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和氏之璧》的句子和字的翻译 选自《韩非子.和氏》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1, 奉而献之厉王2。 厉王使玉人相3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4。及厉王薨5,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6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7?”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 贞士而名之以诳8,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9其璞而得宝焉。遂命10曰:“和氏之璧”。

  【注释】:

  1 和氏: 一作卞和。玉璞:玉含在石中未经剖开理治的称为“璞”。楚山:即

  荆山,在今湖北省漳县西。

  2 厉王: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并无厉王其人,此处有误。

  3 玉人:治玉的工匠。相:省视、察看,此处指鉴定。

  4 诳(kuang):欺骗。刖(yue):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先秦法初犯砍左脚,因左脚不为主要用力者。再犯,砍右脚。刑后做阍人,看大门。

  5 薨(hong):诸侯死称为“薨”。

  6 泣:一作“泪”。

  7 子:你。奚:何,为什么。

  8 题:名。贞士:精诚的人。

  9 理:治玉。

  10 命:名。

  【翻译】:
  楚国有一个人叫卞和,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献给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泪,接着又哭出了血。文王得知后派人前去询问,问道:“普天之下被砍去双脚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泣的如此悲痛?”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这就是我所悲痛的原因。”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就命名为和氏璧。

文言文《和氏献璧》的原文和直译~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译文:
楚国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来未经雕琢的璞玉,拿去献给楚国国君楚。厉王叫玉匠鉴别。玉匠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厉王认为卞和是个骗子,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

楚厉王死了以后,武王当了楚国的国君。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献给武王。武王又叫玉匠鉴定。玉匠又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武王也认为卞和是个骗子,又把卞和的右脚砍掉了。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承了王位。卞和于是抱着璞玉在楚山脚下痛哭了3天3夜,眼泪哭干了,连血也哭出来了。文王听到这事,便派人去问卞和,说:“天下被砍掉双脚的人多得很,你为什么独独哭得这样伤心呢?”

卞和回答说:“我并不是伤心自己的脚被砍掉了,我所悲痛的是宝玉竟被说成石头,忠诚的好人被当成骗子,这才是我最伤心的原因啊??
文王便叫玉匠认真加工琢磨这块璞玉,果然发现这是一块稀世的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说明:
这个寓言故事中,以和氏喻法术之士,以玉璞喻法术,以玉人喻群臣士民,以刖足喻法术之士的不幸遭遇,从中可知韩非的原意是以和氏的遭遇比喻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为他的国君所采纳,反而受到排斥,对此,他是很痛惜的。但是,从这故事中,也还可以领悟到更深一层的寓意,那就是:玉匠应积玉;国君要知人;献宝者要准备为宝而作出牺牲。

这个故事意在说明的道理是:和氏璧,开拓被埋没,其价值世人不认可,到后来人们才为之惊叹。揭露世风的败坏,对世人不良思想行为进行了嘲讽。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译文:
楚国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加工的玉石,捧着进献给厉王。厉王叫玉工鉴定,玉工说:“是石头。”厉王认为和氏是欺骗,因而刖了他的左脚。等到厉王死,武王即位,和氏又捧着他的未加工的玉石献给武王。武王叫玉工鉴定,又说:“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和氏是欺骗,而刖了他的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和氏就抱着他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干就继续流着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哭的原因。说:“天下被刖脚的人多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痛?”和氏说:“我不是悲痛脚被刖,我悲痛的是那宝玉被说成是石头,真诚的人被说成骗子,这就是我悲痛的原因。”文王就使玉工加工这块石,从中得到了宝玉,就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15622475405# 怎样学好语文怎样学好语文我的语文从小就不行,每次考试 ******
#卜亭#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定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 也可以称为“仿造法”,就是按照自己怀疑有语病的句子的格式仿造句子,如果仿造...

#15622475405# 高中语文所有关于词类活用的句子及具体哪个字活用或其他的 - ******
#卜亭#[答案] 第一册 1、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烛》 2、越国以鄙远 《烛》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烛》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7、成然之《促》 8、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庄》 9、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庄》 附: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结构 在文言文中...

#15622475405# “之”的用法(文言文)最好带例句、还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什? ******
#卜亭# (1)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一、 作代词 1、 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2、 代物,...

#15622475405# 文言文《猩猩》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需解释的字词:其后来者亦然() 又骂而去()之 而置()之道旁 取草履着()之 - ******
#卜亭#[答案] 亦然:也这样.去:离开.置:放.着:穿. 它后面的猩猩也这样. 又一边骂着一边离开了. 把它放在道路一边. 把草鞋拿过来穿上.

#15622475405# 《地震》这首古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各疾趋出中的趋 如鼎沸中的沸 并望其未衣中的衣 不可汲中的汲解释下列句子 众骇异,不解其故 相顾失色 - ******
#卜亭#[答案] 各疾趋出 趋:跑 喧如鼎沸 沸:沸腾(结合上下文就是人声喧哗如鼎中之水沸腾一般) 并忘其未衣也 衣(四声),是穿衣服的意思,人们都忘记了他们并没有来得及穿衣服 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 汲,前文有井,这里的汲就是打水的意思 不可汲就...

#15622475405#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 ******
#卜亭# 一、重点词语解释1、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这里作"准备")2、吊有忧(慰... 【考试范围】1、描写边塞雪景(作者从想象角度虚写雪景)的句子:忽如一夜春风...

#15622475405# (三)文言文阅读13.下列句子中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 上学吧 ******
#卜亭# 一、介词“于”字结构作状语常后置.1.“于”字和名词、名词性短语组合成介词短语作状语时,说明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表示“在……”,常后置.如:战于长勺.(《曹刿论战》)译文:在长勺打仗....

  • 跟和氏璧有关的文言文阅读
  • 4. 和氏之璧阅读答案 1,欺骗君主的罪。 不知道流落到那里了。 光耀,鲜明。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2,楚厉王砍掉了卞和的左脚是因为专家鉴定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很生气,认为卞和欺骗他就下令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楚武王又砍掉了他的右脚是因为第二次献宝专家坚定的很仔细,接果还是一块石头楚武王很生气就下令砍掉...

  • 文言文<隋侯救蛇获珠>翻译
  • 隋珠 《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高诱注;“隋侯,汉东之国,姬姓诸侯也,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隋侯之珠,盖明月珠也。”释译:隋侯是汉东地方姓姬的诸侯,一次他见到一条大蛇负伤皮肤断裂,就用药敷它的伤口...

  •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原文的意 ...
  • 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子罕之所宝者至矣。”文言文 历史 道理译文及注释译文 宋...

  • 和氏璧文言文启示
  • 1. 文言文《和氏之璧》有什么启示 楚国有一个人叫卞和,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 卞和捧着璞玉去献给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 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

  • 《先秦散文·韩非子·和氏》原文鉴赏
  • ”和氏回答说:“我并不是悲伤我的脚被砍去,我悲伤的是希世宝玉而被人以石头称呼,忠贞的士人反被当作骗子。这就是我其所以悲伤的原因。”文王于是使玉匠琢开他的玉石果然得到宝玉,遂叫这玉为“和氏之璧”。【总案】“和氏璧”的寓言其所以著名,不仅在于哀恸悲人,更在于它揭示了普遍的历史问题...

  • 文言文《卞和献玉》翻译
  • 楚国有一个人叫卞和,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奉献给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楚王又以卞和犯了欺君之罪砍掉了他的右脚。武...

  • 小学三年级语文《和氏献璧》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 【 #三年级# 导语】《和氏献璧》是一个在中国历广为流传的故事。楚国时期,一个叫卞和的人,他把一块含有珍贵玉石的石头献给国君,却被诬为欺君,砍去左脚。历经三代,卞和失去双脚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终于使楚文王破璞得玉,遂名之为和氏璧。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和氏献璧》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

  • 卞和泣玉文言文翻译 卞和泣玉的文言文翻译
  • 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⒀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和氏璧的原文(文言文)
  • 和氏璧相关的原文如下:赵惠文王得璧: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蔺相如奉璧入秦: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於是遂遣...

  • 韩非子文言文
  •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6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7?”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 贞士而名之以诳8,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9其璞而得宝焉。遂命10曰:“和氏之璧”。

    为传递更多家电数码信息,若有事情请联系
    数码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