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定伯捉鬼》是魏晋时期干宝所著的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位年轻人宋定伯捉鬼的故事。宋定伯年轻时在夜晚行路时遇到了一只鬼,他用智谋和勇气将鬼捉住,并最终将其卖出。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宋定伯的机智勇敢,同时也揭示了鬼怪与人的斗争。
原文如下: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数里,鬼言:“步行太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 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作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持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于时石崇言:“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文。”
译文如下:
南阳地方的宋定伯年轻的时候,(有一天)夜里走路遇见了鬼,问道:“谁?”鬼说:“(我)是鬼。”鬼问道:“你又是谁?”宋定伯欺骗他说:“我也是鬼。”鬼问道:“(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宋定伯回答说:“要到宛市。”鬼说:“我也要到宛市。”(他们)一同走了几里路。
鬼说:“步行太劳累,可以轮流相互背负。”宋定伯说:“很好。”鬼就先背宋定伯走了几里路。鬼说:“你太重了,恐怕不是鬼吧?”宋定伯说:“我刚死,所以身体(比较)重。”轮到宋定伯背鬼,(这个)鬼几乎没有重量。他们像这样轮着背了好几次。
宋定伯又说:“我是新鬼,不知道鬼害怕什么?”鬼回 答说:“只是不喜欢人的唾沫。”于是一起走。在路上遇到了河水,宋定伯让鬼先渡过去,听着它一点声音也没有。宋定伯自己渡过去,水哗啦啦地发出声响。鬼又 说:“为什么有声音?”宋定伯说:“我刚刚死不久,是不熟悉渡水的缘故罢了,不要见怪。”
一路上,快到宛市,宋定伯便把鬼背在肩上,紧紧地抓住它。鬼大声惊叫,恳求放他下来,宋定伯不再听他的话。(宋定伯)把鬼一直背到宛市中,才将鬼放下在地上,鬼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就卖了它。宋定伯担心它再有变化,就朝鬼身上吐唾沫。卖掉得到一千五百文钱,于是离开了宛县的集市。当时石崇说(过这样的话):“宋定伯卖鬼,得到了一千五百文钱。”
~
#19840293896#
文言文中"因"有多少意思.分别是什么..如有可能最好举例子哦! - ******
#沈养#[答案] 因 ⑴于是,就.例:①虎因喜,计之曰.②因取刃杀之.③因屏人曰.④因拔刀斫前奏案.⑤因左手把秦王之袖.⑥因谗之曰. ⑵依照,根据.例:①罔不因势象形.(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②变法者因时而化.(因:这里有随着的意思.)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
#19840293896#
帮我解释一篇文言文的意思,并说一说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 ******
#沈养# 徐孺子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徐孺子对于别人的看法,没有盲目苟同,而是运用自己的智慧,用眼睛来打比方,相当形象且巧妙的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19840293896#
四篇文言文翻译 - ******
#沈养# 《古文观止》·黄冈竹楼记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
#19840293896#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一课一练中一篇文言文是什么意思,就是昔者仲尼与于蜡宾.那篇文言文 - ******
#沈养#[答案] 从前,孔于曾加过鲁国的蜡祭.祭记结束后,他出来在宗庙 门外的楼台上游览,不觉感慨长叹.孔子的感叹,大概是感叹 鲁国的现状.言偃在他身边问道“老帅为什么叹息?”孔子回答 说:'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
#19840293896#
文言文翻译 - ******
#沈养# 最初,尚书令左雄,推荐冀州刺史周举为尚书.接着,左雄任司隶校尉,又推荐前任冀州刺史冯直有将...
#19840293896#
文言文解释 “决”是什么意思 拜托快点 很急~ - ******
#沈养# 1)分辨,判决 《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不能决也” 2)较量,决战 《赤壁之战》司马光“孤当与孟德决之” 3)必定,一定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19840293896#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请问文言文中的“之”有哪些意思?请每个意思均举一例子. - ******
#沈养#[答案] 在文言文中,“之”既可充当实词,又可充当虚词,其在不同的语义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意思.即: 一、当“之”充当实词时1、可以是动词,其意思如下:1) 本义:出,生出,滋长.例如:《说文》:之,出也.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有所...
#19840293896#
文言文中的"唯是"是什么意思? - ******
#沈养# “唯……是……”没有具体的含义,只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宾语前置格式. 如:唯你是问,”是“把宾语”你“前置了,意思是”只问你“、”只追问你的责任“、”只问责于你“. 又如《左传·襄公十四年》: ”唯余马首是瞻!“(意思:只...
#19840293896#
翻译一篇文言文 - ******
#沈养# 最佳答案检举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①?”徐曰:...
#19840293896#
求一篇文言文的解释 - ******
#沈养# 题目叫林琴南敬师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