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

  主之所用也七术,所察也六微。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

  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其说在侏儒之梦见灶,哀公之称莫众而迷。故齐人见河伯,与惠子之言亡其半也。其患在竖牛之饿叔孙,而江乙之说荆俗也。嗣公欲治不知,故使有敌。是以明主推积铁之类,而察一市之患。

  参观一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行。其说在董子之行石邑,与子产之教游吉也。故仲尼说陨霜,而殷法刑弃灰;将行去乐池,而公孙鞅重轻罪。是以丽水之金不守,而积泽之火不救。成欢以太仁弱齐国,卜皮以慈惠亡魏王。管仲知之,故断死人。嗣公知之,故买胥靡。

  必罚二

  赏誉薄而谩者,下不用也,赏誉厚而信者下轻死。其说在文子称若兽鹿。故越王焚宫室,而吴起倚车辕,李悝断讼以射,宋崇门以毁死。句践知之,故式怒蛙。昭侯知之,故藏弊裤。厚赏之使人为贲、诸也,妇人之拾蚕,渔者之握鱣,是以效之。

  赏誉三

  一听则智愚不分,责下则人臣不参。其说在索郑与吹竽。其患在申子之以赵绍、韩沓为尝试。故公子氾议割河东,而应侯谋弛上党。

  一听四

  数见久待而不任,奸则鹿散。使人问他则不鬻私。是以庞敬还公大夫,而戴讙诏视轀车。周主亡玉簪,商太宰论牛矢。

  诡使五

  挟智而问,则不智者至;深智一物,众隐皆变。其说在昭侯之握一爪也。故必南门而三乡得。周主索曲杖而群臣惧,卜皮事庶子,西门豹详遗辖。

  挟智六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则奸情得。故阳山谩樛竖,淖齿为秦使,齐人欲为乱,子之以白马,子产离讼者,嗣公过关市。

  倒言七

  右经

  说一

  卫灵公之时,弥子瑕有宠,专於卫国,侏儒有见公者曰:『臣之梦践矣。』公曰:『何梦?』对曰:『梦见灶,为见公也。』公怒曰:『吾闻见人主者梦见日,奚为见寡人而梦见灶?』对曰:『夫日兼烛天下,一物不能当也。人君兼烛一国,一人不能壅也,故将见人主者梦见日。夫灶一人炀焉,则後人无从见矣。今或者一人、有炀君者乎?则臣虽梦见灶,不亦可乎!』

  鲁哀公问於孔子曰:『鄙谚曰:莫众而迷。今寡人举事,与群臣虑之,而国愈乱,其故何也?』孔子对曰:『明主之问臣,一人知之,一人不知也。如是者,明主在上,群臣直议於下。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者,举鲁国尽化为一,君虽问境内之人,犹不免於乱也。』

  一曰。晏子聘鲁,哀公问曰:『语曰:莫三人而迷。今寡人与一国虑之,鲁不免於乱何也?』晏子曰:『古之所谓莫三人而迷者,一人失之,二人得之,三人足以为众矣,故曰莫三人而迷。今鲁国之群臣以千百数,一言於季氏之私,人数非不众,所言者一人也,安得三哉?』

  齐人有谓齐王曰:『河伯,大神也。王何不试与之遇乎?臣请使王遇之。』乃为坛场大水之上,而与王立之焉。有闲,大鱼动,因曰:『此河伯。』

  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而惠施欲以齐、荆偃兵。二人争之,群臣左右皆为张子言,而以攻齐、荆为利,而莫为惠子言,王果听张子,而以惠子言为不可。攻齐、荆事已定,惠子入见,王言曰:『先生毋言矣。攻齐、荆之事果利矣,一国尽以为然。』惠子因说:『不可不察也。夫齐、荆之事也诚利,一国尽以为利,是何智者之众也?攻齐、荆之事诚不利,一国尽以为利,何愚者之众也?凡谋者,疑也。疑也者,诚疑,以为可者半,以为不可者半。今一国尽以为可,是王亡半也。劫主者固亡其半者也。』

  叔孙相鲁,贵而主断。其所爱者曰竖牛,亦擅用叔孙之令。叔孙有子曰壬,竖牛妒而欲杀之,因与壬游於鲁君所,鲁君赐之玉环,壬拜受之而不敢佩,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佩之。』壬因佩之,竖牛因谓叔孙:『何不见壬於君乎?』叔孙曰:『孺子何足见也。』竖牛曰:『壬固已数见於君矣。君赐之玉环,壬已佩之矣。』叔孙召壬见之,而果佩之,叔孙怒而杀壬。壬兄曰丙,竖牛又妒而欲杀之,叔孙为丙铸钟,钟成,丙不敢击,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不为请,又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击之。』丙因击之,叔孙闻之曰:『丙不请而擅击钟。』怒而逐之。丙出走齐,居一年,竖牛为谢叔孙,叔孙使竖牛召之,又不召而报之曰:『吾已召之矣,丙怒甚,不肯来。』叔孙大怒,使人杀之。二子已死,叔孙有病,竖牛因独养之而去左右,不内人,曰:『叔孙不欲闻人声。』因不食而饿杀。叔孙已死,竖牛因不发丧也,徙其府库重宝空之而奔齐。夫听所信之言,而子父为人僇,此不参之患也。

  江乙为魏王使荆,谓荆王曰:『臣入王之境内,闻王之国俗曰: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诚有之乎?』王曰:『有之。』『然则若白公之乱,得庶无危乎!诚得如此,臣免死罪矣。』

  卫嗣君重如耳,爱世姬,而恐其皆因其爱重以壅己也,乃贵薄疑以敌如耳,尊魏姬以耦世姬,曰:『以是相参也。』嗣君知欲无壅,而未得其术也。夫不使贱议贵,下必坐上,而必待势重之钧也,而後敢相议,则是益树壅塞之臣也。嗣君之壅乃始。

  夫矢来有乡,则积铁以备一乡;矢来无乡,则为铁室以尽备之。备之则体不伤。故彼以尽备之不伤,此以尽敌之无奸也。

  庞恭与太子质於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於市,议臣者过於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说二

  董阏于为赵上地守,行石邑山中,涧深,峭如墙,深百仞,因问其旁乡左右曰:『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曰:『婴儿痴聋狂悖之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牛马犬彘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董阏于喟然太息曰:『吾能治矣。使吾法之无赦,犹入涧之必死也,则人莫之敢犯也,何为不治?』

  子产相郑,病将死,谓游吉曰:『我死後,子必用郑,必以严莅人。夫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子必严子之形,无令溺子之懦。』故子产死,游吉不肯严形,郑少年相率为盗,处於雚泽,将遂以为郑祸。游吉率车骑与战,一日一夜,仅能克之。游吉喟然叹曰:『吾蚤行夫子之教,必不悔至於此矣。』

  鲁哀公问於仲尼曰:『春秋之记曰:冬十二月霣霜不杀菽,何为记此?』仲尼对曰:『此言可以杀而不杀也。夫宜杀而不杀,桃李冬实。天失道,草木犹犯干之,而况於人君乎?』

  殷之法刑弃灰於街者,子贡以为重,问之仲尼,仲尼曰:『知治之道也。夫弃灰於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则斗,斗必三族相残也。此残三族之道也,虽刑之可也。且夫重罚者,人之所恶也,而无弃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无离所恶,此治之道。』

  一曰。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子贡曰:『弃灰之罪轻,断手之罚重,古人何太毅也?』曰:『无弃灰所易也,断手所恶也,行所易不关所恶,古人以为易,故行之。』

  中山之相乐池以车百乘使赵,选其客之有智能者以为将行,中道而乱,乐池曰:『吾以公为有智,而使公为将行,今中道而乱何也?』客因辞而去曰:『公不知治,有威足以服人,而利足以劝之,故能治之。今臣,君之少客也。夫从少正长,从贱治贵,而不得操其利害之柄以制之,此所以乱也。尝试使臣彼之善者我能以为卿相,彼不善者我得以斩其首,何故而不治?』

  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一曰。公孙鞅曰:『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是谓以刑去刑。』

  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采金之禁,得而辄辜磔於市,甚众,壅离其水也,而人窃金不止。夫罪莫重辜磔於市,犹不止者,不必得也。故今有於此,曰:『予汝天下而杀汝身』,庸人不为也。夫有天下,大利也,犹不为者,知必死。故不必得也,则虽辜磔,窃金不止;知必死,则天下不为也。

  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哀公惧,自将众趣救火,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乃召问仲尼,仲尼曰:『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无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於人,请徒行罚。』哀公曰:『善。』於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

  成驩谓齐王曰:『王太仁,太不忍人。』王曰:『太仁、太不忍人,非善名邪?』对曰:『此人臣之善也,非人主之所行也。夫人臣必仁而後可与谋,不忍人而後可近也。不仁则不可与谋,忍人则不可近也。』王曰:『然则寡人安所太仁、安不忍人?』对曰:『王太仁於薛公,而太不忍於诸田。太仁薛公则大臣无重,太不忍诸田则父兄犯法。大臣无重则兵弱於外,父兄犯法则政乱於内。兵弱於外、政乱於内,此亡国之本也。』

  魏惠王谓卜皮曰:『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对曰:『臣闻王之慈惠也。』王欣然喜曰:『然则功且安至?』对曰:『王之功至於亡。』王曰:『慈惠,行善也,行之而亡何也?』卜皮对曰:『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不忍则不诛有过,好予则不待有功而赏。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於衣衾,材木尽於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於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

  卫嗣君之时,有胥靡逃之魏,因为襄王之后治病,卫嗣君闻之,使人请以五十金买之,五反而魏王不予,乃以左氏易之。群臣左右谏曰:『夫以一都买胥靡可乎?』王曰:『非子之所知也。夫治无小而乱无大,法不立而诛不必,虽有十左氏无益也。法立而诛必,虽失十左氏无害也。』魏王闻之曰:『主欲治而不听之,不祥。』因载而往,徒献之。

  说三

  齐王问於文子曰:『治国何如?』对曰:『夫赏罚之为道,利器也。君固握之,不可以示人。若如臣者,犹兽鹿也,唯荐草而就。』

  越王问於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於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涂其体、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

#15726955925# 火形严,帮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这句话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请求大师帮忙翻译一下.并告知其寓意. 如果回答齐全又好者,必给予额外的奖赏. ... - ******
#晏使#[答案] 火的外形威严,很少烧伤人;水的外形柔弱,确常常淹死人. 意思应该是人们常常戒备的东西往往就不会被伤害,不加戒备的东西才往往害人. 个人理解

#15726955925# 韩非子·内储说上 :言而有信的翻译 ******
#晏使# 《论语》中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韩非子·内储说上原文1 主之所用七术,所察也六微.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译文 君主所用的有七种手段,所考察的有六种隐微之情.七种手段:一是从多方面来参照观察,二是对犯罪一定要惩罚以显明威势,三是诚信奖赏以使受赏人能尽其所能,四是一一听取禀告并用禀告来督责下级,五是利用使臣下猜疑的命令来促使臣下谨慎从事,六是拿自己已经知道的情况去询问臣下是否虚伪,七是说些与本意相反的话做些与实情相反的事.这七种手段,是君主所用的.

#15726955925# 滥竽充数的请是什么意思 - ******
#晏使# 滥竽充数的意思是拿好的来充当坏的,装模作样,混在内行人中间.

#15726955925# 《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的意思 - ******
#晏使# 滥竽充数,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成现代汉语是说,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15726955925# 《韩非子》第十五章节的题目 ******
#晏使# 初见秦第一 存韩第二 难言第三 爱臣第四 主道第五 有度第六 二柄第七 扬榷第八 八奸第九 十过第十 孤愤第十一 说难第十二 和氏第十三 奸劫弑臣第十四 亡徵第十五 三守第十六 备内第十七 南面第十八 饰邪第十九 解老第二十 喻老第二十一 说林上第二十二 说林下第二十三 观行第二十四 安危第二十五 守道第二十六 用人第二十七 功名第二十八 大体第二十九 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 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 储说左上第三十二 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 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 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

#15726955925# 《韩非子》第五章节的题目 ******
#晏使# ●初见秦第一 ●存韩第二 ●难言第三 ●爱臣第四 ●主道第五 ●有度第六 ●二柄第七 ●扬榷第八 ●八奸第九 ●十过第十 ●孤愤第十一 ●说难第十二 ●和氏第十三 ●奸劫弑臣第十四 ●亡徵第十五 ●三守第十六 ●备内第十七 ●南面第十八 ●饰邪第十九 ●解老第二十 ●喻老第二十一 ●说林上第二十二 ●说林下第二十三 ●观行第二十四 ●安危第二十五 ●守道第二十六 ●用人第二十七 ●功名第二十八 ●大体第二十九 ●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 ●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 ●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 ●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 ●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 ●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

#15726955925# 韩非子所著的一本禁书名称? - ******
#晏使# 应该是:内储说上七术 篇吧? PS:在法家思想中,势(君权),术(权术),法(法令)是最重要的三种手段,集法家之大成者《韩非子》中随处都有玩弄权术的地方.

#15726955925# 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要有文言文的和翻译. - ******
#晏使#[答案] 守株待兔: 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子·五蠹》 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

#15726955925# 要中国古代寓言,三则,要原文和译文 - ******
#晏使# 滥竽充数① 齐宣王②使③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④请⑤为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食⑦以⑧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⑨立,好⑩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译文 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

#15726955925# 不要乱说话用文言文 - ******
#晏使# 不要乱说话用文言文1.用古文的一句话形容话不能乱说(人言可畏)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自欺云者,知为善以去恶,而心之所发有未实也.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大直若...

  • 求古文。关于执法必严的。
  • 答:韩非子是法家学派创始人,在《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中说到。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经二必...

  • 求中国古代某国国君用一座城换一个囚犯回来杀掉,“以正刑名”那个故事的...
  • 答: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卫嗣君之时,有胥靡逃之魏,因为襄王之后治病。卫嗣君闻之,使人请以五 十金买之,五反而魏王不予,乃以左氏易之。群臣左右谏曰:“夫以一都买胥靡,可乎?”王曰:“非子之...

  • “三人言虎”的典故出自何处?如果大多数人都说两广有老虎你信吗?怎么去...
  • 答:1、此典故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又作“三人成虎”。(意思就是)三个人都说街上有老虎,别人便以为真的有老虎。2、两广有老虎:这是真的,以前两湖两广的山上有很多华南虎,但建国后从1952--1962年这10年间国家...

  • 急求莫众而迷的译文!谢谢!!!
  • 答:现在鲁国的群臣以千、百来计算,言辞统一于季氏的私利,人数不是不多,但说的话就像出自一人之口,哪有三个人呢?”出自战国韩非的《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原文:晏子聘鲁,哀公问曰:‘语曰:莫三人而迷。今寡人...

  • 知于一物 众隐皆现,谁说的.
  • 答:你是不是记错了呢,韩非子里好像没有这句话。有句和这个相似的话 深智一物,众隐皆变 意思是深入地用智慧去探究一个事物,众多隐藏的就会改变。摘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 ...

  •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的作者简介
  • 答:七录》)也说“《韩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自汉而后,《韩非子》版本渐多,其中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尤为校注详赡,考订精确,取舍严谨;梁启雄的《韩子浅解》尤为简明扼要,...

  • 守道韩非子文言文答案
  • 答: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 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 储说左上第三十二 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 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 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 7. 《韩非子》第五章节的题目 ●初见秦第一 ●存韩第二 ●难言第三 ●爱臣第四 ●...

  • 春秋时期齐威王魏惠王在郊外相遇的故事是怎样的?
  • 答:“魏惠王称布匹曰”来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原文是:魏惠王唤卜丕曰:“我如何能听得见我的声音?”是的,“听说王的恩情。”王欣然高兴地说,“不过,你成功了,安全了?”是的,“王致公死了。”王曰:“与人为善,...

  • 莫众而迷
  • 答:没有众人的合计就会陷于迷乱.

  • 《韩非子·五蠹》是韩非子的第几章
  • 答:●安危第二十五 ●守道第二十六 ●用人第二十七 ●功名第二十八 ●大体第二十九 ●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 ●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 ●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 ●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 ●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 ●外储说右下第...

    为传递更多家电数码信息,若有事情请联系
    数码大全网