前645)实行“官山海”政策,即盐由官民并制,产品全部由官府统一运销。汉代至明代,除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到唐...

  • 古代穷人买不起盐,平时吃的是什么?
  • 答:但这种方法应该是老百姓极为缺盐时,才会采取的极端措施。更多时候,古代的穷人会取海水、井水来晒盐,只是一来要提防被官府发现,二来采盐的手法不专业,多为口感苦涩的粗盐,有时也会遭遇毒盐。三、辣椒等佐料代替。据说,人们喜欢辣椒也来自于盐的缺乏,这一点有书君没有办法穿越去证实,但是辣椒等...

  • 在古代盐是重要物资之一,那人们做饭是用什么调味的呢?
  • 答:此外,有些人穷得连私盐都买不起。民间有一种地方盐,可以作为食盐的替代品,那就是土盐。但因为这种盐的制作工艺粗简,这种自制盐的质量肯定不如纯盐,有时候还会出人命。然而,古代的穷人别无选择。在吃了盐以后,他们才可以种田和工作来获得一些食物。有些贫困家庭,收入低,吃不上盐,怎么办?...

  • 原始人不吃盐为什么没事?
  • 答:中国古代称自然盐为“卤”,把经人力加工过的盐,才称之为“盐”。古代人吃的是未经加工的盐卤,相当于现代人吃的盐。中国古代最早发现和利用自然盐,是在洪荒时代,与动物对岩盐、盐水的舐饮一样,是出自生理本能。中国古代流传下的“白鹿饮泉”、“牛舐地出盐”、“群猴舔地”、“羝羊舐土”的...

  • 请问,古代人从何时开始吃盐?
  • 答:盐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盐"字的本意是“在器皿中煮卤”。《说文》中记载:天然存在的称为卤,经过煮制的是盐。传说中,黄帝时期有个叫夙沙的诸侯,通过煮海水得到盐,盐的颜色有五种:青、黄、白、黑、紫。目前推测,中国人可能在大约神农氏(炎帝)与黄帝之间的时期开始制作盐。古代中国的盐...

  • 古代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吃盐的
  • 答:古代人从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开始吃盐。在中国,盐起源的时间远在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发明人夙沙氏是海水制盐用火煎煮之鼻祖,后世尊崇其为“盐宗”。传说夙沙以海水煮卤,煎成盐,颜色有青、黄、白、黑、紫五样。古时的盐是用海水煮出来。20世纪50年代福建有文物出土,其中有煎盐器具,证明了仰韶...

    为传递更多家电数码信息,若有事情请联系
    数码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